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我原来是飞行员,地上做了什么事,天上看得一清二楚。什么都别想瞒着我。每当我看到那一片片天然林被斧锯腰斩,我的心就像在滴血。"刘福堂经常重复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要谈论起自由,总是希望纵其一生,贯其所有事,都是自由的。他的身体是如此的自由,他的心灵是如此的自由,他的思想是如此的自由,他的行动是如此的自由。他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能说他想说的一切话。在这个时候,当一个人看到环境有了危机,社会有了矛盾,  相似文献   

2.
请母亲种菜     
吕非 《绿色视野》2008,(11):58-58
这几年,母亲从乡下来城里看我们时,总是大包小包地带来许多蔬菜,有时乡邻家里杀猪时,还带些土猪肉来。以前,我总是怕母亲累,让她别带那么多,说城里什么没有,又不是买不起?!可如今我不得不认可了母亲的行为,每次母亲来时,我总是  相似文献   

3.
今夜,我又怀想起那些曾经留下过我足迹的锦绣山川;今夜,我把那珍藏了许久的已经泛黄的一轴轴山水画卷缓缓铺开;今夜,我不禁悄声吟咏起那字字珠玑的山水诗篇;今夜,那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又在招摄我的魂梦,颠倒我的情思……我知道,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心中那早已积淀了千百年的浓浓的山水情结。"山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都占有极  相似文献   

4.
宋朝的冬天     
张宏宇 《环境教育》2011,(12):94-94
朱敦儒鹧鸪天有诗句:"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英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因为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的冬天的诗句也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宋人陆游笔下的《初冬》,写梅来表达冬天,王安石更有独到之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的海南到越南的下龙湾,是一次人与大海和谐相处的旅程,是人生难忘的美好记忆。整个的体验是人同大海亲吻,大海与人紧紧拥抱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了解海洋,观察大海之美,升华人与自然情感的一次难得机会。走向大海2月28日,我们迎着和熙的春风,走向大海。汽车穿行在草坪与鲜花组成的海口市区,只见一幢幢带有南国风格的新楼拔地而起。太阳的温暖,早已吹散北  相似文献   

6.
初雪     
清晨,走出家门,眼前一片白茫茫。呀,下)了!人们总是喜欢新鲜事物。我虽是北方人,但在相隔一年之后又见初),仍然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有如早春二月突然看到初绽的梅花。初生的东西都很娇嫩,初)亦如此。它不似隆冬的)那样成熟、丰满,棉絮般漫天飞舞。它又薄、又小,星星点点飘零天地。虽然小,虽然弱,可是它有韧性,不屈不挠落了一夜,竟也把世界换了个模样。万物被)花抹上一层淡妆,清清白白,素素洁洁,人世间霎时干净了许多,清丽了许多。远处,一位穿着鲜红滑)装的姑娘在铺满白羊毛地毯般的街道上款款行走,红、白对比,异常醒目。将一句古诗改两字形容…  相似文献   

7.
当我正在重新阅读英国动物学家莫里斯那本震世骇俗的生物学名著《裸猿》,又一次为世界珍稀动物的快速灭绝感到痛惜和忧虑时,一只小蝇子悄无声息地落在我的书本上。看着这个东西一动不动的沉稳之状,我忽然生出这样的感想来——人类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选择如今竟是这样一种荒唐的局面:我们能够消灭大动物。但对付不了小动物;我们能够消灭远处的动物,但我们不能对付身边的小生命;我们善于消灭有益的动物,但不善于消灭无益的害虫! 你看,狮子、大象、老虎等大型动物本是人类最难以对付的动物,但没想到他们会如此不堪一击,在动物世界里他们好像灭绝得比谁都快,而我们对身边的苍蝇却没有办法。比如我家,既有堵得严严的窗纱、门帘和苍蝇拍,又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高科技“枪手”,可就是不能根绝这个小东西。  相似文献   

8.
初春,本刊编辑部与理事会秘书处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座谈会,30多位理事单位的代表和一些关心《绿叶》杂志的企业、环保局的领导出席会议。举办这次座谈会的目的重在交流和联谊。意料之外的是,与会代表围绕座谈会题目,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发言,相当精彩,很有水平。从这些发言中,不难看出十六大精神深入人心。会上的书面发言,本期“理事聚焦”栏目选登了两篇,在会议纪实文章中亦有记载,读者可从中看到此次座谈会热烈场景和理论水平的高度。会议组织考察了越南下龙湾等有生态特色的景区。《大海的杰作——下龙湾》精妙地截取了考察内容中的一个片段,从自然景  相似文献   

