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目前城市生活废水生物膜处理工艺,介绍了生物膜处理生活废水的原理,几种重要的生物膜法在处理生活废水中的应用以及生物膜工艺处理生活废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生物膜系统的微生物特征和运行管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废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法中除活性污泥法之外的又一大类方法,亦称之为固着生长法,该文分析了生物膜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群及其分布特征,详细探讨了生物膜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其防治方法,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运行管理较简易,方便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在处理规模不大的场合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化纤废水生物膜法中试的研究,说明生物膜法处理化纤废水效果显著,可有效去除水中污染物且剩余污泥少,是确保排放达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反应器用于废水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能高效地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我国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已经开展多年。但对生物膜的研究仍处于初级。本文介绍了新型的测氧微传感器(其测量尖部仅为2μm)在生物膜内进行测量的系统,设备有方法。  相似文献   

5.
气升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纸浆漂白废水的挂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气升式生物膜反应器驯化处理造纸含氯漂白废水,其结果表明:载体上微生物挂膜分为附着和生长两个阶段,生物膜生长成熟后可去除漂白废水70%以上的COD和BOD,AOX(可吸附有机氯)去除率超过50%,色度去除率为6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8h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6.
泥膜混合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活性污泥、生物膜混合工艺处理牛皮制革废水,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泥——膜混合一体化曝气系统,生物处理段负荷为 2.18kgCODCr/(m3· d),曝气时间 11.25h。处理结果 CODCr去除率为 86.14%,硫化物去除率为 88.4%。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绪言所谓生物膜就是生长在固定介质表面上,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截留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粘膜。生物膜法是废水生物化学处理法的一种,在处理废水时,废水流过生物膜,借助于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作用,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具体的应用方式有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和接触曝气法。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1,(2):F003-F004
接触氧化池是处理化纤含腈污水的重要装置。接触氧化池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废水与好气性生物膜的接触,并在膜内进行生物氧化。由于生物膜是生长在填料表面的。所以填料对污水净化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9.
在涤纶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流程中增加生物膜法氧化沟设施后,可提高涤纶废水的处理合格率,显示出该工艺处理效果好、稳定可靠、管理方便、耗能少、投资省等优点。从构筑物结构、处理工艺、投资、运行效果等方面对生物膜法氧化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生物流化床中生物膜特性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生物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时生物膜的特性及其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包括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活性及膜厚,基质浓度和不同种群微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对其活性的影响;生物膜的传质特性,生物膜厚度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生物膜的脱膜及其数学模型;提出了生物流化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一、活性炭吸附——生物膜法的出现利用微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方法有洒滴滤池、浸填式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曝气和管式接触氧化法等,这些方法是依靠增大生物膜与废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处理效率。一般情况下,生物膜在固定的载体上吸附、生长,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氧化分解有机物。虽然普通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但只能作为二级处理方法。于是,有关人  相似文献   

12.
厌氧酸化在焦化废水脱氮和毒性削减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分别用厌氧酸化-缺氧-好氧(A1-A2-O)生物膜法和缺氧-好氧(A/O)生物膜法处理焦化废水,比较了二者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的毒性大于0.19mg/L氯化汞的毒性.其毒性削减与有机氮去除有一定关系,厌氧酸化在提高废水有机氮去除率和降低废水的毒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废水经A1-A2-O生物膜系统处理后,毒性大大降低,当HRT为37.9h时,出水对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可达96.8%,其毒性相当于0.023mg/L氯化汞的毒性.  相似文献   

13.
对氯酚废水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废水。本文利用三相生物流化床对对氯酚废水进行实验室模拟降解实验研究。三相生物流化床的特点是采用相对密度>1的细小颗粒为载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废水至下向上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处理过程中,液相中溶解的或呈胶体状的有机物以及溶解氧从液相进入生物膜,被生物膜中的细胞分解、利用。这样,在生物膜表面与液相中形成一个有机物和溶解氧的浓度梯度,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地被吸附到生物膜上,从而达到连续处理废水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4.
环保文摘     
电镀废水综合治理的研究〔刊」/张春爱等//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995,(2),一3~7 本文研究用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对溶液中PH值、含盐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Cr‘十含量与处理剂,处理后水溶液中含盐量、沉渣量之问的关系以及沉渣的沉降速度进行了考察,工业性试验表明,能获得满意的治理效果。缺氧一好氧固定床生物膜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试验研究[刊]/邵林广等//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等)一1995,(l),一1~4 焦化废水是一种公认的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本文采用填弹性立体填料的缺氧一好氧固定床生物膜处理焦化废水,当…  相似文献   

15.
废水生物处理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生物膜法处理废水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动力学模型。概述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固定化即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对生物膜中生化反应和传质过程的影响;并叙述了几种典型的生物膜模型;提出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采用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耦合二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猪场废水。在一级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实现短程硝化,将产生的NO2-回流至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在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内实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实现在厌氧条件下对NH4+-N的去除。将该系统用于处理实际猪场废水,系统对猪场原废水COD平均去除率为97%,TN平均去除率为84.2%,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2%。  相似文献   

17.
白腐真菌降解染料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DGGE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两种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运行方式和染料废水浓度对敞开式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有一定影响。序批式反应器运行的起始阶段其生物膜上黄孢原毛平革菌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约1个月后逐渐侵染了热带假丝酵母、白地霉和哈茨木霉等杂菌;连续运行的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虽然在起始阶段存在哈茨木霉等杂菌的侵染,但约3个月后杂菌被逐渐淘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数量上重新占据优势,使其有利于发挥高效的降解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生物膜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对MBBR处理油页岩干馏废水的不同挂膜驯化方法进行了优化。分别采用2种挂膜驯化方式进行:方法1先用模拟生活污水对填料进行挂膜,然后用以模拟生活污水稀释20倍的油页岩干馏废水对生物膜进行驯化;方法2直接采用模拟生活污水稀释20倍的油页岩干馏废水进行连续流挂膜驯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运行阶段,方法2的生物膜量增长情况优于方法1,第35天方法1和方法2的生物膜量分别为941,1628 mg/L;从脱氮除碳情况来看,方法2启动和稳定运行所需的时间更短,处理效果也优于方法1;生物相及扫描电镜图像分析显示,与方法1相比,方法2中的生物膜结构更加紧实,微生物排列更为紧密、数量更多。因此,直接采用以模拟生活污水稀释20倍的油页岩干馏废水进行连续流挂膜驯化是MBBR处理油页岩废水的最佳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改进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青霉素废水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序批式生物膜法对高浓度青霉素废水进行小试研究 .当进水CODCr为 375 5mg/L时 ,经过最终絮凝处理后 ,出水CODCr在 30 0mg/L以下 ,总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 .试验确定了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 (HRT)为 12h .建立了改进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青霉素废水的降解动力学模型 ,并求出了动力学参数Umax和KS,为放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环素工业废水生化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四环素生产废水絮凝处理的最佳组合是15mg/kg聚丙烯酰胺+3000mg/kg硫酸亚铁;经驯化的接种水测出COD为2764mg/L时,废水的BOD5为1873mg/L,BOD5/COD≈68%,属易生化处理范畴。生物膜处理可在2d内将COD从4488mg/L降至549mg/L,处理中的优势菌群为G^+芽孢杆菌。经γ射线辐射后,废水对细菌不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