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检测环境水体指示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水体指示菌-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了研究。采用的两对引物分别扩增了LacZ基因的约260bp和UdiA基因的约150bpDNA片段。引物Ⅰ和引物Ⅱ最低能分别扩增10^-6μg或10^-8μg基因组DNA。整个检测工作在采集水样后5-6h内完成。与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粗毒素对大鼠肝细胞DNA合成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鼠肝细胞复制期DNA合成(RDS)和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测试了由太湖、巢湖和淀山湖中有毒蓝藻提取的微囊藻粗毒素对细胞中DNA合成和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点样品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DNA合成,但未对DNA造成直接的损伤作用。提示这些毒素可能是环境中的非基因毒性促癌物。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遗传毒性化学物质与DNA的加合作用,以及DNA加合物形成后在致癌作用中的影响,说明DNA加合物的形成及剂量关系可以为化学物质致癌能力的指标,比较了DNA加合物检测方法的特点及DNA加合物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32P后标记的方法测小牛胸腺DNA和黄曲霉素B1体外反应产物里的DNA-AFB加合物,发现有4种不贩的DNA加合物,加合物含量的RAL=1.08/10^7(正常核酸),对比用DNA的4种碱基和AFB1反应所形成的加合物,发现有3种DNA-AFB1的加合物是来自鸟嘌呤碱基修饰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测定微量DNA加合物的新技术致癌作用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一个致癌物(一个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与DNA生成DNA加合物。但是,一个化学物质改变DNA的概率很低,在1/106和1/1012之间,所以加合物的浓度非常低。J.P.Barry等人将毛细管区域电...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铅,镉,锌对小麦DNA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吸收谱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铅,镉,锌对小麦DNA构象的影响。结果显示重金属铅,镉,锌均可影响小麦DNA构象,使其紫外吸收峰值发生变化。其中,铅离子对小麦DNA构象影响最大,50μg/ml^pb^2+处理使小麦出现明显减色反应,1000μg/mlpb^2+处理使其沉淀析出;镉离子对小麦DNA构象影响不大,可使其产生轻微减色反应,低浓度锌离子使小麦DNA发生增色反应,而高浓度使小麦DNA发生减色  相似文献   

7.
应用核酸酶P1促进的32P-后标记技术对苯醌和氢醌处理人血淋巴细胞后形成的DNA加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血淋巴细胞被苯醌和氢醌处理24h之后,均形成了同一种DNA加合物。两种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处理人血淋巴细胞每107核苷酸中有0.01~10个核苷酸形成加合物。为了达到同等DNA加合物水平,氢醌比苯醌需要更高的浓度。小牛胸腺DNA与苯醌、氢醌反应可生成5种DNA加合物。用苯醌或氢醌处理淋巴细胞所形成的加合物种类与上述纯DNA与苯醌,氢醌形成的5种加合物在双向薄层层折图谱上完全不相符合。这些结果意味着苯醌、氢醌与DNA的加合作用在细胞内存在着修饰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AM1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1,3-丁二烯的代谢物产1,2-环境氧-3,4-丁烯和1,2,3,4-二环氧化烷与DNA腺嘌呤和胞嘧啶烷化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以及DEB和DNA大沟侧与不同序列DNA片断生成烷化股间横向联 产物的结构和能量。  相似文献   

9.
滑坡治理中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受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太矶头东滑坡是松散堆积体滑坡,采用格构锚固结构进行治理,格构梁按照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梁进行分析,并与三维格构锚固模拟的结果对比,对格构梁的设计提出建议,建议梁长与弹性特征λ满足lλ≥λ,间距l5λ<π/2,同时采用较小间距的格构梁以及小吨位锚索,悬臂长度取0.3-0.5l2s,建议设计时弯矩乘以系数K=1.3.  相似文献   

