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邬宏威 《中国安防》2007,(12):122-126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   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为: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相似文献   

2.
竞业限制问题是公司劳动人事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其与保护公司商业秘密、劳动者择业权与用人单位利益、保护商业秘密的环境等交织在一起,加之各级法律规定不一致,使企业在竞业限制合同管理中感到困惑。现行法律中并无完整的竞业限制概念。笔者认为,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签订协议,约定劳动者离职后一定条件下不得从事与用人单位竞争的行业,  相似文献   

3.
大型社会经营活动是指主办者租用、借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场所、场地,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等群体性活动.而大型社会经营活动强调了活动的经营性,是一个涵盖综合经济项目和公众人文活动,并与工程技术项目有交集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张茜 《中国安防》2011,(10):109-111
在现代社会中,"跳槽"现象是人才追求自我发展的正当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然而,人才的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隐患,有关调查显示,60%的商业秘密案件与人才跳槽有关。李开复的跳槽曾使两家声名显赫的公司——微软和Google对簿公堂;国内两家大型的应用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也曾为员工跳槽打起官司;湖南民营企业三一重工股份公司起诉一名前雇员胜诉并获赔60万元,于是,"竞业限制"越来越引起业界强烈关注。由于企业部分员工对企业的经营和技术情况了如指掌,员工在跳槽后也往往选择与其以前形成的业务特长相同或者近似的业务。员工一旦在跳槽后从事这些职业,不但容易成为原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由于自身的便利、业务的需要或是为利益等原因驱动,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原企业的技术、市场资源等商业秘密。因此,为了避免企业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人员对企业的潜在损害,对其作出一定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现行法律一方面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劳动者包括各种人才的自主择业权利。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平衡这对关系,做到既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又能兼顾到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呢?建立一套合理的竞业限制机制,与员工订立竞业限制协议,以保护企业的竞争利益和商业秘密是目前企业界广泛采取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跳槽"现象是人才追求自我发展的正当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然而,人才的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隐患,有关调查显示,60%的商业秘密案件与人才跳槽有关。李开复的跳槽曾使两家声名显赫的公司——微软和Google对簿公堂;国内两家大型的应用软件公司——用友和金蝶也曾为员工跳槽打起官司;湖南民营企业三一重工股份公司起诉一名前雇员胜诉并获赔60万元,于是,"竞业限制"越来越引起业界强烈关注。由于企业部分员工对企业的经营和技术情况了如指掌,员工在跳槽后也往往选择与其以前形成的业务特长相同或者近似的业务。员工一旦在跳槽后从事这些职业,不但容易成为原企业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由于自身的便利、业务的需要或是为利益等原因驱动,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原企业的技术、市场资源等商业秘密。因此,为了避免企业经营管理和科研开发人员对企业的潜在损害,对其作出一定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现行法律一方面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另一方面,也要保护劳动者包括各种人才的自主择业权利。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平衡这对关系,做到既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又能兼顾到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呢?建立一套合理的竞业限制机制,与员工订立竞业限制协议,以保护企业的竞争利益和商业秘密是目前企业界广泛采取的做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然而在我们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往往只停留在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等"四个环节"上,缺乏对危险物品使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而往往危险物品使用企业又是造成事故的多发地,易成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处女地"和"灯下黑".  相似文献   

7.
1.什么是<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法>是国家为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障生产作业条件的改善,促进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8.
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写进了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两个概念,<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73号)第18条列出了应确定为火灾隐患的5款行为,并将情况严重,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省第一部专门调整和规范安全生产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以<安全生产法>为其基本的依据,将<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明晰化、具体化,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条例>又从我省实际出发,对我省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基础性、普遍性、综合性和全局性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是我省各级、各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和有关人员实现与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并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道路运输经营和管理行为的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1.
一、表见代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表见代理是无权代理的下位概念,是指被代理人虽然没有对代理人进行代理授权,但无权代理人在客观上拥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即代理权虚像),第三人也善意无过失地相信无权代理人拥有代理权,无权代理人与第三人的行为后果强制性地归属于被代理人负担的制度.目前,我国对表见代理的规定主要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当中.  相似文献   

12.
立法宗旨或者立法目的是每一部法律都不可缺少的.在<安全生产法>立法过程中,围绕立法宗旨进行了长期的调研、论证、争论,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它的立法宗旨,即<安全生产法>到底按照什么思路制订?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当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有法律问题,有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到底哪些是法律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在<安全生产法>中规定,并且能够通过法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政府、企业、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信息化形态。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当前先进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热点。IBM在2008年就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其特征有四个方面:1.信息泛在。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基础信息架构,不间断地通过信息终端和信息服务,信息需求者可按需求随时获取,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是国际通用的法律术语,指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声誉的商标.在<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3号]第一条中这样定义: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境内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商标.  相似文献   

15.
丁辉 《安全》2004,25(6):1-3,12
1社区安全 关于社区的定义有许多,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描述和探讨了社区的形态、特点和本质.美国社会学家弗兰克·法林顿在1915年出版的<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提出了"社区发展"概念.这一概念把社区视为现代社会的区域性共同体.把"社区"概念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违法是指具有一定主体资格的公民或者社会组织,在主观过错的支配下所实施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依法应予以追究责任的行为.从内容来分类,违法行为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刑事违法,即犯罪.二是民事违法.三是行政违法.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安全生产责任;初步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生产经营秩序和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18.
落实<安全生产法>,实际上是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怎样依法行政,生产经营单位怎样依法生产经营,从业从员怎样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力和义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企业发展战略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小阿尔福莱德.D钱德列(Alfred D.Chandler Jr)的<战略与结构>拉开了企业战略问题研究的序幕,1965年,美国专家安索夫发表了<企业战略>.从此以后,"战略"这个概念就进入了企业领域.  相似文献   

20.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生产经营单位能否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法>确立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安全实施全面的法律调整,其内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