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人单位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处理用人单位(下称“甲方”)和劳动者(下称“乙方”)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施行进一步凸显规章制度的重要地位,用人单位是否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对能否有效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具有指南针的作用。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请。对“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5条的解释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与“权利被侵害之日”在字义的理解上是不同的(参见拙作《关于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几个问题讨论》,《中国劳动》2004年第7期)。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人们对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存在不同的理解,以致一个案件在不同的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不同审级的法院)出现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本文拟就劳动争议申诉时效的起算时间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及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提升,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逐年上升,新类型的案件层出不穷。劳动仲裁为实现“公正、效率”这一永恒的主题,在体制与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改革是必然,是适应形势和时代的要求。北京市宣武区仲裁委自2003年新年伊始,积极探索、大胆借鉴,对现行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方式进行改革,试行“预备庭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遏制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的势头,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江苏省姜堰市加大“三方”协调制度建设力度,市劳动保障局、工会和经济发展局(企业组织)“三方”加强沟通和协商,采取切实措施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柳州是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十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柳州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引发的震动,也不可避免地给柳州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柳州市劳动保障局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在就业、医疗保险、劳动者维权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的前面,并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柳州模式”。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先后获得劳动保障部授予的集体一等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集体二等功,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几年间,他们是怎样获得这样多的荣誉呢?带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在劳动保障战线工作了近20年的“老劳动”——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崔宏局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劳动仲裁受案范围,是指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以争议当事人和争议标的为两大基本标志。从目前的有关规定来看,我国现行立法仅将劳动争议当事人限于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争议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及劳动争议发生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未对“劳动争议”、“劳动关系”等关键名词给出准确的界定,导致理论和实务界对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在理解上产生分歧。当前,在劳动争议处理实践中,在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上有几大争议,即关于非法用工主体之间发生的争议,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以及关于社会保险争议的受理。本文拟从法理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6,(8):12-12
“久违了,劳动安全!”——雅彦 7月1日,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铁路部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好青藏铁路,确保广大职工的“劳动安全”。人们有理由相信,一旦“劳动安全”不仅在铁道系统,而是在各行各业被重新提起,将意味着“人是安全工作惟一目的”理念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8.
《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正在制定过程中,为了探讨立法中的有关问题,本刊开设“立法聚焦”栏目,以期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对人们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本栏目由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协办。欢迎广大读者参加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08,(2):F0004-F0004
为了积极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大力弘扬“保障民生促发展 维护权益建和谐”的劳动保障精神,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创新、奋进的劳动保障文化氛围,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12月28日浙江省余姚市劳动保障局在该市龙山剧院隆重举行“保障民生、构建和谐”文艺汇演暨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0.
称2007年为“中国劳动保障立法年”也不为过。是年6月、8月,12月,国家分别通过《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年之中,连续出台三部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在我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这凸显出我国对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决心,为什么要出台这些法律?新法在哪些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有哪些亮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读者要求,本刊对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讨论。论坛约请了仲裁员、劳动法学专家以及媒体从业人员参与讨论,旨在通过他们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在了解这部法律的同时。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先进思想文化指导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是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是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境界的精神食粮。先进思想文化产生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并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我思考并提出了“三、四、四、四、四、六、十”劳动保障先进思想文化,并应用到劳动保障工作中,取得了成效,推进了枣庄市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实行当事人选择仲裁员制度的背景 劳动争议仲裁委是根据“三方原则”建立起来的,即由劳动保障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仲裁委的日常工作和案件的受理工作。在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政府的劳动争议处理处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泰州市  相似文献   

13.
目前,从浙江省东阳市劳动仲裁院获悉,该市2010年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方法,推出“简易案件案前调节机制”、劳动仲裁工作“五步法”、能办推定工作法,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劳动仲裁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51起,其中调解226起,劳动仲裁调解案占处理案件的90.04%,全年通过调解处理群体性争议8起,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有效地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4.
汤淳 《劳动保护》2006,(7):29-29
本人阅读了《劳动合同法(草案)》之后,感到这个法律草案总体上是比较好的,会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节劳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良好作用。但是,作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应该考虑到“劳动合同”要将构成劳动关系的主要要素都包括在内。而现在的《劳动合同法(草案)》,没有将构成劳动关系基本要素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规定为《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必备内容条款,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劳动合同法(草案)》第十一条内容如下:第十一条劳动合同文本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用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践逐渐形成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调一裁两审”体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特别是仲裁和法院的关系(以下简称“裁审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对现行体制批评的焦点。学界和实务部门在最近几年纷纷撰写文章.对现行体制提出批评,并提出自己的主张。我们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业劳动安全》1996,(3):15-16
为进一步促进和做好林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推动林业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和快速地发展,特制定云南省林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九五”计划。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不仅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八五”期间全省林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在各级领导、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和广大林业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贯彻落实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国家、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是从法规、制…  相似文献   

17.
在运用国家权力促进劳动保障法律准确有效实施中,劳动保障监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劳动法发展的历程中,就是因为其他社会监督力度欠缺,才由政府构建了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没有监察,劳动立法只是一种道德运用,而不是有约束力的社会纪律。劳动保障监察在劳动关系中为劳动者建立了一道国家力量的保障机制.充当着保护劳动者的“社会警察”。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下文简称“调解仲裁法”)为了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的问题.创设了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制度(下文简称“一裁终局”)。该制度实施6年以来,褒贬不一。为此.劳动科学研究所成立“劳动争议案件一裁终局制度实施效果评估”课题组.从制度实施的客观情况和制度直接执行者的主观评价两个角度.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同时,该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08,(2):F0003-F0003
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劳动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成绩斐然。一是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从2003年起,全市建立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纵向到村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和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网络。目前,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已成为当地的“小劳动保障局”,去年共有45020名城乡劳动力通过职业介绍网络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