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山铜矿成矿流体δD在-52.7‰~-87.8‰,δ18OH2O在+1‰~+6‰,δ34SH2S在0~2.5‰之间。矿石钻同位素表明错主要来自岩浆岩,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第一阶段(Th/U)比值为4.21,第二阶段为3.82=0.22。[CuCl2]是氨基络合物迁移的主要形式(α=75%),少量以[CuCl3]2形式搬迁(α=25%)。强调压力在隐爆角砾岩化发生前后的变化对成矿意义影响尤大。厘定了主成矿年龄在97.1~98.8Ma,最后提出了隐爆角砾岩-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中N_2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中N2的来源很多,其地球化学特征也不相同:①大气源N2:N2/Ar≤84,且δ15NN2≈0‰(ATM);②地壳越深部和上地幔来源的原生N2∶δ15NN2≈-2‰~+1‰.且伴生Ar的40Ar/36Ar>2000和He的3He/4He>10-6;③微生物反硝化作用生成的N2∶δ15NN2<-10‰和地下水中NO3-及NO2-浓度异常高;④未成熟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氨化作用形成的N2∶δ15NN2<-10‰,伴生CK4的δ13C<-55‰(PDB);⑤成熟(包括高成熟)沉积有机质经热氨化作用形成的N2∶δ15NN2值≈-10‰~-1‰,且伴生CH4的δ13C≈-55‰~-30‰;⑥过成熟沉积有机质裂解产生的N2∶δ15NN2≈+5‰~+20‰;⑦沉积岩中无机及在高温变质作用下释放出的N2∶δ15NN2≈+1‰~+3.5‰,N2/Ar》84。  相似文献   

3.
埃滕德卡(纳米比亚)和巴拉那(南美洲)白垩纪溢流玄武岩区硅质大山岩中辉石斑晶的氧同位素比值,被认为可反映原始岩浆的δ18O值。据我们识别,这两个地区的南部岩石为高δ18O型(δ18O辉石~+10‰),北部岩石为低δ18O型(δ18O辉石~+6.5‰)。这两个流纹岩类型的其它差别,包括低δ18O型岩石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初始87Sr/86Sr比位低。我们认为,流纹岩类型的区域分布反映了源区组分的差异,只要这些源区是下地壳的、新元古代活动带的物质(高δ18O)和太古宙下地壳的物质(低δ18O),它们的组分差异就可得到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智利北部南纬17.5o到22o之间的第四纪火山中心的同位素资料,为安第斯中部地壳物质贡献给岛弧的岩浆成因提供了证据,并圈定了基岩范围。在地震活动俯冲带上方地壳的厚度、与海沟的距离、火山锥的高度、海沟沉积物的供给等。,沿着岛弧这一地区变化较小。明显不同的是地壳的年龄(南部为古生代,北部属无古宙)。北部地区第四纪火山熔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较低(206PB/204Pb=17.89~18.28),且Sr、O同位素比值(87Sr/86Sr=o.7058~0.7077,δ16O=+6.5‰~+8。4‰)相对于南部地区(206Pb/204Pb=18.59~18.87Sr/86Sr=0.7053~0.7083,δ18O=+6.4‰~+9.3‰)变化较小,两地的岩石成分大体类似,Sico2含量介于53%~74%之间。总之,这些特征可以解释为是由岩浆与其不同的同位素特征的地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不是由于俯冲侵蚀或富集古老岩石圈物质的卷入而导致安第斯中部岛弧岩浆地幔源的变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出露于加拿大苏必利尔罗灵河杂岩体中的合角闪石斑晶和单斜辉石斑晶的煌斑岩,具有磁性、含霞石标准矿物的玄武岩质成分(SIO2<50wt%),成分变化从原始岩浆到分异岩浆[Mg/(Mg+∑Fe)。0.66~0.40;Ni=200~35PPm],岩石富含LREE[(Ce/Yb)n=16~26,Cen=60~300;n=球粒陨石标准化],Sr(870~1800ppm)、P2o5(0.4~1.3wt%)和Ba(150~90OPPm)。煌斑岩结晶分异产生了辉长岩和单斜辉石岩堆积岩体。煌斑岩和辉长岩一辉石岩的全岩Sm-Nd等时钱给出的结晶年龄为2667土51Ma(I=0.50929z0.00O04:end=+2.3+0.7)。全岩的Sr同位素数据分散,但其中有一个初始87sr/86sr比值(。0.7012)与全球的相似。煌斑岩富含LREE和Sr的原因并非是地壳混染或与同期二长闪长质岩浆的混合,而是幔源部分熔融的结果,幔源在熔融之前不久就已富集了上述元素和其它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煌斑岩与太古宙“方辉安山岩”岩套中幔源的高Mg、富LILE的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同期产物。两套岩石LREE曲线的“上凸(concave-downward)”表明,它们的源区与亏损地幔相同,但母岩二长闪长岩具较高的LREE丰度、较高的Ba/La比值和较低的εNd值(+1.3±0.3)表明,其源区为相对较富集的地幔。煌斑岩和高Mg二长  相似文献   

