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收操作在石油化工企业应用广泛,但其过程存在大量的易燃可燃物质,有形成爆炸性浓度的可能性,设备内压易升高,设备易腐蚀,生产中可能产生引火源,发生事故相互影响大等火灾特点。本文根据工艺及设备特点,分析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条件,总结了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与技术。  相似文献   

2.
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的特点,提出安全储存和管理的管理思路,同时探讨了装卸入库的安全注意管理点。  相似文献   

3.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类事故.尽管事故起因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究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使其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通过评估、评价,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将能量释放途径中断,确保危险化学品得到安全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MATLAB软件,对液氨储罐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液氨泄漏进行模拟,根据不同环境参数和泄漏源强,模拟出液氨泄漏后的安全区、轻伤区、重伤区、死亡区的距离,并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以为企业、政府和泄漏区域的居民撤离、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成组生物测试评估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针对北京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奥运公园的生态安全性 ,用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对导致急性毒性的物质、内分泌干扰物质和Ah受体效应物质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城市污水厂出水中含有急性毒性、内分泌干扰和Ah受体效应毒性特征的污染物 ,超滤和活性炭对不同类型物质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活性炭吸附能基本有效去除具有急性毒性污染物 ,对Ah受体特征物质的去除率达到了98% ;超滤对非极性、具有急性毒性特征的物质和极性的类雌激素物质去除效果最好 ,经超滤处理后的出水非极性组分细胞存活率达100% ,极性组分雌激素当量由0.13pmol·L-1下降到0.04 pmol·L-1.微滤和反渗透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有毒有机污染物 .进行生物毒性测试时 ,不同组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需要采用样品分级方法 .  相似文献   

