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了安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程序及要求,介绍了围绕专业认证所进行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广泛吸取产业界专家建议,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等。按新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可望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的全部规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密切与工业界和社会的联系,提高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促进本专业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满足新工科人才能力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关键环节。以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课程为例,分析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3个方面进行改革:绘制基于课程内容体系的思维导图,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设计能力训练项目以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提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方法。分析显示,以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改革项目,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方向,因此,建立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根本保证。针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引入专业认证标准来对课程进行设置,并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将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整合成4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其中专业课程约占总学时16%,基础课占70%以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专业实验课、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构成,总学分43.5。  相似文献   

4.
田宏  王天明 《安全》2021,42(3):61-64,68
为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培养目标达成,本文探讨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习困难,理论教学和实践相脱节,以及课程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分析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要素及其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加以实施,同时通过课内、校内、校外等3个循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研究表明:培养目标和...  相似文献   

6.
专业认证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基础与前期,对培养安全人才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对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展与深入,专业认证对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影响愈加明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论文从专业认证的内涵分析入手,指出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需要专业认证,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从标准规范、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保障等五个方面透视了专业认证对安全工程本科教育的影响,旨在推动安全工程本科教育改革,使专业认证与安全工程本科教育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安全科技人才培养质量,为安全生产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
安全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共同促进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和专业认证工作的发展。对比研究中美情况,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借鉴美国经验尽快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首先简要介绍美国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工作的情况,并结合我国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和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在学科分类、办学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认证等5个方面与美国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工作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安全工程教育发展的2条建议:加强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科学设定课程体系;加快安全专业认证,促进安全专业认证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标准的衔接。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评价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依托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建设契机,制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基本流程,并给出各环节的支撑关系;结合实际课程案例,阐述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中赋权重值、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课程达成度评价和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4个步骤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就业数据以及社会评价验证毕业要...  相似文献   

9.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专业认证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简单介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的内容和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根据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针对行业特点,实行分方向设置课程和从事教学活动。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依托"核"行业背景,下设核安全、建筑安全和化工安全3个方向;3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课程设置符合《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实践证明,该项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该校安全工程专业近两年的就业率和考研率都居于全校前列,并且就业单位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结果 表明: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将...  相似文献   

11.
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简要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做法,详细阐述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为出发点的基本特点。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实验、专业实践、学科基础实践和毕业论文5个方面细化了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的补充标准,明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的基本流程。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对于促进高等学校安全工程教育与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相互衔接和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与国际接轨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卢丽丽 《安全》2018,39(2):66-68
职业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职业安全与健康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入手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目的是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朱方  吕保和  刘宏 《安全》2015,36(1):60-62
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为出发点,从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建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训练计划三位一体的全新教育体系,探寻实施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所从事的工作至关重要。因而该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选择值得深思。笔者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中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用learning-by-doing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提出"通过授课得到答案——学会一个解,通过案例讨论得到方法——学会一个方法,通过实践模拟学会学习——学会找到个方法,通过总结学会融会贯通"的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安全科技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探讨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传统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该课程在不同专业体系中应该讲授的重点内容。结论表明:得出的结论对提高《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灿南  胡鸿  刘美英  张一夫  皮子坤 《安全》2019,40(10):51-55
为培养符合新工科人才能力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要求的安全工程人才,根据CDIO理念以及工业通风课程特征,论文提出以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为导向的工业通风模块式教学模式,形成了6个基本能力训练项目和1个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能力达成的教学方法以及着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安全》2007,28(4)
B.专业要求B.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出台的《全国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通用标准与补充标准两部分。2008年,安全工程专业被列入教育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