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及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土壤、植物、微生物是其基本构成,因此,从这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综述了人工湿地在N、P去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刍议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长三角生态系统组分比例失调、结构缺损、功能丧失、环境容量萎缩等生态问题.湿地兼有自然"肾"、"肺"双功能.利用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优势,加强湿地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拓展环境容量,可保障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地质地貌、自然史发展、自然经济学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现存价值和理论价值,分析讨论了长三角自然湿地、城市区湿地和农业区湿地的生态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及其评价与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城市当前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园林植物因其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和养分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功能、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在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城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观,综述了国内外在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及其评价与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镇江滨江带湿地修复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镇江滨江带50 m×50 m的开放性湿地内进行实验,通过构建高位湿地、架设植物浮巢来改善滨江带湿地生境梯度和生境异质性,营造适宜各类士著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地环境,从而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延展性及增加生物多样性的目的.结果表明,高位湿地的构建、植物浮巢的架设等生态修复措施对提高研究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有着显...  相似文献   

5.
生物电化学是以生物体系的研究及其控制、应用为目的,融合生物学、电化学和化学等多门学科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综述了生物电化学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盐碱地的修复、环境中抗生素及石油污染物降解、清洁能源产生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展望了生物电化学在未来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在河道生态修复应用中的进展及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人工湿地是河道生态修复的优选工艺,据此介绍了人工湿地在河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并从构型、工艺组合、基质和植物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I-VFCW是构建人工湿地的优选构型;人工湿地与氧化塘、砂滤、接触氧化、絮凝沉淀等工艺组合,能够降低湿地堵塞的危险,提高处理能力;钢渣是除磷的优选基质,沸石是脱氮的优选基质;芦苇、香蒲、美人蕉等是优选植物。  相似文献   

7.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电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状况.特别指出的是,生物修复技术无二次污染,电修复技术能强化土壤中的传质过程,两者的耦合有可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湿地环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中国湿地的现状,介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而指出了当前中国对湿地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当前,中国的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关系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农业径流最重要、最普遍的水体污染物。滨河湿地因受到陆地生境和水生生境双重影响而显得非常独特,作为重要的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态交错带,滨河湿地能够阻断和改变水运污染物,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氮排入临近的小溪和河流。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是滨河湿地两种最重要的截留和缓解氮负荷的有效途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微生物暂时固氮等方式去除,但是永久性的去除氮却是通过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过程,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讨论了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能力、净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将成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基质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中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是一个有限的过程,对其进行再生可减缓净化效果的下降趋势,降低周期性更换基质的材料消耗和购置成本,回用营养物质于农业。基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原位或异位再生。其中生物再生成本低廉,生态友好且具有可持续性,是基质脱氮再生的最有效途径,可以通过优化离子浓度和交换速率,碳源、溶解氧、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提高再生效果和速率。基质除磷物理再生效果受基质类型、磷浓度负荷、落干休作开始时机和持续时间等的影响,其操作简便,可在人工湿地的日常运行管理中原位实施。化学再生效果受基质种类、再生试剂的成分和浓度、环境条件如温度、p H值、Eh值和DO值等的影响,可在基质吸附饱和后作为应急措施使用。  相似文献   

11.
污水生物生态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梅  李田  陆斌  王玲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735-1740
通过水解池-美人蕉湿地、水解/接触氧化池-菖蒲湿地现场实验装置考察了生物-生态工艺深度净化分散生活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解池-美人蕉湿地尽管湿地停留时间达到7 d,出水NH+4-N仍难以达到一级A(GB18918-2002)标准;而增加接触氧化池后,湿地停留时间仅2 d,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远优于一级A出水要求。美人蕉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是湿地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植物吸收约占28%。对经接触氧化处理,NH+4-N、NO-3-N浓度均较高的进水,菖蒲湿地可在C/N小于2时高效脱氮。菖蒲湿地对TN的去除占组合工艺TN去除量的79%,其中植物吸收仅占湿地除氮总量的8%。湿地介质的厌氧氨氧化活性试验表明,菖蒲湿地介质表面的微生物在无有机碳源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培养液中的NH+4-N与NO-3-N、NO-2-N短期内发生同步脱氮,厌氧氨氧化可能是菖蒲湿地在进水低碳源条件下脱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州从化市玮思工业园排放的综合污水的特点,设计了生物接触氧化—复合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考察了该工艺运行一年来对COD、BOD5、TP、NH4+ -N、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工业园区综合污水中的COD、BOD5、TP、NH4+ -N和TN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BOD5、TP、NH4+ -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07%、74.91%、60.73%、89.62%、46.01%;该组合工艺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单一的复合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池对COD、BOD5和NH4+ -N的去除贡献较大,但对TP和TN的去除能力有限;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方便、管理简单、景观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2种生物法/人工湿地工艺(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工艺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进水区强化曝气)工艺)处理胜利油田某联合处理站经隔油、混凝处理的采油废水,并运用发光细菌技术研究采油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削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水解酸化段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 h,好氧段HRT为10 h,人工湿地HRT为2 d的工况下,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工艺与水解酸化/人工湿地(进水区强化曝气)工艺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COD≤80 mg/L、NH_4~+-N≤15 mg/L的处理要求.发光细菌法试验结果表明,经隔油、混凝处理后的采油废水属高毒性废水,再经水解酸化/人工湿地(进水区强化曝气)工艺处理后生态毒性大幅削减,出水生态毒性降至低毒.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寻找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本文主要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和组合工艺这几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型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发展情况。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宜在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净化效果显著、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廉、管理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湿地是利用介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统来处理污水。微生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和特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以及系统基质中微生物的种群和活性等内容,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对污染物去除将成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控源-截污-资源化”模式处理面源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分、过程复杂,难以控制的特点,同时考虑废物资源化的问题,提出了"控污-截污-资源化(再利用)"CIR模式,包括三方面:通过改变不良用水习惯及耕作方式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利用植物缓冲带、自然塘、沟渠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等达到截污的目的;将畜禽养殖废水及生活黑水集中处理,产生沼气,变废为宝,于湿地内种植经济类水生植物,兼性塘内水产养殖,最终实现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经过将近一年半的运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整个模式不仅除污效率高,而且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interact and work in concert during attenuation of organic chemicals in wetland syste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progress made towards understanding how the various mechanisms attributed to organic chemicals removal interact to form a functioning wetland. We also discuss the main degradation pathways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contaminants and examine some of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that control the removal of organic chemicals. Furthermore, we address possible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and recent techniques to follow up in situ processes within the system, especially those involved in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建造的,它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论文从南京市浦口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污水处理及需求等方面,分析并论证了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技术在该区的应用及经济可行性.最后对该技术在浦口地区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Shengjin Lake wetlan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It is a typical lake-type wetland and is also an ideal place for rare cranes to overwintering. The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bitat quality of wintering cran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habitat change of wintering cranes in wetland for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four kinds of winter cranes and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types from the years 1986 to 2015. Also, we adopte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tland landscape types and crane population, and the main landscape types of cranes habitat were obtained. We selected disturbance degree, food richness, vegetation cover,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 a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wintering habitat of cranes. We established a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for wintering cranes and generated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maps by ArcG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Shengjin Lake protected area was obvious, the number of wetland patches increased,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landscape increased, the landscape patch difference became smaller, and th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1986 to 2015, the number of wintering cranes decreased and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of wintering cranes decreased from 0.845 to 0.465, and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of wintering cranes fell from 13,577.11 to 7424.42 ha, which showed the overall habitat deteriorated significantly and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rane population and habitat sui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