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化学沉淀法对模拟含铜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反应pH值、温度、沉淀时间、絮凝剂(PAM)用量以及PAM作用下沉淀时间等因素对模拟含铜废水处理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对实际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200 mg/L的模拟含铜废水时,1‰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加入比例为30 mg/L,在25℃下,合适的pH值为7.12左右,沉淀时间13 min。在此条件下对来自葫芦岛锌厂的酸性平均含铜为167 mg/L的实际废水继续处理,处理后废水中铜离子浓度平均值为0.87 mg/L,可以实现实际废水中铜离子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2.
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含铜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芽孢杆菌干菌体生物吸附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试验了pH、接触时间、初始铜离子浓度对该芽孢杆菌生物吸附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值5.0、初始铜离子浓度200mg/L、吸附时间不超过30min有最大吸附量16.27mg/g;此时去除率为16.27%,且25℃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与Freundlich等温模型;因此用芽孢杆菌生物吸附处理低浓度含铜废水可行、经济。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自制有机高分子重金属捕集絮凝剂CU3#对铜离子、铅离子的捕集机理,研究了其处理含铜离子、铅离子废水的处理条件,并研究了其他物质和离子对铜离子和铅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问2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铜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所含铜离子为1.2mg/L,对铜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4%,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pH7~14范围内,快速搅拌时间3min,慢速搅拌3min,CU3#对含铅离子的污水处理后其上清液中残余铅离子0.8mg/L,去除率99.6%,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泥混凝处理重庆山区某隧道施工废水。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投加量的增加,出水pH显著升高,电导率则先减后增;水泥投加量1 g/L,沉降时间30min时,SS平均去除率93.92%,出水浓度68mg/L;最佳沉降时间控制在30~60min;SS去除率随着初始浓度提高而逐渐上升;废水总COD、TP主要由SS贡献,水泥去除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线路板废水中铜离子置换去除,考察影响铜离子去除的因素,优化了铜离子持续稳定达标排放的工艺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4-5,铝粉投加量为铜离子的5-10倍,反应时间不低于30分钟,铜离子可以持续稳定降到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6.
利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时间,铁粉和废碳投加量,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设计了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初始Cu2+浓度约为20000mg/L,黄连素浓度为1 700~1 900mg/L的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当废水pH为2.0~3.0,...  相似文献   

7.
对含高浓度硫酸根离子的强酸性油脂废水进行了絮凝预处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对COD浓度20 000~30 000 mg/L、硫酸根离子浓度约30 000 mg/L的废水,室温条件下用石灰将pH值调至7~9,投加PAC 4 g/L,快速搅拌(约180 r/min)1 min,投加PAM 20 mg/L,再慢速搅拌(约50 r/min)5 min,COD去除率可达到31.0%~43.2%,而硫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大大改善了后续生化处理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小晓  刘志梅  雷阳明  刘峰  吴胜军 《环境工程》2013,(Z1):147-150,276
采用Fenton-混凝法快速处理汽车涂装废水,并对产生的污泥进行磁分离,研究了Fenton试剂最佳投加量、Fenton反应初始pH、Fenton反应时间和投加磁粉加重剂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2O2投加量为5.12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1.75g/L,Fenton初始pH为35,Fenton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经Fenton-混凝法处理的涂装废水出水COD、TP和SS浓度均可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去除率分别达94%、98%和94%以上;出水中Zn、Ni、Cu、Cr(Ⅵ)也都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此外,磁粉的投加为小体积应急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技术与经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四钛酸钾晶须作为处理材料去除废水中的铀,考察了四钛酸钾晶须投加量、溶液pH值、铀初始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pH=8.0、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四钛酸钾晶须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含铀废水中铀去除率达97.4%。在此基础上开展零价铁和四钛酸钾晶须联合处理含铀废水研究,二者在实验所设的8种投加量情况下均可将初始铀浓度为100 mg/L的废水降至GB 23727—2009《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规定值0.05 mg/L以下。在增加投加量的基础上,二者联合处理,可使铀浓度约为50 mg/L的实际铀矿山废水中铀含量降至0.1 mg/L左右,去除率达99.8%。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生物硫铁应用于铜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保护鱼类免于死亡的可行性,以斑马鱼为受试对象,测定了铜对斑马鱼的各时间半致死浓度(LC_(50)),考察了投加量、投加时间、pH环境等条件对铜暴露中斑马鱼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量越大斑马鱼死亡率越低,最佳投加量(硫化物与铜离子摩尔比)为1∶1,此时斑马鱼96 h死亡率由对照组(不投加生物硫铁材料)的83%降低至0%;在(24 h-LC_(50))mg/L浓度下12 h内投加生物硫铁的斑马鱼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超过24 h则与对照基本一致;水体初始p H对生物硫铁的投加有影响,p H为8时生物硫铁对铜暴露斑马鱼的保护效果较好,在(48 h-LC_(50))mg/L浓度下pH5投加组和p H 8投加组的斑马鱼96 h死亡率分别由100%和77%降低至50%和0%。研究表明,生物硫铁复合材料能快速降低水中铜离子浓度,从而保护鱼类免受毒害,其在铜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某线路板厂络合铜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模拟该厂络合铜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采用硫酸亚铁和硫化钠相结合的化学沉淀法进行小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影响络合铜废水处理效果的各因素的重要性顺序依次为pH、PAM、FeSO4·7H2O、LIME、Na2S;处理500mL络合铜废水的最佳的操作条件是废水初始...  相似文献   

