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08,(4):44-44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以来,经常有5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的人因过度劳累致死。在表扬这些勤奋工作者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向全社会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警惕"过劳死"。如果用比较专业化的语言解释,"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活动中,引发车祸的原因千奇百怪,疲劳驾驶导致车祸是其中一怪。怪就怪在有些驾驶员明明知道自己开车前睡眠不好、或者长途驾驶体力不支已经到了极限,却偏偏硬撑着继续行驶,并在迷迷糊糊打个盹的状态中发生车祸。  相似文献   

4.
管制疲劳是影响民航安全的重大隐患,准确检测疲劳状态是进行疲劳预警、降低疲劳风险的关键。提出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融合多生理参数和眼动指标进行管制疲劳检测,通过MP150多导生理记录仪与眼动仪,采集模拟管制试验中正常与剥夺睡眠状态下被试的试验数据,同时记录其Karolinska疲劳等级和操作绩效。结果表明,RR间期、LF/HF、快慢波比值、PERCLOS和扫视速度均与管制疲劳呈较强相关,利用支持向量机融合五项指标构建管制疲劳检测模型,对于五级疲劳度的识别准确率为78. 1%,判断正常组与剥夺睡眠组的准确率为94. 2%。  相似文献   

5.
危机管理与员工疲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课题小组所做的调查统计以及国内几家知名咨询公司发布的统计结果,强调员工工作疲劳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分析其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论述国家及企业应从危机管理紧迫性的高度,实施带有战略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员工工作疲劳防范对策;并为研究和预防疲劳提出包括借鉴日本疲劳研究经验在内的几点建议。同时呼吁:政府应采取必要措施,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减少"疲劳"或"过劳"人群、遏制"过劳死"现象的频发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过劳死60万人,过度加班成首要原因。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统计资料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这也让我国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而过度加班可能是导致"过劳死"的首要原因。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呈年轻化趋势。而且这不是IT行业独有的现象,像广告、媒体、医疗及金融等行业都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7.
基于面部特征识别的管制员疲劳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控制疲劳诱发的空管人为差错,提出一套基于面部特征识别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疲劳实时监测方法。应用眼动仪和视频记录系统开展36 h睡眠剥夺试验,确定PERCLOS值、平均闭眼时长、哈欠频率3个疲劳判定指标的判定阈值,并给出综合疲劳程度的融合算法。应用机器视觉的理论和方法,开发功能完整的管制员疲劳状态实时监测告警原型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对面部特征的识别和状态融合能够实现对管制员疲劳状态的实时监测。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可实用的疲劳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EEG频谱特征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脑电是公认的睡眠(疲劳)金指标,因此论文提出了基于脑电频谱特征的驾驶员疲劳预测方法。采用了驾驶模拟实验中记录的三路驾驶员脑电信号,并利用驾驶员自评与专家评定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将驾驶数据分为疲劳和清醒。针对脑电中眼电噪声很强的特点,对记录的脑电进行了自适应滤波消噪处理,结果显示可有效滤除眼电伪迹;然后根据脑电的频域特征比较突出且与疲劳相关的特点,从去噪后的脑电中提取出了的75个频谱特征;最后利用这些频谱特征,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方法建立了驾驶员疲劳监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监测出驾驶员84%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交通活动中,引发车祸的原因千奇百怪,疲劳驾驶导致车祸是其中一怪。怪就怪在有些驾驶员明明知道自己开车前睡眠不好、或者长途驾驶体力不支已经到了极限, 却偏偏硬撑着继续行驶,并在迷迷糊糊打个盹的状态中发生车祸。高速公路路面平直、视线良好、设施完善,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们会感觉到如入平川,心旷神怡。然而, 因长期高速行驶给驾驶员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则“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的微博引起媒体关注。据工人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大城市白领近六成处于“过劳”状态。在网络搜索中,关于过劳死的新闻则数以十万计。  相似文献   

