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高位硬岩影响下矿震发生、传播、响应和诱发冲击的研究更具系统性,以东滩矿43上13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研究高位硬岩运动诱导矿震活动规律、矿震传播响应规律和诱发冲击型灾害机制,并提出考虑震源区尺度的震能传播耗散规律描述方法。结果表明,高位硬岩运动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动力源,震源往往沿断层展布而分布,强震发生前后支架阻力振幅增大,频率增高,强震周期特性表现在100 m的大周期内存在50 m的小周期,大周期内会发生4次左右强震;多参量现场监测可瞬态捕捉矿震动力响应;矿震诱发冲击型灾害的机制是矿震使冲击源区聚集能量与变形破坏消耗能量的"差能"增大,当刚度要求被满足时将发生冲击型灾害。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老年人跌倒事件,在实验室采集54位老年人行进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着眼于胸椎、膝盖、肩胛骨、骨盆等4个位置,以关节点在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的平均位移作为特征维度构建预测模型,应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易跌倒老人进行识别预测;并通过数据对比,得到可以实现较高预测精度的最小维度。结果表明:通过粒子群算法(PSO)和基因算法(GA)优化SVM参数后,模型预测精度为87. 5%;通过骨盆位置建立的3个维度可以达到同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正200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公安部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建设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建设的"平安城市"报告,一股建设"平安城市"的热潮在全国铺展开来。在"3111工程"、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项目带动下,平安城市建设愈发火热,许多非安防领域的大型企业纷纷进入平安城市建设中,以自身的优势和实力推进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发展,太极集团就是其中的一员。本期栏目记者将采访太极公共安全应用系统第一事业部副总经理许敏,向读者介绍太极在平安城市建设项目中的情况和他对平安建设发展现状、趋势、困难、特点等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职业性铅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常发生中毒的环境在制造蓄电池过程 ,合成树脂工业 ,石油工业 ,陶瓷工业 ,电子工业 ,冶炼工业等生产过程。引起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后 ,肺吸收及消化道吸收。中毒后的主要症状 :铅中毒后自觉症状首先表现是消化系统症状 ,为轻度便秘 ,不思饮食 ,口中有金属气味 ,如中毒者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则可能出现铅线———齿银青紫色的点状班 ,上腹部不适 ,全身疲乏无力(严重者则为顽固性便秘及腹绞痛 )。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 ,铅中毒后易发生末稍神经系统症状 ,表现为肌肉、关节微痛、压痛、震颤及运动麻痹。铅中…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冲击地压对深部巷道造成的动力灾害问题,以阜新恒大煤矿为背景,分析冲击地压巷道塑性区本构模型及影响因素。考虑损伤的临界冲击应力和临界冲击半径,基于弹塑性理论建立冲击地压巷道塑性区本构模型,通过三轴试验获取模型参数,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模型,分析弹性模量、峰后降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及支护应力等5个因素对临界冲击应力、半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冲击应力小于巷道上方岩层自重,易发生冲击地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临界冲击应力随黏聚力、内摩擦角的增大均存在极小值点;临界冲击半径随黏聚力的增大逐渐减小、随内摩擦角的增大逐渐增大;黏聚力越大发生冲击地压的概率越大;弹性模量、峰后降模量及支护应力与临界冲击应力、半径均呈单调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腰、膝、肩等部位,一运动就易受伤,来看专家的解释与提示,让它们更"耐用"。肩部:单手画圈肩关节扭伤一般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和韧带损伤所致。热身和保暖可保护肩关节。肩关节的局部热身可试试以肩部为圆心做单手画圈动作,这个运动可充分锻炼肩部周围的四块肌肉。腰部:小燕飞人们腰部的骨骼会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精确轨迹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一种六关节机器人通过奇异位形时新型解的方法。当机器人接近奇异位形时 ,操作空间内微小的运动 ,会引起关节速度趋向无穷大 ,导致机器人失去控制。