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生物质气化站旋风除尘器的内部流场为高温强旋湍流流场,研究其中生物质飞灰颗粒在该高温流场中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十分必要。鉴于高温下测量飞灰颗粒的运动和分布规律较为困难,应用FLUENT软件对高温旋风除尘器内部风流-飞灰耦合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旋风除尘器内部的静压、动压和全压分布均呈现良好的轴对称性;飞灰颗粒整体浓度分布呈螺旋状分布,分离空间的浓度较高,而环形空间顶端出现"顶灰环"现象,器壁附近则呈现波浪状;当燃气温度为200℃时,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在风速为24 m/s时最高;在生物质气化站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进入旋风除尘器燃气的实际温度来调节风机参数,以使燃气的进口速度调到最佳,进而使分离效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
针对硅铁电炉烟气治理与回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微型旋风器作为烟气治理与回收中的预处理器.研究微型旋风分级器的分级性能,目的是利用微型旋风分级器将1.0μm左右的超细硅粉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对3种微型旋风器在不同进口风速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分级效率与Stk数之间的关系在Rosin-Rammler坐标上为1条直线,在人口风速15-25 m/s范围内分级时,分级粒径可以达到0.8μm,分级粒径较小.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以微型旋风器为预处理器,而布袋除尘器可以将目标粉尘回收,满足市场对硅微粉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入口结构对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选用Fluent模拟软件中雷诺应力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3种不同入口结构旋风分离器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双入口结构三维速度分布和静压分布具有较好的对称性,可有效抑制涡旋尾端摆尾而引起的壁面颗粒卷吸,有利于颗粒分离;引入新风的同侧双入口结构内清洁空气对颗粒具有挤压作用,趋使颗粒向壁面运动,可有效改善排气管底部短路流.2种改进入口结构与切向单入口结构相比总分离效率分别增加8.44%和10.88%.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体力学中空气射流理论,建立气幕旋风排风罩流场的三维数学模型。影响气幕旋风排风罩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射流气动参数、吹吸气动参数以及流动空间的边界条件和装置结构等。针对不同送风速度、不同送风角度下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FLUENT计算动力学软件对这两种情况下气幕旋风排风罩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经过比较确定出最佳效果时的参数,并利用示综烟雾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气幕旋风排风罩流场的数学模型完全正确,所确定的最佳效果时的参数和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可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维非定常流体动力学差分方法(隐式TVD格式),以轴对称和平面问题对半球顶圆柱筒身爆炸塔内,中心和偏心爆炸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本简要介绍了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6.
蒸汽半干法旋风收尘 器是在旋风收尘器基础上 改进发展起来的。这种收 尘器发挥了旋风收尘器的 长处,克服了它的缺点, 具有收尘效率高,负荷适 应性强,阻力小等许多优 点,所以是一种比较理想 的高效收尘设备。 我们都知道,旋风收 尘器是利用粉尘质点在曲 线运动中产生离心力,以 达到气流与粉尘分离的目 的。当含尘气流从进口管 切线方向进入时,大颗粒 因离心力作用而被抛向圆 筒内壁,经碰撞失去惯性 后,沿圆筒内壁滑落至出 灰口;另一方面,气流则 挟带着微细粉尘在圆筒和 排气管之间自上而下作螺旋线运动,随着圆锥部分的收缩,转向收尘器中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旋风分离器筒体顶板结构对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3种不同筒体顶板结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和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两种顶板结构对气流具有导向作用,不仅可有效抑制排气管下端的短路流现象,还可抑制气体的回流现象,改善流场分布,并有利于颗粒分离;改进后的顶板提高了总分离效率,其中弧形顶板提高了7.7%,楔形顶板提高了29.1%;改进后的顶板降低了压降,分别降低了22.3%和45%。总体来看,楔形顶板旋风分离器的性能较好。两种改进后的筒体顶板结构改善了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提高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可为旋风分离器的结构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型300MW无旁路汽轮机组危急疏水扩容器运行中的流场进行假设并建立合理模型,通过应力分析和计算,依据相关的标准对其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强调该扩容器的制作和管理必须纳入安全监察范围。  相似文献   

9.