11.
<正>"过劳死"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指劳动过程中由于沉重的身体、心理负荷导致疲劳的不断累积,造成原有的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等疾病恶化,出现急性循环器官障碍并最终导致死亡。近些年来,"过劳死"报道屡屡见诸报端。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货航飞行员的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货航飞行员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16)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某单位货航飞行员的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货航飞行员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货航飞行员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普通成年人,疲劳状况较为严重,货航飞行员的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年龄、健康自评、吸烟状况的货航飞行员的PSQI量表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锻炼情况、健康自评、轮班制适应情况的货航飞行员的MFI-16得分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疲劳不但会带来疾病,而且对安全生产也是极为不利的,往往造成工作的种种失误。疲劳有各种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有各种消除方法。体力疲劳:表现为全身困乏,总想坐下来,想躺下来,打呵欠,打瞌睡。但精神上并无痛苦,甚至有时还有几分惬意。体力疲劳产生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有效地活动。这一信息一旦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便产生了疲劳感。这在生产操作中,就会产生精力不集中,出现误操作,就易发生事故。体力疲劳消除的办法是多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注意饮食,调节劳动时间。脑力疲劳: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兄弟媒体     
《现代职业安全》2006,(5):12-12
新华每日电讯(2006.04.03)公安,新闻、IT 等职业是“过劳死”的高发区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研究人员刘漪分析认为,发病率直线上升、男性人群居多是近年来“过劳死”现象的趋势。其中,公安、新闻、IT、文化演艺,企业、公务员、科教界这7种职业成为“过劳死”的高发区。他们“过劳死”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而 IT 阶层年龄最低,仅为37.9岁。  相似文献   

15.
因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所以消除疲劳的方式也该不同,否则不仅不见效,还可能使疲劳加重. 体力疲劳: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尚好.产生体力疲劳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信息传到中枢神经,人就产生了疲劳感.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式是睡眠,临睡前洗一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这样更易入睡.一般较轻度的疲劳,坐一会或躺一会儿即可消除,如再配合保健按摩,效果则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矿工人体能负荷、疲劳与工伤事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煤矿井下事故对矿工威胁很大,体力负荷过重而导致疲劳是引起事故不可忽视的原因。测定不同工种井下矿工的体能负荷情况,并根据FIX疲劳指数的测定,分析矿工劳动负荷与工伤事故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疲劳状态下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劳动负荷越重,疲劳越重相对的事故发生率也越高。减轻疲劳对预防事故发生与保证工作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消防员训练疲劳的监测方法及评价手段,通过对《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的跨行业检验,分析了消防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因子;编制了监测量表共42道题目,包括:情绪应激、生理疲劳、心理疲劳3个应激分量表以及自我效能、体能恢复、自我调节、睡眠质量4个恢复分量表;统计得出量表筛查参考值,提出恢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量表总得分<152分为正常;152~<167分为轻度疲劳;≥167分为中重度疲劳;应激分量表<78分为正常;78~<88分为应激过度轻度疲劳;≥88分为应激过度中重度疲劳;恢复分量表<96分为正常;96~<103分为恢复不足轻度疲劳;≥103分为恢复不足中重度疲劳。  相似文献   

18.
彭北异 《劳动保护》2006,(11):66-67
近年来,关于“过劳死”的报道时有所见,但人们大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企业老板、知识精英、白领管理者,而对于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过劳死”问题却关注不多。事实上,农民工作为弱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缺少应有的手段,他们的“过劳死”问题更应受到关注。所谓“过劳死”,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些用人单位长期违反劳动法规,要求劳动者承担超时、超强度的工作任务引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从某种程度上说,民工“过劳死”现象比其他阶层更…  相似文献   

19.
“感到疲劳”也许是人们向医生诉说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但专家认为 ,许多人是把“瞌睡”说成“疲劳”。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疲劳是一种不管睡多久都消除不了的慵懒感觉。当一个健康人在白天感到昏昏沉沉时 ,要么是因为睡眠不足 ,要么是因为睡眠质量太差。记住这些差别 ,下述建议将对你消除疲劳有所帮助。一、睡足睡好大多数成人每晚需睡6~8小时。颇具讽刺意味的是 ,有些人睡得过多 ,认为越多越好 ,结果翻来复去睡得颇不安稳 ,也就是说睡眠质量差。如何确定睡眠时间?专家建议 :第一星期按正常时间上床 ;第二星期推迟1小时上床 ;第三星…  相似文献   

20.
司机“过劳死”,是指司机过于劳累而导致突然间死亡。如果“过劳死”不在驾车过程中发生,问题不算太大,死的是他一个人;如果是在驾车过程中“过劳死”,那就可怕了,恐怕要涉及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