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建立接发列车事故致因分类的模型,从车站值班员的生理、心理以及设备、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影响接发列车作业安全的因素作出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马尔柯夫过程预测模型,对接发列车作业事故进行预先估计和推测;然后建立相应的软件包,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事故预测。以此达到了解和全面评价接发列车作业事故的未来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孟谦 《安全》2012,33(7):27-28
正1故障经过2011年4月27日上午10:00,S986次货物列车运行至定州西进站前,司机发现运行前方左右侧钢轨上摆放有小石子,随后听到撞击声。列车定西站内通过时被接发列车的外勤发现机车下部有油柱,及时通知前方站值班员将列车拦停于前方站内侧线4道。停车后司机检查发现A节变压器右侧箱体底部放油  相似文献   

4.
为更加准确且全面地对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作业人因风险进行评价,提出基于博弈论与可拓学的人因风险评价模型。在工作人员认知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认知行为模型,考虑到人因风险指标数据的特性,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将由AHP法得出的主观权重与由熵值法得到的客观权重进行最优组合,克服了单一赋权法的不足;引用可拓学原理,建立多级可拓评价模型,修正了风险评价的偏差,使人因风险评价更加准确。实例计算表明:此方法运用到铁路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作业人因风险评价是有效的,且可为科学制订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接发列车作业事故在铁路运输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减少接车作业事故的发生,合理制定车站接车进路办理时的诊断时间是保证接车作业安全的关键。针对车站采用写实法查定时具有较大随意性的问题,提出采用人的认知可靠性(HCR)模型,根据人因失误概率计算接车作业诊断时间的方法,并在自动闭塞区段通过模拟机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HCR模型确定的诊断时间与人因失误之间的关系与写实法的测定数据具有良好的符合性;作业人员的训练水平对诊断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利用该模型,根据作业人员的训练水平与可接受的人因失误概率,可以确定接车进路办理的最佳诊断时间,或对写实法测定的诊断时间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400 km/h高速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风特性,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内列车风时域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按照列车各部分到达和驶离测点的时间对车体周围流场进行分区,采用5个特征参数衡量各区域内列车风速度的变化,探讨列车编组长度和隧道长度对列车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内列车风时域变化特征受列车运行位置和隧道内压力波传播的显著影响;列车风正峰值会随着列车编组长度、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峰值到达时刻分别延后和提前,8车编组对应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车编组时增加68.75%,400 km/h时的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300 km/h时增加22.65%;同种隧道长度下的列车风速度最大正峰值出现在隧道中点位置处,且此处的波动更为剧烈复杂,主要是压缩波和膨胀波叠加得更加频繁。长隧道内压力波系叠加对列车风速度峰值的影响减弱,当隧道长度达到3 km时,列车风正峰值相较于1 km长度时下降30.70%。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旅客列车新风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并建议采用常速空调列车与高速空调列车、空调列车投入运营前与空调列车投入运营中的分类方式,分别制定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测定方法的铁路标准,从而为确保空调列车的卫生安全性、旅行舒适性和运营经济性提供科学的卫生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孟昭宁 《安全》2008,29(2):43-43
客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系指旅客列车、混合列车、临时列车、旅游列车发生的火灾或爆炸,造成机车、车辆破损或影响使用、耽误列车正常运行的事故。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列车牵引力学条件下的铁路列车安全操纵问题 ,开发了一套可用于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列车安全操纵仿真软件。重点介绍了系统的主体结构、功能模块以及列车安全操纵的计算模型 ,详细描述了在一个时间步长内如何确定列车的工况、手柄位以及停车制动的仿真算法 ,并在实际线路上对电力机车进行了实例分析。系统计算速度快 ,人工干预方便 ,效果良好 ,可以满足现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某城际铁路下穿埋地燃气管道工程为例,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了250 km/h行车速度下的钢轨扣件支点反力;利用ANSYS建立了包括轨道、隧道结构、土体和燃气管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钢轨扣件反力为输入荷载,分析了列车运营条件下燃气管道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分析了会车对燃气管道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列车单向运营速度为250 km/h时,燃气管道的最大振动加速度为1.175×10~(-3)m/s~2。如果在管道下方会车,列车运行振动对埋地燃气管道的影响范围显著增大,振动位移幅值和加速度幅值增幅分别为85.2%和75.8%,最大位移为2.21×10-5m,最大振动加速度为2.12×10~(-3)m/s~2。根据预测计算结果判断,本工程列车单向运营引起的埋地燃气管道的振动烈度小于I度,会车时振动烈度略大于I度。  相似文献   

