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去年的"整治风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悟到"千难万难,一把手负责就不难",要想事故少还得靠领导.该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安监总局将把落实安全生产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作为重点,而考量领导是否尽心守职的核心仍是民间俗称的"死亡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很多作业人员会根据岗位情况找出一些关于安全生产的"窍门"。有人认为,应该鼓励基层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找"窍门",改进作业细节,使作业更加安全高效。但也有人认为安全生产不需要"窍门",只要严格执行"标准动作"就不会出事,"窍门"把握  相似文献   

3.
<正>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安全管理人员因为碍于情面等原因,以及本着给违章人员主动纠错的"善心",往往做不到铁律、铁面、铁腕,不愿动真格,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不为例"。这样的"老好人",表面上看是对职工的关爱,但笔者认为,这实则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违章行为的放纵、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不负责任,这种"下不为例"的不良风气一旦形成会害人害己。对待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下不为例"的做法,将会带来"4种伤害"。  相似文献   

4.
正"事故前严重违法行为入刑",实质是强化生产安全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与理念突破。长期以来,不少单位安全管理存在一种误区,就是结果导向论,奉行"只要不出事就行";一旦发生事故,前期工作做再多也是枉然。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有人认为,生产一线人员技术水平越高,对生产中各重点环节、部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就越熟知,安全也就会随之越牢靠。但也有人认为,生产一线人员技术水平越高,有时却越会自恃技术高超,在操作中"图省事、走捷径",违章操作,导致安全不牢靠。那么,技术水平与安全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生产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越高是否安全就越牢靠?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如何看待"人的技术水平越高安全越牢靠"。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如果需要,又该如何把握好"自由度",确保既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又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职业安全》2010,(8):120-121
<正>一幅漫画道出了某些领导者的心态.有些领导把"保险"当成了"保护",以为有了保险就万事大吉.不再重视生产安全。这是一种短浅的观点。我们不仅要重视生产设备的损失,更应有人文关怀.重视职工的生命安全"以人为本"。否则,这位领导的"乌纱帽"也难以"保险"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时有消费者因为汽车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而采取"怒砸××车"、"牛拉××车"等极端的维权方式,既表达了愤慨,亦显示了无奈。那么,一旦遭遇汽车质量纠纷,到底该由谁说了算?真的由生产者或经营者说了算吗?下面,笔者就  相似文献   

9.
很多地区和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多、说得少",甚至是"只做不说",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恰恰是"做得不够",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说话的底气不足。各级政府和企业应正确认识宣传的作用,努力做到善用媒体,善于宣传。图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目前,企业在开展各项安全培训后,通常都会对受训人员进行相应考评、考核。对此,有人认为,受训人员相应考核"合格",即可视为其在相应方面"合格",否则考核就失去了意义。但也有人认为,仅凭考核"合格",就判断受训人员"合格",过于"片面",还应从多方面考察。对企业来说,受训人员如果安全培训考核"合格",能否视其在相应方面"合格"?是否还需要从其他方面考察?或者如何设定考核内容,才能使考核"合格"即"合格"?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  相似文献   

11.
正"安,定也",即平静,稳定。"全,完也",即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安全",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要确保安全,不出事故,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留意留心。一旦某一个细节出了问题,安全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可能发生事故,不再安全。安全是"易碎品",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相似文献   

12.
一宣传就出事吗?安全生产工作要低调宣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指导思想"。很多地区和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多、说得少,甚至是只做不说,说什么不宣传不出事,大宣传出大事。他们还认为,一旦宣传后出了事故,将会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不好收场,索性不宣传。  相似文献   

13.
<正>心是安全的绿色通道,越畅通无阻,安全指数就越高,一旦心的通道关闭了,一切有用的安全信息就无法进入,因此,"管物先管人、管人先管心",来宾冶炼厂通过用"心"打造安全亲情文化,用亲情为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一、"安全红包"融心。融心就是最好地建立"共同愿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下水道环境潮湿、相对封闭,废水、排污物分解出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一旦浓度超标,就有可能造成爆炸或人员中毒等事故。安全科技第二批"四个一批"项目之一——"城市地下管网危险源智能监管系统研究",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 国国有 企业的 各级人 员的安 全生产 责任制 通常强调各级领导和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负的责任,而对于职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履行的职责却很少提及。其实,职员中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也有关系,其中采购人员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就很密切,这是笔者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6.
正记者:结合您所在的行业,您认为,就此次复工复产来说,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王光辉:我认为,主要有企业固有风险和新冠肺炎疫情新增风险两种。在固有风险方面,首先是"节后综合征"问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员工休假时间往往较长,回归岗位后,容易出现节后综合征,对于安全生产十分不利。一旦作业人员出现精力不集中等情况,很容易导致违章操作、违规作业,甚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其次是作业现场的风险。春节过后,很多发电企业都需要进行机组检修、设备预试等工作,加之发电企业春季"运行方式变化大,倒闸操作频繁",一旦安全管控不到位,极易引发各类事故。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护》1997,(6):22-23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如何让“老大”去真正地抓老大难,使他们成为真正负责任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下属的一些企业创立了一条好经验,那就是:让领导去承包要害生产部位。也就是说,哪里危险,哪里容易发生事故,就让领导承包哪里。把领导推向安全生产的风口浪尖,让他们去顶“雷”,迫使他们真正地负起责任来。企业领导掌握着人权、财权,一旦他们重视,解决起问题来要比下面容易得多,这种有点强制味道的作法无疑使在生产与安全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安全工作得到了强…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看待在安全生产中推行"连带责任"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推行"连带责任"。例如,徒弟出现问题,师傅承担"连带责任";下级出现问题,上级承担"连带责任",等等。有人认为,推行"连带责任"能够促进各级人员互相监督,有助于各项措施、责任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但也有人认为,"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会导致一些本来遵章守纪的人员  相似文献   

19.
易安民声     
<正>"问责专门委员会是安全生产问责机制的创新。"——据2015年3月25日《中国安全生产网》报道,青岛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问责专门委员会。今后,青岛市将对发生事故的区市进行经济问责,每发生一起工矿商贸亡人事故,就收缴区市政府资金200万元,并通过返还方式增加区市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区市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易安网友评论称,这是一项"倒逼机制",可谓是安全生产问责制度机制的一大创新,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领导算清个人"政治账"和地方"经济账",从而转变重GDP、轻安全的落后观念,树立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看待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