10.
雪貂和旱獭作为胃癌病因研究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是以雪貂和旱獭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由于这两种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征在解剖学上和生理学上与人类有其相似之处,试图通过雪貂和旱獭体内生物合成亚硝胺,说明人类暴露于化学致癌物亚硝胺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生物体内合成。同时,用烷基化学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对旱獭进行DNA烷基化的研究,发现由于被旱獭肝炎病毒(WHV)感染的旱獭,不仅体内易于合成亚硝胺,而且其肝脏组织DNA烷基化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以DNA烷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环境中常见的7种醛类污染物与DNA形成加合物的结构研究现状,包括单核苷酸-醛试管反应,DNA-醛试管反应细胞培养,动物体以及人体内所产生的加合物结构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并对加合物结构研究的难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粗毒素对大鼠肝细胞DNA合成和损伤的影响我国多数淡水湖泊中形成水花的优势藻种,主要为有毒的蓝藻,这些毒藻可产生具有明显肝毒性的肽类物质,称为微囊藻毒素。为探讨微囊藻毒素对人体健康的远期危害,我们采用大鼠肝细胞复制期DNA合成(RDS)和程序外D...  相似文献   

13.
《沿海环境》2000,(9):22-22
近代以来,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城市环境的 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园林、环境和医学专家纷纷提出建立森林城市的设想,盼望“结庐在闹市,而无车马喧”的幽静景象早日在城市中出现。按照这些 “前卫专家”的设想,葱绿的森林、清新的空气、婉转的鸟鸣、沁人的花香……凡大自然原有的“野趣”都应在城市中出现,并充满新的魅力。 有人说这种设想无疑是“科幻”世界,但也有人认为,随着DNA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设想中的“人间仙境”完全可能出现在未来的城市中。 早在八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就捷足先登,一举建成了一座宏伟壮观、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推导一个描述私人利润率和社会利润率之间的新公式。该公式涉及的2个相关的环境参数为:环境投资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比(λ);从环境投资角度出发定义的环境改善的弹性(η)。公式表明,从环境的观点出发,社会利润率或环境贴率应该随则系统地降低。此外,本文还引用了“环境阻力”的概念来论述模型的意义,同时还简要地讨论了环境阻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32)P后标记法检测贝类鳃中的DNA加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用~(32)P后标记技术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海湾的贝类鳃中DNA加合物水平同时测定了除鳃外贝的其他软组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软组织中PAHs含量低的贝其鳃中加合物水平比PAHs含量高的贝的加合物水平低,即DNA加合物水平与贝组织中PAH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苯处理SD大鼠器官和血中DNA加合物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P1核酸酶提高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法系统研究活体条件下腹腔注射苯处理的SD大鼠脏器和血细胞中DNA加合物的形成与分布。结果表明,苯诱导或Aroclor诱导对苯处理的SD大鼠体内DNA加合物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苯诱导的促进作用大于Aroclor诱导。采用共价加合物标记指数对^32P后标记法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此指数能反映出同一处理不同器官及不同处理相同器官中的DNA加合物的形成与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理想时钟的 K—Ar 放射年龄按下式计算:Ar_r~(40)=(λe)/λ·K~(40)(e~(λl)-1) (1)即 t=1/λln(λ/λ·Ar_r~(40)/K~(40) 1) (2)式中 Ar_r~(40)为岩石中由 K~(40)衰变产生的 Ar~(40)。t 为由测定的 K 量产生测定的 Ar 量所需要的时间(放射年龄)。λ=λe λβ为电子捕获和β衰变的分衰变常数的和。  相似文献   

18.
苯酚毒性大、难降解,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同时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文章介绍了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环境水体中苯酚的分析方法。实验条件,色谱柱VP-ODS(150×4.6 mm,5 um);柱温25℃;流动相:V(甲醇)∶V(水)=46∶54,检测波长为λex/λem=215/300 nm,进样量20 uL。测定结果,苯酚的线性范围0.20~100 mg/L,r=0.999 3,检出限0.1 mg/L。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对环境水体中苯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黎标 《贵州环保科技》2001,7(4):26-28,31
通过锰烟中锰的磷酸-高碘酸钾分析参量波长λ、显色温度θ、冷却时间t三因素的正交实验,得出了λ=530nm、θ=100℃、t=50min的最佳分析条件,可使锰烟分析稳定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用苯及其在生物体内代谢物酚,醌处理大鼠,24h后取基肝、肾、肺、脾诸组织,用^32P后标记方法测4种器官中DNA加合物含量。其结果是:在上述各器均发现有DNA加合物的形成,4咱器官中总加合物量值对苯、酚、醌依次为9.18-89.13、20.8-243.8、53.1-308.9加合物/10^8正常核酸,3种系列化合物对大鼠4种器官中DNAL中合物形成能力依次为醌〉酚〉苯。而大鼠中4种器官对同一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