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命与灾害》2023,(1):30-31
<正>普陀区民防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用好城市管理的“科技绣花针”,聚焦“一网统管”建设,把数字化作为推进民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自2020年起,探索“一网统管”平台运用于民防工程管理,先后开发1.0、2.0版本。2022年,“一网统管”系统再次升级,在深化平台各类场景应用的基础上,着重“数字体征分析模型建设”和“一码智慧窗口搭建”,全力构筑民防工程数字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广东安全生产》2021,(2):18-18
2020年,江门市聚焦关键重点和薄弱环节,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创新投入,抓好风险防控,大力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力保障安全防范“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落实。细化明确基层应急部门职责。江门市目前已完成镇(街)机构改革,全市73个镇(街)均独立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3.
《江苏劳动保护》2020,(2):12-12
2019年,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治理和综合考核为抓手,完善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风险防控网格化机制加快引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学技术,建成南京应急管理“181”(一平台八系统一终端)信息化系统。  相似文献   

4.
“千里眼计划”“区块链”“机器狗”“5G”……随着科技发展,一个个崭新的科技名词接二连三地跃入人们的眼帘,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体现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强大推动作用。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是大力推动加强应急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补齐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短板的大势所趋和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5.
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效果不佳。选取受2016年南方洪涝影响严重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内涝灾害治理过程中应急“软能力”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剖析,提出在制度适应、风险管理以及理念协调等方面的重构思想,并论述城市应急“软能力”的提升路径:建立健全防灾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推进协同导向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完善教育导向的城市灾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以下简称“郑州'720’特大暴雨”)即将一周年。笔者结合国务院灾害调查组公布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评估报告》,对披露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汇总梳理,并从城市治理的体系特征及韧性治理的总体目标出发,提出了“十大反思”与“十项动议”,以期对后续的城市建设、运行和有效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浦江动态     
《上海安全生产》2021,(2):12-14
上海将发布城市运行“数字体征”,实时发现处置城市运行问题上海的城市运行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在市、区、街镇三级建立了城运中心和城运平台,在全市建立了一套“观、管、防”一体化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解决了部门资源碎片化问题,让更多政府管理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集成、共享、融合.发挥出新效能,更加高效地处置市民需求和城市运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宋莹  史俊伟  郑彬彬 《安全》2021,42(5):66-70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应急治理效能,从"应急管理"向"应急治理"转变角度切入,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整合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基于"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视角,完善基层整合式应急治理体系;基于"全周期管理"方法,构建应急治理协作共同体的多元协同基层应急治理模式;以"制、智、质"为突破抓手,提升基层应急治理实践路径,为加强基层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3月22日,上海市35个社区被命名为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20年.全市各区指导组织各社区围绕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力量建设、应急物资保障、预案编制与演练和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积极参与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最终经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审核认定,本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徐汇区田林街道锦馨苑社区等35个社区(街镇6个、居村29个)被命名为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10.
“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继续深化“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围绕应急管理全链条,加快建设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编织全域覆盖的感知通信“一张网”和预测预警预报综合防控“一张图”,打造扁平高效和移动便捷的管理服务工具,构建快速响应和综合协调的应急指挥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安全》2020,(5):I0002-I0002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推动、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社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和韧性社区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以社区基层力量为抓手,补足治理短板,将成为未来常态下应急管理建设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好书推荐     
《安全》2021,(2):8-8
书名:《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作者:高小平、刘一弘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287225出版时间:2020年12月定价:59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中国应急管理制度的优势,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小平教授领衔撰著的本书立足政府应急管理,力求突破当前该领域主要从应急管理的主体、对象、流程和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的状况,站在“制度”的高度,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性的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与灾害》2020,(3):20-21
3月25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上海警备区通过视频形式召开2020年本市人民防空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市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要求,在奋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围绕上海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致力构建本市现代人民防空体系,总结2019年人民防空建设成果,部署2020年人民防空工作任务,推动上海人民防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9年7月5日,借助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南京试点运行安全生产网格化工作机制。如今具体推进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转向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一线,看看南京如何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融入全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一张网”,让城市安全风险(源)“无处可藏”。  相似文献   

15.
应急为民,情满西关。作为驻守西关近六年“应急守夜人”,广州市荔湾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汝灶以当好应急“四员”,竭诚为民保平安的思路和实际行动,为荔湾区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获得“2018-2020年度广东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生肖开新首,金鼠送福安。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丈思想伟大旗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迎来了不同寻帯的2020年。  相似文献   

17.
4月2日.上海市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明确.今年本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抓预防、强基础、降总量。上水平”为总体要求.以”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监管、隐患治理、法制建设、宣传教育、应急管理、责任追究“为重点.突出抓好“六个强化”、“六个着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18.
春风浩荡,暖阳融融。2021年3月4日、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盛会擂战鼓,应急奏强音。今年的“两会”,充满着应急管理要素。《政府工作报告》多处强调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急管贼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19.
2003年SARS以来本人主持并参加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进行的北京城市应急体系框架建设的研究,并先后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中综合防灾规划研究;完成了北京市发改委"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综合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等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地处亚奥核心区,各类比赛活动频繁,人流、车流较大,安全保障压力大,对街道应急工作的考验更大。为了将碎片化、粗放化的应急管理转变为可视化、可量化和精细化管理,大屯街道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先进手段,推动“互联网+城市治理”建设,开发建立了一套“大屯街道应急管理数据指挥平台”(以下简称“大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