6.
废水生物处理中有毒物质毒性阀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的毒性物质,影响废水的生物处理。不同控制条件下,有毒物质毒性阀值有很大差异。文中就pH、水温、溶解氧、处理工艺、水力停留时间、生物体浓度、驯化等因素对有毒物质毒性阀值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废水生物处理中毒性阀值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臭氧氧化法处理汽车制造厂综合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腊华  杜美珍 《环境与开发》2000,15(2):18-19,41
汽车制造厂综合废水因含有多种有机物和有毒物故可生化性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生物降解和脱毒处理,鉴于臭氧是一种高效氧化剂且工业废水中的许多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可氧化性,研究采用臭氧对雷诺汽车制造公司法国某分厂的综合废水进行氧化处理实验,以提高其可生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法可以用来改善汽车制造厂综合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8.
易燃液化气体罐区火灾爆炸事故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易燃液化气体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特性,对公众健康或环境构成重大或潜在的威胁.基于东莞市危险废物产生、处理、处置情况的调查分析,归纳出该市危险废物监管难点和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危险废物管理经验,结合东莞市实际情况,提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建议加强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理;提升处理、处置综合技术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危险废物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饮用水水源受到基因毒物质和躯体毒物质所致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计算模型,并应用于西安市饮用水源地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评价,分别计算出了各类污染物的风险度。结果表明:(1)基因毒物质镉所致健康风险大约为10^-7a^-1,躯体毒物质所致风险在10^-12~10^-10之间。所以,基因毒物质是首先控制的污染物质。(2)对于躯体毒物质,铅的风险度是最高的,躯体毒物质所致的风险度大小排序为Pb〉NH3-N〉Hg〉挥发酚。(3)饮用水中的所有有害物质的健康危害总风险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也没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6.0×10^-5a^-1。研究结果可直接确定该市地表水源水质的风险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为该市地表水源水质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从可燃气(液)体排放、设备、化验分析、电气设施、消防器材等方面对用火作业过程中的火险隐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火作业过程中预防火灾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对技术密集、连续化生产,易燃易爆的石油化工企业尤为重要。炼油厂装置区装有带油、带压,有毒可燃、腐蚀性物料和气体的设备及管道,对炼厂的安全,环保构成威胁。如何在管道设计过程中合理设计是保证管道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报警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准确度下降、零点漂移、检测器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分析了可燃气体报警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水中挥发酚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属高毒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近1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水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特别对于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4-AAP)(GB 7490-1987)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各个环节,如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试剂纯度、反应时间控制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含量准确的因素,为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提供了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方法。对一些非国标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能对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cadmium (Cd) have been added to the soils globally due to variou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raising concerns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Microorganisms play a unique role in the soil ecosystem, because of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oil fertility. Contrasting trends, reported on the toxic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d on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activities, are attributable to short-term studies often limited to a single soil type and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liable field data on Cd alone, since most field studies on Cd-microorganism interactions in soils are based on sewage sludge containing multimetals and organic substances. No single parameter can be used to generalize Cd toxicity and different parameters can provide contrasting results. A battery of relevant tests, rather than just one single assay, involving important microbial activities should therefore be included in ecotoxicity studie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d and associated toxicity to soil biota vary with time, soil type, speciation, ageing, Cd-source, organisms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vailable fraction or soil solution Cd, and not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Cd, seems to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toxicity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cadmium (Cd) have been added to the soils globally due to variou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raising concerns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Microorganisms play a unique role in the soil ecosystem, because of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oil fertility. Contrasting trends, reported on the toxic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d on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activities, are attributable to short-term studies often limited to a single soil type and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liable field data on Cd alone, since most field studies on Cd-microorganism interactions in soils are based on sewage sludge containing multimetals and organic substances. No single parameter can be used to generalize Cd toxicity and different parameters can provide contrasting results. A battery of relevant tests, rather than just one single assay, involving important microbial activities should therefore be included in ecotoxicity studie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d and associated toxicity to soil biota vary with time, soil type, speciation, ageing, Cd-source, organisms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vailable fraction or soil solution Cd, and not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Cd, seems to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toxicity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7.
对炉气、解析气、上段气、碳化塔顶气体和尾气进行了燃爆性分析及测试,测定了上段气、碳化塔顶气和尾气的爆炸极限并采用三元组分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压缩前的上段气、碳化塔顶气和尾气随氧气含量的升高不可燃,尾气排空不存在燃爆危险。压缩后的上段气组成处于可燃范围之外。针对碳化塔顶气中氧气浓度已经超过限氧浓度值,提出了必须严格控制碳化塔顶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典型炼化废水处理系统(简称“系统”)生物毒性削减效果、主要致毒物质类别及微生物功能响应关系,以费氏弧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受试生物,测试系统沿程生物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方法甄别系统主要致毒物质,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系统微生物功能结构与主要致毒物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系统沿程生物毒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生化处理单元进水为急性毒性微毒、遗传毒性阳性.其中,炼油废水急性毒性总削减率为86.514%,遗传毒性总削减率为96.221%;化工废水急性毒性总削减率为53.281%,遗传毒性总削减率为62.273%.(2)通过毒性鉴别评价方法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结果推断,炼油废水主要致毒物质可能为阳离子金属及非极性有机物,化工废水主要致毒物质可能为阳离子金属.(3)CCA分析表明,NH3-N浓度(r=0.819,p=0.001)、Cr浓度(r=0.777,p=0.002)、TPH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总石油烃)浓度(r=0.752,p=0.002)与生化处理前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中有毒污染物的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饮用水中含有痕量有机有毒污染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在水质标准管理范围.应用安捷伦公司解卷积报告软件(DRS)提供的保留时间锁定(RTL)、谱图解卷积(Deconvolution)技术和有毒化合物数据库(HCD),建立了1种可以应用于饮用水中有毒污染物的筛查和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应用此方法对北京市自来水厂进出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定性筛查到113种有毒有机污染物,并对其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物和酚类物质等62种污染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定量分析数据的污染物中,列入标准的有机有毒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际主要水质标准限值;对未列入水质标准或没有浓度限值的有机有毒污染物,初步进行了健康风险分析和水厂工艺的去除效果评价,发现它们的健康风险基本处于可接受的水平.此外,还定性筛查到当前国际水质标准中没有列入的51种有毒有机物,包括敌敌畏、五氯硝基苯、仲丁威、残杀威、邻苯基苯酚、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苯胺和腐霉利等,并分析了这些污染物的风险特征,是否存在健康风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巍  汪钊  蔡强  欧文斌  孟凡国 《环境科学》2014,35(6):2287-2293
发光菌作为水环境生物毒性监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本实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Frex荧光蛋白重组到大肠杆菌中,并通过测定菌体内NADH水平所引起的荧光强度变化,来监测水体中有毒物质对微生物代谢的影响,从而实现实时毒性监控.实验完成了Frex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正确表达,研究了培养温度、诱导时间及IPTG浓度等不同条件对Frex融合蛋白表达量和荧光活性的影响.将此重组荧光发光菌初步应用于环境水体中有毒物质的检测研究,选取氯化汞、苯酚、重铬酸钾、硫酸锌等4种国际荧光发光菌生物毒性检测标准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毒性物质均能对菌体的荧光产生一定的催灭作用.该毒物测试手段分别具有反应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特性.同时,实验优化了该重组菌应用于生物毒性检测试验的条件,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拓展了荧光发光菌在其他方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