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雾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依据指标选择原则确立10个雾霾风险指标,引入集对分析法对我国长三角雾霾风险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研究表明:1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城市风险等级分别为IV级、III级、III级、III级。2四个城市雾霾风险较高普遍原因是PM2.5年均浓度、PM10年均浓度差异度过高,其中上海市风险等级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原因是单位机动车数量和人口密度为对立因素,以及环境监测和城市绿化率有待改善。对雾霾风险分析结果做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集对分析法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个角度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产业系统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各地区海洋产业在脆弱性、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上差异显著。根据脆弱性评价结果可将各沿海省市分为低脆弱性地区、中等脆弱性地区、较高脆弱性地区和高脆弱性地区等四类;外贸、外资依存度等敏感性因子是低和中等脆弱性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海洋产业专利比重等应对能力因子是大部分沿海省市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天然灌林(灌丛)热量带和类型划分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振铎 《青海环境》2006,16(2):47-50
文章通过调查和分析大量资料,阐述了青海天然灌林(灌丛)的热量带划分问题,由以往的二带(温性和高寒)划分改变为三带(温性、寒温性和高寒)划分,首次对64个省内分布的灌林群系作出了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资源日益紧缺以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安徽省生态承载力正面临巨大压力.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集对分析法(SPA)诊断2008-2017年生态承载力状况,采用最大联系度原则确定安徽省各子系统和综合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等级.结果表明:2008-2017年安徽省生态承载力经历由临界安...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分数据的村级地块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工作中村级抽样单元野外调查工作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高分数据的村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以辽宁省北镇市孟家村SPOT5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主要包括农田、裸地、道路、大棚、水体、房屋等类型),基于eCognition平台,根据局部方差法筛选地物最优分割尺度,按照最优分割尺度从大到小组织实验区地物分割次序,结合影像对象的光谱、形状等特征,建立分类规则,完成了村级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提取。该方法有效避免了在影像分割时参数反复试错带来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面向对象分类精度和效率。通过野外调查样地进行精度验证表明,精度达到90.4%,为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地抽样调查工作效率,减少野外调查的工作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7.
运用物元模型和集对分析相融合方法,构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2006年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发展期。31个省(市)分为3个阶段;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处于成熟期,广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福建、江西处于发展期,湖南、重庆、四川、山西、海南、内蒙古、安徽、河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处于起步期;深入联系进行分量分析可揭示各省(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其垃圾分类等亲环境行为对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效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知—信—行”模式,构建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机理模型,对南京市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差异性检验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在关键因素上的差异,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性别、设施与服务体系在意愿影响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认知会通过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形成一个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②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而主观规范无显著影响;③调研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水平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高职院校>一般院校>重点高校;④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垃圾分类意愿,女生更容易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而男生更容易受到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⑤设施与服务体系先进或落后,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意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亲环境行为及推进高校生活垃圾的分类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制备并研究了改性纤维素对Cu2 、Zn2 、Ni2 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研究了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25℃时,改性纤维素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今后可进一步根据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并加强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投影寻踪法,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遗传—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以全球11个主要产煤国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可行性,提出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将遗传投影寻踪与回归分析技术运用到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将此技术与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实例比较,投影寻踪回归方法不但可以合理地作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而且消除了神经网络方法中类别判断不够精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武政  王鑫  吴福娣  郭慧 《环境技术》2016,(5):128-131
根据GB/T 5013.1和GB/T 2951.12的要求,对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需要进行热延伸试验。为了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LabVIEW设计了热延伸试验机,不仅实现了数据采集、计算、存储及监控,还可以查看历史记录、实时报警等功能。该试验机控制界面设计友好,在线参数设定方便、扩展性强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态势仿真通常会采用在既定区域内放置大量的点状接收机来接收电磁信号,分析计算信号功率与场强,从而达到模拟态势区域的目的。这就要求每个点状接收机都需要进行信号的处理与计算,计算上的重复性很大。采用n米采点投影的方法,假定接收区域投影为长方形,将其划分成n*n米2的小正方形。发出射线后,从射线进入接收区域的位置开始,每隔n米对射线信号进行取样。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且在仿真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因素的灰色系统。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在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对四川开展生态省建设前后3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高,但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丛  操勤  袁媛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2):118-119,179
人类根据自身的具体要求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定。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判别,为安徽生态省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岷江上游流域震后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使本就脆弱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岷江是成都市和都江堰市的主要水源,本次地震又发生在这两大城市的上游,震区中岷江水质直接关系到这两个城市的用水安全。本文根据跟岷江映秀段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震后岷江水质特征,为岷江的水环境保护及成都与都江堰的饮用水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陕西各市2005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以及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安、汉中、咸阳分别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城市,渭南市处最低水平;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西安、宝鸡和汉中排名最前,综合指数分别为0.6643、0.6622和0.6579,渭南市最低,仅为0.4451,其余各市综合指数在0.5115~0.6323之间。最后,结合部分城市现状,对其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多目标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多目标决策的复杂性,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决策方案的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以决策方案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评判准则,建立了一种目标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廷刚 《四川环境》2003,22(3):73-75,79
设计了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权重的新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了遗传算法快速学习网络权重和全局搜索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BP算法的局部收敛问题。误差反向传播的遗传——神经网络(GA—BP)模型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具有简便、准确、客观和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