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下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扫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体制障碍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以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正规就业的增加将十分有限,发展灵活就业是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尽管灵活就业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其对解决就业的巨大功能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4.
灵活就业,根据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住2002年撰写的《我国灵活就业问题研究报告》中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独立就业,承包就业、自营就业和家庭就业。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第三产业的逐渐壮大,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理念的不断变化,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应运而生,并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作用,日益引起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时至今日,灵活就业已经从一种零星、分散的就业  相似文献   

6.
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存在,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对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社会其它方面皆产生了积极作用,所以,灵活就业方式得到了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政策的认可、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科学》2005,(3):63-63
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总量及构成 国家统计局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3年底,全国城镇从业人员为25639万人。而据国家统计局常规统计,2003年底,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0970万人;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4922万人。这后两项数字相加不等于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约9700万人既未统计在单位从业人员中,也未列入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中,  相似文献   

8.
灵活就业已成为当前安徽省蚌埠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方式,全市灵活就业呈现出了四个特点.一是灵活就业门槛低,对技术、技能和资金的要求一般都不高,下岗失业人员容易进入;二是灵活就业涉及的行业和门类庞杂,包容性强,便于各类求职人员选择,特别是对于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选择余地和空间较大;三是机制灵活,进退方便,下岗失业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工作时间、工作技能进行选择;四是街道、社区就业潜力大、岗位多、前景看好,下岗失业人员就近就业,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认真研究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对于深化改革、促进就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前,浙江省东阳市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办法规定:该市境内未办理退休(职)手续,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形式就业的人员均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11.
除了非正规就业,我国还使用灵活就业这个概念。目前,学术界一般使用非正规就业概念,而官方主要使用灵活就业概念,这主要是考虑非正规就业带有一定的贬意,考虑到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观念和心理上的接受程度,因此一般用灵活就业代替非正规就业使用(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5)。[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05,(7):29-32
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现象。工作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市场是否将越来越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是否已经过大,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灵活就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目前劳动者、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等经常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国家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文是国际劳工局就业战略司的官员,作者根据工业化国家发展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科学分析和评价劳动力市场,合理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王亚栋对该文编译。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湖南省劳动保障厅在年初组织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活动。活动期间,全省共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咨询30万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25万多份,家访援助对象47万人并为其制定服务计划书:帮扶3.7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帮助4200多户零就业家庭中的7856人找到了工作;免费技能培训15万人次:为18万从事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人员落实社保补贴2320万元,为1.2万从事公益性岗位人员落实岗位补贴1200万元,为625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万元。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转型,而且已经波及民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开发新就业增长点和创新就业模式作为长期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就业、灵活就业、绿色就业、远程就业、创意就业等新就业增长点,对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杭州市为例,探讨开发就业增长点的渠道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泰兴市劳动就业管理处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专门设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研究小组,对全市应、往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详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今年应聘的大学生现场调查,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以及对其择业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建立起长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标准化,采取七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国务院表彰全国240家“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喜获“全国就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是全区同行业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充分发挥多元产业的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完善各种福利待遇.采取多种灵活激励措施,实行短、中、长期激励并举,激发人才工作热情,促使优秀人才扎根企业,与企业共荣辱共进退。  相似文献   

17.
非正规就业“上海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上海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非正规就业的概念,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拓宽了城市就业渠道,有效地消除了贫困。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继续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我国就业市场呈现继续向好的态势。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同比仍有较大幅度增长,三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为全年目标的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就业任务极其繁重,要把就业作为宏观经济发展优先的目标,必须做到:一是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格局,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二是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与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相协调,形成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三是根据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确定经济发展速度,进行宏观调控要防止失业风险;四是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机制;五是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最主要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虽然以“农民工”身份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近1亿,我国农村仍然还有1.5亿农业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劳动600万人,农村就业比重目前仍高达65%。农民,特别是新成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将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河南省新乡市就业促进工作按照“抓就业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健全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