11.
选用CRH2型动车组l:l模型,对不同时速条件下列车周围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列车所受空气动力随车速的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模拟结果表明:列车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均随着时速的增加而增大;列车快速行驶时,两侧处于负压状态,随着时速的增加负压程度也增强,垂直于列车方向压强梯度不断增大,轨道沿线两侧的行人或其它物体被卷入的可能性增加;与单列车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车交会时中间的压力非常低,列车的倾覆力矩明显增大,车体对内侧轨道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大,列车运行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重载运输自问世以来,因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伴随着列车牵引重量的不断增加,列车开行方式也随之变化,由最初的5 0 0 0吨级提高到1万吨、2万吨级列车。由于列车编组增加,轴重和牵引重量提高,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车辆断钩、制动失灵、线路桥梁轨道结构破坏失效等问题不断发生,成为制约重载列车运输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解决重载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解决多台联挂机车同步制动操纵问题,避免发生断钩和列车放;加强轨道结构养护维修,提高轨道框架强度和刚度;加强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建设,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安全约束条件下客站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优化问题,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安全约束的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模型,避免列车出现行车事故和晚点传播,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宝鸡车站为例,验证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列车晚点时间较短情况下,安全约束对非晚点列车及车站作业影响较小,可采取“先到先服务”原则;当有多列列车晚点且时间较长时,优先安排非晚点列车进站作业。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安全约束条件下客站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优化问题,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安全约束的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模型,避免列车出现行车事故和晚点传播,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宝鸡车站为例,验证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列车晚点时间较短情况下,安全约束对非晚点列车及车站作业影响较小,可采取"先到先服务"原则;当有多列列车晚点且时间较长时,优先安排非晚点列车进站作业。  相似文献   

15.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列车遭受雷击时列车内的人员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列车内人员不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和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第一种情况下,人员是完全安全的;第二种情况下,人员可能会有像蜜蜂刺痛或烟头灼痛的感觉,但不威胁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城际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城际客运专线开行大站停和站站停列车特点,确定城际客运专线通过能力是在给定大站停列车数量上放行站站停列车能力来计算的。由于各类车存在速差,以及停站越行方案不同都会产生站站停列车扣除大站停列车,为此引入各类列车及列车组扣除系数计算城际客运专线通过能力,为保证扣除系数准确性对各类列车的分布作概率分析。最后得出了计算城际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算法和公式,并给出算例说明和辅以计算机编图验证其结论。  相似文献   

17.
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地发展 ,使得利用无线技术传送车、地信息成为可能。该技术在车辆 /列车控制系统中应用时的关键问题是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 ,特别是在高速情况下 ,无线传输的误码率能否满足车辆 /列车控制系统的要求。笔者分析了高速环境下无线信道的特性 ;分析无线传输用于高速车辆 /列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建立信道模型 ;分析了车辆 /列车速度对无线信息传输误码率的影响 ;结合环境特点提出改进无线链路性能的具体措施。最后 ,还提出了高速环境下判断无线传输能否满足车辆 /列车控制要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地发展,使得利用无线技术 传送车、地信息成为可能。该技术在车辆/列车控制系统中应用时的关键问题是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特别是在高速情况下,无线传输的误码率能否满足车辆/列车控制系统的要求。笔者分析了高速环境下无线信道的特性;分析无线传输用于高速车辆/列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建立信道模型;分析了车辆/列车速度对无线信息传输误码率的影响;结合环境特点提出改进无线 链路性能的具体措施。最后,还提出了高速环境下判断无线传输能否满足车辆/列车控制要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陆译 《劳动保护》2007,(1):74-77
德国城际超高速列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车之一,以舒适、豪华、安全闻名于世。直到有一天,它以200km的时速脱离了轨道。在180s内,有101人不幸丧生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高速列车事故。1998年6月3日,凌晨5点47分。ICE-884城际特快列车从德国慕尼黑启程。ICE-884此次行程850km,中途停靠7站,目的地汉堡。这列列车有12节豪华车厢,400多名乘客。德国城际特快列车是德国这个以工程技术闻名的国家的一个杰作。它于1991年6月2日投入运营,一时间举国欢庆。此时柏林墙刚刚倒塌2年,先进的城际特快象征着统一德国的光明前景。德国城际列车的速度相当快,…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轨道交通车辆横向偏移量的计算方法 ,并应用列车 -线路动力耦合模型 ,分析了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安全限界变化问题。确定了当前按 80km/h行车速度设计的建筑限界能满足 13 0km/h行车速度的要求 ,限界尺寸不需改动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