该方法应用线几何理论和反螺旋理论 ,识别出机器人线性相关的关节轴线和操作空间的不可行运动。通过对相应Jacobian矩阵的行和列进行重新整合 ,使机器人在奇异点时 ,工作空间可行运动与关节运动仍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从而得到机器人的精确轨迹控制。最后 ,使用上述方法 ,对PUMA机器人作了实例分析 ,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纺织厂织布车间飞梭伤人事故是相当严重的,约占这种车间伤人事故的50%。为了防止飞梭,我们对梭子的运动、影响飞行的因素、飞梭形成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发生飞梭的一些规律。实践证明,针对这些规律采取相应措施,飞梭是可以防止的。 梭子的运动 梭子是在前后摆动的筘座上作左右往复飞行运动。这种运动是两种运动的复合,运动轨迹是一条空间抛物线。梭子相对于筘座的运动可分为三个过程,即击梭、自由飞行和制梭过程。 击梭过程,就是由投梭机构的投梭转子冲击侧板上的投梭鼻,并通过打棒和皮结,使梭子在离开皮结时获得ic、18米;秒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溜放矿石在溜井中的运动及冲击规律,以某金属矿山主溜井为研究对象,简化溜放矿石冲击井壁的模型为颗粒流撞击墙的模型,以运动学理论分析结合离散元程序模拟分析了溜放矿石在井筒内的运动规律及对溜井井筒的冲击破坏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分析揭示了溜井溜放矿石在井筒中的冲击位置、冲击水平速度、冲击垂直速度、矿石分散程度、冲击动能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百米深溜井,溜放矿石一般经过三次冲击后落入井底,三次冲击对井壁的破坏主要以水平冲击造成,其中第二次冲击最为激烈。通过与C-ALS探测的受冲击破坏的井筒三维形态对比分析,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不仅可为矿山溜井重点部位加固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可以大大节约矿山井巷工程的检修工期及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0.
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方法简易、价廉、适应性广 ,同时具有降尘、降温及软化煤层功用 ,一举数得 ,可以作为冲击地压防治的首选措施。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以及注水过程中 ,对水在煤层中的运动规律还缺乏研究 ,因而工艺参数决定只能依靠经验 ,存在很大盲目性 ,必然影响防治效果。因此 ,笔者从水对煤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对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煤层注水过程 ,实际上是水驱气的驱替过程 ,是有动界面的渗流力学问题 ,为此 ,进一步研究了水在煤层中的运动规律。研究的结果和有关数据 ,为制订煤层注水防治冲击地压的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为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的发生 ,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输电线路放线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导线接续管钢套对放线滑车的冲击问题,构建由导线、钢套及滑车等部件组成的多体运动系统,提出适用于各类情况的导线、钢套与滑车的接触判断方法。根据各部件的运动关系,给出各个质点的作用力表达式,并通过钢套长度约束、钢套与滑车的接触约束等隐式方程提出钢套单元内力、滑车对钢套接触力的计算方法。基于有限质点法形成可分析钢套对滑车冲击作用的多体运动系统计算方法,并结合张力放线施工实际,对不同悬挂长度下钢套冲击滑车过程中接触力、牵引力进行计算分析;针对影响接续管钢套性能的主要因素,完成6种因素下钢套通过放线滑车运动过程组合工况的计算。结果表明:导线张力、张力角度、牵引角度对钢套与滑车的接触力有较大影响。提出的钢套对滑车冲击计算方法可为接续管钢套及滑车的精细化结构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识别矿工不安全行为,预防煤矿安全事故,提出融合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表示深度信息的深度图像、可穿戴传感器等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方法。基于以上3种方法在人体行为识别上的应用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将3种识别技术提取的行为特征降维融合,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对融合特征进行分类;以矿工跌倒行为数据为正样本,走路、坐下、弯腰、下蹲、躺下等5种日常行为数据作为负样本,分别利用3种人工智能识别方法以及融合方法对矿工跌倒行为进行识别检验。结果表明:经过融合后的识别方法对矿工跌倒行为的识别效果均高于其他3种人工智能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性别女、性格男""工作特别认真细致""瑜伽、太极样样在行,多才多艺""非常和善"??提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质量安全与社会责任部安全监督处处长郜玲,单位  相似文献   

14.