旋风除尘器是离心式除尘器的一种。由于它结构简单、容易制做、维护管理方便、除尘性能好而被广泛采用。旋风除尘器的性能与粉尘的粒径、粉尘的比重、气流的切线速度、旋风器的结构和尺寸有关。除此之外,随着粉尘浓度的增加,旋风器除尘效率也明显增加,这是众所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维非定常流体动力学差分方法(隐式TVD格式),以轴对称和平面问题对半球顶圆柱筒身爆炸塔内,中心和偏心爆炸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简要介绍了方法与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旋风除尘器内气固流动特性,采用CFD-DEM耦合算法研究不同入口气体速度下旋风除尘器内颗粒流态、静压、径向速度及轴向速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屑颗粒在离心力和径向曳力的作用下以螺旋颗粒条带靠近除尘器的壁面稳定向下移动,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煤屑颗粒条带变宽,条带与除尘器的第1次接触的拐点上移,螺距减小;除尘器内部压力轴向变化较小,径向变化较大,随着入口气体速度增加,除尘器壁面附近高压区范围和压力也随之增加,除尘器上方和下方的负压区变宽并朝轴向方向延伸;随入口气体速度增加,除尘器内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逐渐增加,煤屑颗粒在除尘器中部聚集较多,煤屑停留时间变长,入口气体速度为15 m/s时,煤屑颗粒在除尘器内停留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电旋风除尘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试图将电除尘器与旋风除尘器组合为一体,以求取得较高的除尘效率,并利用旋转气流实现自动清灰。本文介绍了切向进气直流式电旋风除尘的模型试验,通过实测不同工况下的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应用经典除尘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Fluent是一款常用CFD软件,在烟气消白工程设计烟道系统过程中增设导流板,采用CFD数值模拟,能优化换热器进口处烟气流场分布,该文通过比较烟道系统中有、无设置导流板流场模拟分析,得出两种不同流场模拟结果,优化后的换热器进口流场不均匀系数为0.085 (优化前为0.346),较优化前改善明显,优化后换热器进口处的流场分布更为均匀,能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对比加宽版吹风喷头、1 mm孔径广角实心喷嘴和组合型喷嘴配置下的静电旋风水膜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对进口风速、静电电压和单位面积流量3个单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借助SPSS软件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各喷嘴最佳参数、除尘效率影响因素排序均为进口风速>静电电压>单位面积流量。在各喷嘴最佳参数下,除尘性能排序为组合型喷嘴>加宽版吹风喷头>1 mm孔径广角实心喷嘴。在组合型喷嘴最佳参数(进口风速12.03 m/s、单位面积流量1.02 L/(m2·s)、电压45 kV)下,当进口风速不变时,除尘系统的分级除尘效率随粉尘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不断地变缓,粒径约为40 μm时分级效率近似达到100%;当粉尘颗粒粒径不变时,分级效率随进口风速的增大呈现递减的趋势,粒径越大下的分级效率越接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等孔径喷吹管,利用CFD软件对其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入口流量条件下的流场分布特性。对喷吹管进行非稳态流场模拟,并与稳态模拟结果分析比较,模拟结果误差控制在1%以内,验证了将喷吹管非稳态内流场简化为稳态流场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沿着喷吹管气流流动方向,喷嘴出口流量分布不均匀,整体有增大的趋势;沿喷吹管轴向气流渐趋均匀,即越靠近端面,喷吹偏心角越小,甚至为0。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专业软件umoni 2.0对超大空间的空气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分布规律以及送风温度和送风速度对超大空间空气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超大空间进风口压力为负压,并以辐射状向周围负压递增,中间区域达到最大负压,在底部中间处出现正压.进风口温度最低,并沿着射流方向递增.墙壁及超大空间底部温度明显低于中部及顶部温度,但高于进风口温度,中部和顶部温度变化不明显.进风口速度明显大于其他区域速度,且沿射流方向递减,中部回流区有两个较大的涡流.当送风速度变大或送风温度减小时,底部温度可达较低温度,制冷效果明显;而送风温度与送风速度变化对超大空间的压力分布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发电厂二期2×330 MW机组锅炉尾部烟道在布置上存在很多烟道弯段、分支结构部件及内部支撑件,从而导致尾部烟道系统阻力较大,布袋除尘器入口烟气存在不均衡现象,生产能耗指标较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烟道建立了计算模型,从烟道形状参数、流体参数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该烟道内压力场的分布及烟气进...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改善快速接头受连续相作用易失效、内壁冲蚀磨损严重的问题,采用CFD软件中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入口速度下的快速接头冲蚀磨损情况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得到快速接头内部的流场分布及其冲蚀磨损情况.结果表明:快速接头的冲蚀主要集中在管径缩小段的大小管道交界处,且在管径突变处流体的压力、速度会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石油管道流向急剧改变处的冲蚀磨损问题,采用DPM模型,通过改变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速、颗粒直径,对90°弯管与盲通管的流场分布及冲蚀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弯管与盲通管最大冲蚀速率随入口流速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随颗粒质量流速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在50~100 μm粒径范围内,最大冲蚀速率随粒径的增加逐渐减小,在100~300 μm粒径范围内,随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在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速、颗粒直径相同的条件下,弯管最大冲蚀速率明显高于盲通管最大冲蚀速率,盲通管的耐蚀性更强;由于流体在盲通管产生涡旋现象,增加了颗粒能量的耗散,从而减小了进入下游管线颗粒的速率,使得颗粒更易积存于盲通段形成堆积层,减小了下游管段冲蚀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