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定量分析不同性别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广东省9 886条小型轿车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性别驾驶员的交通事故特征;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分为严重事故和非严重事故,从14个候选自变量中筛选出对不同性别驾驶员交通安全具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因素;采用二项Logit模型分别建立男、女性驾驶员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与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平均预测能力均较好;对不同性别驾驶员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均有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有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车辆有无保险、道路安全属性、路口路段类型以及照明条件等。  相似文献   

2.
提出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裕度的概念,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事故成因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权重,打破了以往只考虑数量的单一因素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作用,比较客观地得出了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成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从可靠性的角度研究了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性,提出了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可靠性定义,在原有对驾驶员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包括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在内的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可靠性研究,并结合心理学对事故成因进行分类,给出了交通事故树,建立了交通参与者安全可靠性模型,得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由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急剧上升,发生交通事故除天气和环境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和行人违章造成的.杜绝或减少驾驶员的违章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结合2000—201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相关数据,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和优化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影响要素的预测模型;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研究了交通事故影响要素的基本事件,并对基本事件微观影响要素提出了风险管理对策,可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决策、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提高我国整体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水平及事故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样方采样法收集了2014年冬季石家庄市8条铺装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积尘样品,计算积尘负荷并分析不同类型道路积尘负荷分布规律和特征。对各类型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积尘负荷进行相关分析,比较颗粒物排放因子及排放量。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冬季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路面积尘负荷分别为0.81、0.88、1.28、1.55 g/m~2,强弱顺序为支路次干道主干道快速路;各类型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积尘负荷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各道路排放因子大小顺序为:支路主干道快速路次干道;排放量大小顺序为:快速路主干道支路次干道。研究结果可为石家庄市道路交通扬尘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时交通数据的南京市主次干道机动车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笑语  吴琳  邹超  张意  毛洪钧  荆博宇 《环境科学》2017,38(4):1340-1347
通过2014年RFID实时数据得到南京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车流量、车速、车队构成等交通信息,基于COPERT模型获取排放因子数据,利用高时空分辨率机动车排放(HTSVE)清单系统计算道路机动车排放量.运用非参数检验和道路聚类分析,结合Arc GIS技术,分析南京市主次干道机动车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南京市主次干道机动车以小型客车为主,比例均达80%,国Ⅲ和国Ⅳ车量总数超过90%,其中以国Ⅲ车排放贡献率最大.特殊时段(低谷时段、平峰时段、高峰时段)机动车日均排放量受道路类型和周末效应共同影响,南京市主次干道以排放分担率变化规律可分为5类,同类道路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且受空间地理位置影响.基于聚类结果,对不同类型道路的小时排放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交通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现状,应用层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分类、成因和引发环境污染的主要危险化学品种类。结果表明道路运输事故占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90%,三分之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道路运输事故可分为行车途中交通事故和隐患性非交通事故两大类;《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第3类易燃液体和第8类腐蚀品分别占环境污染事件总量的53.53%和24.12%。从自救应急机制、道路运输选线和HSE管理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抑制道路运输事故及其降低环境污染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江西619户种粮大户数据,运用博弈模型逻辑和Logistic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稻收益、粮食补贴政策评价、农业劳动力人数、易洪易涝面积比重及村庄双季稻种植比重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兄弟姐妹个数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意愿有显著负影响,而户主年龄、文化程度、经营规模、区域类型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山东省泰安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对电厂态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是否被征求意见、是否接受物质补偿这二个变量对周边居民的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教育年限、是否知道二噁英、居住地与电厂距离与周边居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合相关研究,发现本研究中影响电厂周边居民态度的因素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浅谈如何做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车辆安全管理要常抓不懈 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活动为主线,营造安全生产的气氛,努力确保安全无事故.安全教育包括新入厂驾驶员教育、对违章及肇事驾驶员教育、季节性安全培训教育、日常性和节日安全教育、事故案例教育以及以人为本加强安全责任感教育等.驾驶员的教育管理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源头管理.抓好源头,对驾驶员安全驾驶技术的形成与培养,对于减少"马路杀手",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意义深远而重大.安全检查就是要及时发现隐患,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收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车辆"健康"上路.可采取夜查、路查、抽查等方式,对违章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百日竞赛""安全百日事故"等活动,强化其安全意识,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中,通过对交通事故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叉路口的人车相撞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形式,而能量释放论和轨迹交叉论能有效地用于对交叉路口事故进行安全分析.能量释放论能解释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本质原因,不仅可以确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而且能将事故致因进行甄别,确定主次关系;轨迹交叉论则明确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并据此提出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保证道路交通的参与方在时间或空间上具备各自的安全运行轨迹,是避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县域尺度土壤铜的有效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锦芬  瞿明凯  刘刚  黄标 《环境科学》2018,39(1):363-370
