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之国际绿色信贷,中国的绿色信贷主要依赖于政府机制的推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基于政府机制可在短时间内调动社会最大范围资源的特点而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大银行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绿色信贷创新。然而,这种强制推行也影响了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可操作性。因而,如果提高可操作性是绿色信贷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5.
为实现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制造业城市需要率先完成绿色转型。本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框架,构建了更具有实用性的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市为例,利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绿色转型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教育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响应指标对促进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作用明显。此外通过相关环境规制的完善,创新环境和市场化进程促使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并且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扩大城市规模,发挥协同发展优势也可以更好地推进制造业城市的绿色转型。最后,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效率对策及创新机制,为我国制造业城市绿色转型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南京市D村的实地调查,发现政府主导的转型模式在推动村庄绿色发展的同时,存在村庄内生动力不足、内部利益分化以及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风险,制约着村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提出,政府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障村民主体性的发挥,同时注重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8.
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会影响宏观经济绩效,还会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绩效。本研究借助中国2004—2019年沪深A股上市污染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考察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融资约束在经济增长目标与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会加剧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在“硬约束”情形、重污染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环境目标会弱化这种负向作用。本文丰富了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微观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并为地方政府科学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更好平衡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目标之间关系以及促进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耿亚珂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5,(1):1-4
预计至2060年,非化石资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将超过80%,这预示着当前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将经历重大变革。鹤壁市山城区因煤而建,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区,山城区一直在努力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将个案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对鹤壁市山城区绿色低碳转型路径进行研究,提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一系列实际举措,可供同类型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资源型经济的形成机制理论及相关理论方法剖析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主要症状,运用资源型经济的规避和转型机制理论提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策略和实现途径,为资源型经济地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