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行  刘兴业 《灾害学》2019,(4):172-17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应加紧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的定位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应急管理的特别法、公共安全的支撑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风险防范理念、综合防治理念、权利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避让及搬迁转移、自然灾害科普、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参与、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为推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李一行  陈华静 《灾害学》2021,(1):169-172,176
国务院推行“放管服”改革后,投资项目前置审批条件进一步精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由行政审批改为强制性评估,监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改革后的地震安全监管具有技术服务属性、审查时序变化、用户主体责任和市场竞争机制等特征。建议主管部门从拓展公共服务、建设监管平台、引入信用评价、完善协同机制四个方面重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不降低。  相似文献   

3.
浅谈城市林业与城市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洪涝、环境等灾害和事件危及城市安全和发展.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城市防灾减灾.借鉴国内外城市林业发展经验,提出加强陕西城市林业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汤家法  姚令侃  伍衡昭  华明 《灾害学》2003,18(2):43-47,73
雨量警戒制度是铁路部门用于指导汛期警戒、确保线路汛期行车安全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应分级、分段、各工种联控执行。本文分析了其在应用上应当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并以成昆线桐子林站8·15事件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空间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差异。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常常是突然爆发,猝不及防,危害十分严重,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恶性交通事故等。有些灾害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如热带扰动云团发展成为台风;洪涝灾害的前期降雨和行洪过程;山林火灾初起,延烧、熄灭都有一个时间过程。有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铁路汛期行车安全对策——雨量警戒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量警戒制度是铁路部门用于指导进行汛期警戒 ,确保线路汛期行车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制度 ,由警戒标准、防御标准和管理制度 3部分组成。它是一种分级、分段和各工种联控执行的警戒制度 ,其技术关键包括警戒标准和防御标准的制定。本文提出了雨量警戒制度警戒标准的指标体系 ,建立了警戒标准的制定方法与工作程式 ,并以成昆铁路雨量警戒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说明了其应用。所提方法对铁路部门制定汛期行车安全对策具有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0年,赤峰市被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的称号,2002年又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单位”。荣誉的获取是内蒙古赤峰市林业凭着几十年来创造的非凡业绩,他们不仅赢得了国内外的瞩目,同时也赢得了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无偿资助。一项项重点项目相继启动,一笔笔巨额投资相继到位,推动着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大开放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物灾害的监测调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调查等技术在林业生物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历程,在分析上述三项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树木、林分、景观等尺度综合监测技术体系,开展林业生物灾害监测与调查的方法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共同推出绿色信贷制度后,环保局目前正在与保监会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据报道,目前,两部门已成立调研组,并在吉林、浙江两省进行调研,大部分企业表示支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地方地震机构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系统介绍了安徽省地震局为积极推进这一改革的进程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即加强舆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主动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编委请示汇报,并深入地市沟通思想,上下结合,共同努力,使全省地市地震机构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为稳定地方地震工作队伍、进一步健全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