12.
氢氧化镁处理酸性含铜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氢氧化镁作为水处理剂处理含铜酸性废水。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搅拌时间、温度及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含铜污水的处理,操作简便、去除率高,可达99%以上。氢氧化镁回收后,经轻烧处理变成氧化镁,仍可以多次用来处理含铜废水,去除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高效、经济及绿色地净化含铜废水,基于新的原位合成方法,制备新型聚羧酸盐凝胶-碱复合净水材料,用于对含铜废水的高效“可再生”净化. 以一种活性杂环型阳离子单体(N,N-二烯丙基-3-羟基杂氮环丁烷氯化铵,DHAC)和丙烯酸(AA)为基本原料,通过“预聚+交联”的新型反应过程,构建开环交联型聚羧酸盐凝胶骨架(ROPCG),并产生原位包覆效应,实现对溶液体系中NaOH的100%包覆,获得高效的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 结果表明:①基于“吸附+沉淀”协同的双重作用机制,ROPCG-NaOH材料实现了对含铜废水的高效净化,每g 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可去除384.62 mg的铜离子,同等净水能力优于大部分同类产品. ②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仅通过简单的“预聚+交联”反应过程即可获得,且主要的生产原料为商业易得的常规原料,具有简单易得、绿色环保的特性,综合考虑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③ROPCG-NaOH材料废渣可再生为有用的ROPCG凝胶吸附剂,再生ROPCG凝胶吸附剂的铜吸附容量为276.24 mg/g,与单纯ROPCG凝胶吸附剂的铜吸附容量(286.53 mg/g)接近,重复再生率为96.55%. 研究显示,ROPCG-NaOH复合净水材料能高效、经济、绿色及“可再生性”地处理水中铜离子,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SRV菌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新的铜废水处理方法,更有效地治理铜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用微生物及电镜法对SRV菌去除电镀废水中铜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菌量、铜离子浓度、溶液的pH值、作用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SRV菌去除溶液中铜离子的影响。在菌废比1:1的情况下,对铜浓度为246.8mg/L的废水去除率达99.12%。观察了SRV菌处理铜废水前、后的扫描电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推测其去除机制为铜与SRV菌代谢产物反应生成沉淀或直接被吸附于菌体表面而去除。  相似文献   

15.
不锈钢-铝电极电絮凝处理含铜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锈钢-铝为电极的电絮凝法对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模拟废水铜离子浓度为150 mg/L,以废水中的铜离子浓度和COD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极板间距为3 cm、pH值为7、电解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Cu2+的去除率平均能达到99%以上,COD的去除率亦能达到97%;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实际的电路板腐蚀液废水的处理试验,发现Cl-浓度在200 mg/L以上时,对废水先进行相关预处理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该研究对进一步探讨Cl-对电絮凝的影响机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重力分离、二氧化氯氧化、化学沉淀+过滤方法分别对某镀铜车间的含油、含氰、含铜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在pH=9的条件下,采用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将CN-氧化为N2;金属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产生难溶的氢氧化铜,经沉淀过滤后出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8.2%,处理后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和《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61/224-2011)相关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水淬渣作吸附剂处理含铜冶炼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以水淬渣为吸附剂对含Cu(Ⅱ)的铜冶炼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调节铜冶炼废水pH值的条件下,水淬渣用量为0.05g/mL,作用时间为30min,温度为25℃,Cu(Ⅱ)的去除率达96.91%,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UASB-好氧-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PTA生产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TA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排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本工程原水水质参数为:CODcr8500~9500 mg/l,BOD54500~6000 mg/l,pH3.5~5.0,氨氮20~45 mg/l,SS 200~500 mg/l,水温50℃ ±2℃.针对该废水特点,采用UASB-好氧-气浮为核心的工艺处理PTA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管理方便、抗冲击负荷、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处理后出水水质CODcr 64 mg/l,BOD516 mg/l,pH7.2,SS46 mg/l,氨氮:0.5 mg/l,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1997)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铜酞菁颜料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 ,提出了一种物化—生化法处理铜酞菁颜料废水的新工艺。该工艺研究了铜氨络离子、PH值、水温、SO42 - 、生化条件等因素对Cu2 +和NH3 N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絮凝去除废水中多种重金属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以铁作为电极,研究电絮凝法处理含多种重金属废水的影响因素及效果。方法通过控制pH、停留时间、电流密度、电导率、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至不同水平,考察处理效果、能耗及极板消耗的变化。结果随着停留时间、pH值及电流密度的升高,处理效果越好,但升高至一定程度后,处理效果提升并不明显;电导率对处理效果影响并不显著,但过低的电导率会增加能耗;废水初始浓度越高,要达到处理目标所需的能耗及极板消耗均越高。结论当pH为8.5~9.0、进水电导率为1500~2000μs/cm、停留时间为3~4 min、废水初始质量浓度20 mg/L、电流密度为13.2~19.8 A/m2时,处理效果最理想,对总铜、总镍、总铅、总锌、总镉及总铬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且能耗与极板消耗均为最低,电絮凝法更适合于重金属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