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场地污染治理实践中,单一的修复技术或修复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治理成本与时间周期、土地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要求,组合技术与集成模式的探索应用具有必要性。文章从场地污染治理的处置方式、技术组合、修复模式三个层面出发,对焦化行业等典型有机污染场地治理技术和修复模式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相比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更适用于大型污染场地,原异结合修复方式更易满足场地条件、经济成本等要求。基于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的焦化场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对原位修复技术集成联用进行了有效探索,文中按照污染场地高、中、低风险类型,对多项修复技术的组合应用案例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对风险管控与修复模式的集成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国家及杭州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现状,提出在城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中发现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污染场地治理责任界定困难、污染场地治理缺乏资质、污染场地治理企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攻克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瑞典环保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基础工作就是明确污染场地风险等级,确定工业企业污染场地优先修复名录。本文重点介绍了瑞典污染场地风险分类方法,以期给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概述了欧美国家污染场地管理现状,分析了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在污染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污染土壤治理投入等方面同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结合污染场地管理和场地风险评估、场地修复条件以及土地利用功能,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污染场地管理程序和污染场地管理亟待开展的工作.指出了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的三元结构的完善是破解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难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在污染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公众对污染场地的关注度不高、中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框架和设施的研发尚不成熟,现有的技术支撑条件难以满足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需求。结合污染场地管理和场地风险评估、土地利用功能、场地修复技术,提出了场地修复管理急需开展的工作。指出破解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难题的关键是:健全土壤专项法律法规、优化土地空间用途、按照土壤反退化原则化解土壤环境风险、完善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7.
张长波  余锦涛  曹卫承 《环境工程》2022,40(12):244-252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为主要因素,以新化学物质判定及管理、危险化学品识别及危险特性判别为主要环节,探索并建立了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药剂危险性评价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治理修复技术和药剂为例,对所制定的评价技术流程进行合理性验证。系统收集整理了上海市135项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的基本信息,对典型污染物治理修复技术和药剂类别进行统计分析,识别了各药剂的危险特性。以常用的氧化剂过氧化氢为例,高浓度过氧化氢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建议其浓度控制在60%以下。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的安全实施、药剂安全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部门对土壤修复行业的监督管理提供创新思路、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类方法与技术指标体系,结合沈阳某复合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项目实施的实例,针对多种重金属的复合场地通过确定不同的污染程度,以便对重度、中度、轻度污染的土壤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与修复方法,确保实现治理与修复工程环境安全、技术先进和经济可行的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作为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本身也是污染风险较高的项目,因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职能就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修复工程工作实践经验,主要就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与探讨,浅析当下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铅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监测概况,治理目标的确定以及治理技术路线、关键技术的选择方法,结合某铅污染场地实施治理修复技术的应用,通过治理前后环境风险的对比,得出通过实施治理修复方案,实现了消除污染场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恢复土地使用功能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对发达国家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实际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实践、优化等方式,对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对风险评估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以及治理修复技术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模型优化、技术路线优化等相关建议,提出了以浸出浓度为基础依据初步构建重金属污染场地理修复技术体系,并针对治理修复技术的国内产业化分析了技术标准、技术开发应用、市场引导、政府监管等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践,包括场地调查、方案筛选、修复施工等多个环节。中国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全面了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筛选流程以及应用现状,对于在我国开展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的各类技术、筛选程序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以某化工厂治理工程为例,介绍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该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我国工业场地土壤中汞的来源,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和危害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治理与修复汞污染场地/土壤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对每一种技术的适用情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汞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污染场地是我国城市布局调整和产业快速转移出现的环境问题,伴随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通过引进国际上修复技术,优化创新成适合我国的修复技术,但对其成本效益的掌握程度却不足。本文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能耗及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提供参考,完善修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美国污染场地管理和治理历史的三个阶段,介绍了美国污染场地管理从高能耗修复到可持续风险管理的转变,并分析了美国可持续风险管理配套的导则和关键技术,以加利福尼亚州低风险地下储油罐场地管理作为案例分析美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理念,得出对中国污染场地管理的启示:积极研究国外污染场地管理历程,准确判断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所处阶段;在修复策略的选择上引入可持续风险管理理念,避免过度修复;总结中国污染场地数据,加大风险管理技术的研发;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环保界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述了铁基材料在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述了其吸附沉淀和还原解毒的作用机理,并对纳米铁修复技术和零价铁PRB修复技术进行了重点的评述,同时探讨了铁基材料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化工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津冀化工场地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威胁当地饮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展修复治理.针对京津冀化工场地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了化工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分区分级的修复治理对策.结果表明:①针对可能存在NAPL(非水相液体污染物)的高风险污染源区,采取高强度修复措施,以实现污染物总量的快速削减;②针对中度污染区,采取单位能耗强度更低的长效修复措施,降低修复成本和二次污染风险;③针对低风险的轻度污染区,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结合对典型化工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分析,提出的分区分级修复治理对策具有以下特点:①多技术耦合,形成互补效应,可提高修复效率;②节约修复成本,降低二次环境影响;③体现基于风险的原则,避免过度修复.   相似文献   

18.
以北方某味精厂重金属及有机物复合污染场地为例,该场地污染物浓度超过了人体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 25.5—2018》,对修复后的场地开展污染场地治理工程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经评估,场地修复施工过程规范,修复后的污染物水平低于修复目标值,修复后的土壤达到了安全标准,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措施合适,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未产生二次污染。修复效果评估合格。  相似文献   

19.
典型焦化污染场地具有明显的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单一修复技术往往难以完成治理。多技术联用修复焦化污染场地土壤已开展了应用实践,但联用技术适用的场地污染特征和工程技术问题还鲜有报道。焦化场地多环芳烃和重金属主要分布在浅层土壤中,复合污染普遍,但2类污染物互相作用影响小,适合采用以土壤淋洗为核心的联用修复技术,其具有节省修复周期和成本的工程应用优势,二次污染防治是其技术难点,未来可发展土壤淋洗+化学氧化+生物修复联用技术,进行绿色修复。  相似文献   

20.
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晓勇  陶欢  阎秀兰  赵丹  林龙勇  李尤 《环境科学》2014,35(4):1576-1585
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是在场地勘察与风险评估基础上,筛选最佳的修复技术,以制定经济高效的场地污染治理方案.本文探讨与分析修复决策系统的框架、模型、方法等关键环节,评估与总结了国际上现有40多种修复决策软件的模块及功能.针对我国场地污染问题,综合国际前沿的思想与理念,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