<正>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随着全国性的"挖洞"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凡事充当急先锋的上海,这次又走在了"前头",到1969年底,上海市区共挖掘各种防空壕沟和掩体50万平方米,架设防空警报器100多只,可疏散人口达20多万。面对成绩,申城各界群情激昂,自1970年3月份起,为了进一步响应中央"一号命令",上海各企事业单位、各街道居委会等就以单位包干的形式,以自建为原则,组织动员群众,因地制宜,修建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人防工事。一场声势更大的"挖  相似文献   

15.
两个潜在危害噪声性耳聋:机动车发动机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司机长期处在噪声之中,易产生听力损伤。发病早期,多在开车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如不开车,听力又逐渐恢复。长期开车接触强噪声,易造成听力明显损害,最终导致双侧不可逆性耳聋。颈椎病:司机开车时始终注视着一个方向,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间关节长期处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易发生颈椎微错位,压迫、刺激神经,出现头部、肩部、上肢等处疼痛、发胀,颈部肌肉痉挛等。  相似文献   

16.
1 对足部的认识 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它们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足部是运动系统起支持和运动作用的主要器官。也特指人体踝骨以下部分。 足部支撑着人体的全部重量,主要担负步行的机能,又能从事各种活动,如跑步、跳高、跳远、爬杆、游泳、足球、武术,操纵机器(如开飞机和汽车)等。足部对人体还有医疗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和村里的很多妇女一样,钟广凤成了一名寡妇。她的丈夫刘光述,死的时候刚满55岁,就像他沉默的性格一样,"突然跌倒在院子里,两腿一蹬就死了。"尽管家人拼命地往医院送,但他还是在路上断了气。病情则是和村里很多早亡的男人一样——癌症。连做人口统计的村民组长刘春林,都搞不清钟广凤是村里第多少个寡妇了。"反正外面的人都知道,桎木组  相似文献   

18.
毅杰 《安全与健康》2011,(18):14-15
时间追溯到2006年11月20日。当天早晨,南京市的一位老太在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正在此站下车的彭宇看到老太跌倒在地,赶忙上去搀扶,并将她送到医院……接下来,事情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咬定彭宇就是"肇事者"。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认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华丰矿巨厚砾岩断裂会对采场造成冲击地压灾害且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1411工作面回风巷的现象展开研究,并采用区域动力规划方法对巨厚砺岩断裂进行划分。通过分析围岩应变与应力的关系,提出工作面采用错层位内错式巷道布置形式的方案。同时,由于巷道布置形式的优化造成覆岩离层分区发生变化,为进一步通过控制砾岩的断裂运动降低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提出覆岩离层注浆的新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新方案后1411工作面回风巷上方为上区段采空区垮落的矸石,吸收了绝大部分砾岩断裂产生的能量,改变了1411工作面回风巷发生冲击地压的现象。从注浆效果来看,有效控制了砾岩运动及其引起的地表下沉,大幅度节省了注浆钻孔工程量。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治"震-冲"型冲击地压,根据矿震与冲击地压的关系建立煤岩"震-冲"动力系统模型。以此作为研究的基本模型,探讨"震-冲"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和判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强矿震在工作面附近产生的动力效应。提出"震-冲"型冲击地压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震-冲"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是在矿震扰动下,煤岩应力瞬间进入塑性软化阶段,煤岩体积聚能量与破坏消耗能量的差能增大,在满足冲击破坏的刚度条件时,发生强烈的冲击地压事故。分别控制矿震震动源区、矿震震能传播路径和冲击源区,能大大减弱或消除发生"震-冲"型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