了解土壤重金属相关属性(如全量、有效态含量等)的空间分布状况及相关环境因子对其有效性的空间非平稳影响,对土壤重金属风险区域的划定和空间调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张家港市357个土壤样本数据,首先探讨了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效铜的影响.然后采用普通克里格预测了该区域土壤全铜和有效铜的含量,计算得到其有效性比率(即有效铜/全铜)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结合有效铜及其有效性比率划定了土壤有效铜的风险调控区域.最后,采用一种空间局部回归技术,地理加权回归(GWR)探索了土壤有效铜与3个主要土壤因子(即土壤全铜、pH和SOM)之间的空间局部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均对土壤有效铜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土壤铜的有效性比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变化范围在13.56%~29.15%.模型对比结果显示,GWR模型较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R)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即较大的决定系数R2,较小的AICc信息准则和残差平方和).GWR分析结果显示,各土壤因子对土壤有效铜的影响在空间上是非稳态的.GWR模型能有效地揭示相关土壤属性对土壤有效铜的空间非平稳影响,其结果可解释局部区域土壤有效铜累积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为该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效铜的调控提供具体的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海洋污染对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开发具有严重的制约性,为了定量分析海洋污染对邮轮旅游发展的制约程度,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回归检验分析的海洋污染对邮轮旅游开发的制约实证分析模型。以海洋污染环境下的游客积极性、邮轮投资的资本率、投资收益等参量为控制约束变量,以邮轮旅游经济的盈利率为解释变量,构建海洋污染对邮轮旅游开发的经济分析模型。采用分段回归分析方法对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环保因素进行量化评估,分析海洋污染与邮轮旅游发展的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究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的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新增了法律规范和行为经验两个解释变量,构建了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的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对34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有效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基于Ex-TPB的疲劳驾驶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行为意向、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经验显著正向影响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其中行为意向的影响最显著;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经验和主观规范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法律规范对其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6.
文本预处理是文本挖掘的关键一步,建立与信息相匹配的标准语义集合能缩短信息处理的时间,提高信息的提取率和识别精度。根据国家交通事故信息采集规范要求,从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抽取相关交通事故基本信息的标准词汇及代码,构建了一套含有12个属性项目、185个标准词汇的交通事故信息文本预处理用标准化语义集合,并将其应用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事故查询系统,对系统中2004—2014年期间所收集的8 156件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中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这套语义集合能更多地提取交通事故信息,可为准确捕捉交通事故特征和研究交通事故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开发交通事故自动信息识别系统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际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分析开征燃油税后对环境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燃油税的全面开征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紧缺、机动车污染严重、城市交通拥堵、税费制度不合理等热点问题,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极其有益的,但是要及时做好税收分配、非道路用油返还、打击走私和安置分流人员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Logistic回归模型在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中灾害点和随机点可能重叠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单元的二分Logistic回归模型。以四川省威远县为研究区,借助于遥感卫星影像、地质普查资料和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采用灾害点和格网单元2种方法的二分Logistic回归模型对威远县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同时采用ROC曲线和已知点2种方验证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在低山丘陵区域,基于格网单元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精度更高;威远县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9.35%;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和距道路距离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车辆事故有不少是因为驾驶员不注意控制行车间距而造成的。从我队历年交通事故资料获悉,在机动车发生的事故中,因跟车太近而造成撞车的约占35%。因此,控制行车间距对减少事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车辆在公路上行驶,前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旦前车有情况而采取紧急制动时,后车也能及早发现,不致于5前车追尾相撞。所谓保持一定的行驶距离,实际上就是为后车留有一定的制动距离。那么,这个距离多大才适合呢?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驾驶员发现情况、采取制动措施直至汽车完全停住,需要以下几段时间,供车管干部和驾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事故查询系统中我国2004—2014年间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中筛选出具有道路类型信息的2 383件交通事故数据,按照省级行政区和道路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进行了归类,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势阶梯和人口密度等区域特征与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得到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有价值的信息;我国68%的省级行政区域在不同道路类型上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存在差异性;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势阶梯、人口密度等区域特征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