9.
印象云南     
不曾见过这样的蓝天白云!蓝得如此清澈,白得如此纯洁!此后的路程,我的目光始终聚焦在窗外,无论如何也看不够。那云层是如此厚实,如此多样,如此广阔,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云,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0.
城市排水设施为何如此脆弱?有归结于规划短视,缺乏前瞻;有归结于缺乏资金,庞大的地下排水管网需要大量投入。这两方面固然存在,但我以为,问题之核心之关键是政绩观的偏颇与偏差。国务院办公厅于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见4月2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1.
上海,我已经来过多次了,可是每次来都有新的感受。上海总是在变,变得速度那么快。我下榻在东方饭店这个座落在金陵东路外滩的十几层高的建筑颇为壮观。置身阳台,举目望去,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江面上,各种拖船、货轮、游艇形成一个奇特、美妙的图案;外滩上,草木葱翠,游人、情侣携手而行,各种车辆穿梭不停……最使我注目的是,黄浦江畔赫然屹立起的一座新建筑——联谊大厦。它,楼高三十层,是上海高层建筑之最,建筑面积达二点九万平方米。有人告诉我:从开工到峻工仅用十四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质量之好,被人们誉为可以与“深圳速度”相媲美的“上海速度”。我顾不及浏览上海的美景,稍事休息之后,就来到了  相似文献   

12.
湛蓝的天空     
正从小我就有一种感悟,每当我抬头望着天空的时候,城市的天空总是灰矇朦的,好没有生气。然而,乡下的天空却是那么得蓝,蓝得自然、蓝得美丽,小鸟们也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享受着清新的环境。城市里充满了各种污染物。它们无不毫不留情地侵蚀着我们唯一的天空。原本那如此清澈的蓝天,此时却被污染的几乎连光明都照不进来。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哀叹着、祈祷着,希望之前美丽的天空  相似文献   

13.
风中的芦苇     
梅洁 《绿叶》2005,(10)
一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我一直想,我这一生,总会和芦苇不期而遇。在深秋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和着盛开的芦花留下我的身影,哪怕从此我随风而去……我这样如痴如醉地想了许多年,想得有些莫名,有些怪异。我知道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道信息,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许多年后的八月,朋友林兵、志敏约我去南大港湿地。“湿地”之说是近两年的事情,它是大地最宝贵的一个器官,叫做“地球之肾”。我知道,此去南大港,我心醉神往的是芦苇。地处渤海湾里的南大港,俗称大洼,属传说中林冲发配的荒凉之地沧州。千万年里,海…  相似文献   

14.
大地震复活     
于坚 《绿色视野》2009,(11):54-56
那个春天祖国有点多灾多难,但我民族也空前地团结,万众一心不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人们每天看电视台的滚动新闻,电视上那些悲惨镜头,令人禁不住热泪盈眶,中国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感动过了,20世纪以来各式各样的激情总是与某种是非有关,这样的大感动有点非同凡响,这是为生命而感动,而痛心,这是最基本的人类感动。  相似文献   

15.
风中的芦苇     
1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我一直想,我这一生,总会和芦苇不期而遇。在深秋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和着盛开的芦花留下我的身影,哪怕从此我随风而去……我这样如痴如醉地想了许多年,想得有些莫名,有些怪异。我知道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道信息,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许多年后的8月,朋友林兵、志敏相  相似文献   

16.
房玮 《环境教育》2012,(3):82-83
记得每当电视里出现人们植树的画面,我总是不解地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摸着我的头耐心回答我:"多种一些小树苗,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沙化呀!"那时,我总是似懂非懂点点头。直到后来我有机会在旅途中碰见美景,我发现植树造林是那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罗大佑经典作品《鹿港小镇》在耳畔萦绕:"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卖着香水的那家小杂货店。"如诉如泣的歌声中,我仿佛也回到了儿时的那个沿江小镇。不同于铅灰色的天空,也没有那样多的电线分割云朵,那时候的天似乎总是澄澈。轻轻推开屋后的木门,目之所及的尽是田野,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三四月嫩黄的油菜花,深秋沉甸甸的稻穗,  相似文献   

18.
李青松 《绿叶》2022,(6):25-27
<正>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谈论生态文学创作时,总是要涉及“地球”“人类”“使命”和“责任”等一些大的词汇,但是否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对于我来说,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情感。” 雅克贝汉说过的这句话曾深深地触动了我。面对自然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思考了什么?我们为之倾注了多少情感?就生态文学创作而言,也许,语言、结构、叙事方法等都是可以学来的,但是情感是学不来的。因为情感属于每个人的生命个体,它是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正>秋风又起,秋雨飘洒,转眼间离别乌克兰已经一年了。遥望今日之乌克兰,狼烟四起,愁云惨淡;而两年前的今天,它却静如秋水,美若秋叶……2013年深秋,我应朋友之邀从北京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一天一夜之后,我终于站在了宽阔而平缓的第聂伯河边。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流经白俄罗斯东部,从北向南纵贯乌克兰中部之后滚滚奔向黑海。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俄罗斯人同属东斯拉夫民族,他们创立的第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20.
发现问题 自从开展了植树活动后,城市里又多了一批“绿色环保小卫士”。每当我乘公交车去盆景园时,这些“绿色环保小卫士”都笑眯眯地向我点头、问好。我也在心里默默地说着“Hello!Hellol”可是最近几天,我经过某些小店门口,发现那儿的树总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还有的甚至在逐渐的枯萎,真是让人触目惊心啊!盆景园里的树—直站得笔直笔直,而这里……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