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长三角地区对雾霾联防联控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发现在联防联控机制下雾霾治理存在防控主体多元,机制不健全、环境标准和监测不统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缺乏补偿与约束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下,明确主体机制,并健全区域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信息共享法律制度,明确补偿与约束机制,以完善长三角雾霾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环境报讯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日前在南京召开,研究讨论南京青奥会环境质量协作保障工作方案、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以及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受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委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出席会议并发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以来,相关省市围绕区域联防联控开展了不少工  相似文献   

3.
探讨基于区域地形、气候气象、城市分布、工业布局因素划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根据污染源模拟贡献结果进一步细化分区单元和管控要求,并在优化布局、统一控制、差异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思路。通过进一步合理划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并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可以提升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效率,是对国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破除现有的环境保护与管理体制障碍,本文从京津冀地区大气重污染防治的现实意义出发,对比分析了属地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与联防联控体系的优越性,探讨了京津冀地区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的必要性。通过梳理大气重污染预警区域联防联控的发展历程及该地区联防联控的成功实践案例,从工作机制、联动机制、协同机制三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的联防联控体系构建框架以及具体实施举措,重点包括创新区域空气改善总体规划、统一加强大气污染源管控、建立落实政府环境绩效考核、建立区域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等。  相似文献   

5.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运维是确保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可靠性,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的重要保障,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社会化运维是未来趋势。根据对四川省省控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社会化运维在部分区域落实情况的梳理,从基础保障、运行维护、监督管理三方面探讨社会化运维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建议,为各地建立和完善社会化运维和监管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色视野》2013,(6):22-25
大气污染流动性大,"跨界污染"特征明显,大气污染治理"各据一方"的做法显然行不通,实际工作中必须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势在必行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愈来愈呈现出区域性污染和复合型污染的  相似文献   

7.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本文从理念形成、实践探索、机制完善等层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发展历程,结合“大气十条”以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机制创新,总结了空气质量改善、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基于未来我国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从综合管理体系、立法保障、规划统筹、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都平原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静稳天气持续时间长,城市大气污染治理难度大,环境空气质量十分脆弱。根据对该区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人群对城市空气质量及大气污染防控现状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政府、企业、环保组织、公民个体等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中央政策、法律的鼓励和支持下,由地方政策、法规予以落实和完善,已经形成基本框架,并在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等筹备工作中多次运用。但是,目前该机制主要为应急式控制所用,且信息共享机制、协商民主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针对以上不足,需要逐一完善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正大气环境立体观测走航车走航观测设备可以探测大气污染的空间立体分布、城市大气污染源快速诊断、污染源排放遥测、区域输送观测,是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网格化精细管理,解决区域污染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走航观测设备组成:车载激光雷达、车载激光风雷达、二维MAX-DO AS、气溶胶单颗粒物质谱仪、微型空气站、气象信息、视频监控等。大气环境立体观测走航监测系统作用·颗粒物污染空间立体展现,分析颗粒物的来源·快速溯源,精准削峰·外来输送与局地污染的评估·为预警预报、区域联防联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大气污染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能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与重污染天气的提前预报,支撑政府制定防治策略,提醒公众提前防范,减少自身暴露,减轻污染,我国已形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体系。目前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主要模型包括多元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NAQPMS、CMAQ、CAMx、WRF-Chem及多模式集合预报体系等,对各类模型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改善空气质量、早日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总结了美国和加拿大的跨境大气污染防控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特征下的区域大气污染协同防控需求和不足,从建立区域性权威管理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联合开展跨界科研、中长期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跟踪评估等方面提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改善的策略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工作起步晚、发展慢,仍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的基本思路逐步由传统的保障总量削减目标实现、加严污染排放控制,向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以及实现区域联防联控并重转变。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主要省市地方标准现状为例,分析了地方标准的工作难点,并探讨了"十二五"时期地方标准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自治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明电〔10〕572号)和  相似文献   

15.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3,(5):71-71
长三角城市群发出环境保护宣言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议近日召开,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群的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出环境保护宣言: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共建区域环境保护体系。会议围绕“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红利——创新、绿色、融合”的主题,就进一步建设长三角城市一体化的合作体制、推动长三角城市合作的机制创新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存在防控体系缺乏、监测数据传递不足等问题。依据环保大数据在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创新中标准、共享、开放、融合等特点,重构大数据环境下大气污染治理机制,建立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京津冀三地的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空气质量改善逐渐进入瓶颈期和攻坚期,大气污染治理战略需要从宏观层面系统谋划。本文系统分析了近10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能源、产业、交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合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的演变,分析了大气污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合当前区域空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经济能源交通结构的内在差别,识别了大气污染的区内差异特征及关键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优化、分区施策、深化治理等角度,为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大气污染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6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本文立足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现状,重点从强化制度约束性、机制协同性和政策指导性等角度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分区、建立以氮磷污染物为重点的陆海协同排放管控制度、完善以监测评估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监管制度、建立以入海河流和海湾为重点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和完善以海洋生态补偿和赔偿为核心的财政政策等重点任务,可为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是协同发展生态环保领域重要的一环,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应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加强常规联防联控和督察机制、健全大气污染长效治理机制,并加强区域补偿、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重污染天气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及污染物来源的复杂性,治理大气污染不能一蹴而就。2016年,国家将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国家建立重污染天  相似文献   

20.
<正>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的落地,从环境公益诉讼到环保督察全覆盖,十八大以来,安徽环保撸起袖子加油干,环保各项事业快速成长。比如,环境监测除开展规定动作外,每年度还组织完成安徽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完成包括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研究、"安徽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气象成因研究"等在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