6.
浙西南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00°~400℃,成矿压力为(5~G)×108Pa。八宝山和庄山金矿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00°~350℃和200°~300℃,成矿压力为3×108Pa。合矿溶液中含有K+、Na+、Ca2+”、Mg2+和F-、Cl-、HCO3-、SO42-等离子,气相成分有H2O、CO2、CO、H2、CH4和N2。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显示,治岭头矿区(δ18OH2o=+1。81‰~4.33‰,δD=-57.8‰~-61‰)在变质水的范围及其附近;八宝山和在山矿区(δ18OH2o=-1‰~-7‰,δD=-63‰~-91‰)属于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矿床地质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属于变质一超变质高中温热液矿床,八宝山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浪矿床,庄山金矿为超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
长坑金银矿床方解石的δ13C值为-3.23‰,方解石和石英的δ18O分别为8.64‰~18.61‰和9.60‰~13.0‰,其范围与其它卡林型金矿相似。结合大本(Ohmoto)模式的理论分析,认为成矿热液的总联同位素组成可大致取为-2‰~-17‰,即碳主要来自地层中的沉积碳酸盐,部分来自有机碳。推导出水岩交换过程中流体氢、氧同位素演化的一般性协变方程并进行了理论模拟,认为成矿流体以燕山晚期一第三纪的加热大气降水或建造水为主。  相似文献   

8.
沿朱诺金矿带分布的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矿床,是早第三纪由低金度、富H2O-CO2(±N2、H2S、CH4),温度为200~325℃,压力超过(1~1.5)×108Pa的流体形成的。同位素重的成矿流体,其δ18O为+8‰~+12‰,δD值为-20‰~-30‰,表明为深部流体源。这些数据与阿拉斯加南部大陆边缘下面的俯冲物质经过变质去挥发份作用形成成矿流体的模式一致。进变质流体渗入由于海岸山脉巨型区域断裂线而提高了渗透性的区域,然后在更高的退变质地壳层位的脆弱带形成含金脉。金的沉淀,是由包括沸腾、流体-围岩反应,以及热液流体的温度、压力下降等几种机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对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四个不同成矿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矿前期和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围岩在较低水/岩比值(0.1W/R>0.001)和中、高温(t=250~500℃)条件下反应后的残余流体,而主成矿期和成矿晚期的成矿流作为大气降水在相对较高水/岩比值(0.5>W/R0.1)和中、低温(t=150~310℃)条件下与围岩反应后的残留流体。大气降水在金堆城钼矿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主成矿期水/岩比值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北京水源地水体中颗粒有机质的碳氮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北京潮河、白河和密云水库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冬季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δ13C值比夏季的偏负,其变化范围分别为-30.75‰~-25.75‰(冬季)和-29.34‰~-25.91‰(夏季);δ15N值冬季较夏季偏正,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83‰~9.67‰(...  相似文献   

11.
羟基聚合氯化铝铁溶液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形态分布,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一实验结果,综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在碱化度B为1.0~2.0内,nAl/nFe=9:1时,单体和二聚体(Al+Fe)达20%~60%,nAl/nFe=5:5时达30%~50%,nAl/nFe=9:1时,中间多在络合物(Al/nFe=5:5时达5%~20%,nAl/nFe=9:1时,溶胶(Al+Fe)  相似文献   

12.
电凝聚电解电压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分别导出适用于铁板与铝板作电极的电凝聚器的电解电压计算公式,铁电极为U0=(d/K+0.04)i+0.4铝电极为U0=(d/k+0.04)i+1.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时代介于30~450Ma之间的部分钻石和全岩样品的研究,本文绘出并讨论了取自阿尔卑斯地区花岗岩类的第一批初始Hf同位素组成。资料分析表明排变质与变质花岗岩类错石的Hf同位素组成介于0.2824~0.2829之间,具有一致U-Ph年龄的石其初始176Hf/177Hf同位素比值比具反向不一致U-Ph年龄的抬石要高得多,后者已受到校老的、含较少放射性Hf钱石的混杂。相关的Nd-Hf地壳停留年龄已通过模式参数/f(Sm/Nd)约为1.6(相对亏损地但)和1.2(相对地壳中的元素分异作用)而进行了计算。这一模式说明总地壳的176Lu/177Hf同位素比值…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自1986年12月至1991年11月在金泽市采集的雨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比值,以便查明雨水中疏酸盐的来源。而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从+0.9‰至+14.7‰,平均为+6.3‰。在冬季该比值高于其它季节。从雨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比值中扣除了海盐的贡献后算出的非海盐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的比值,也显示在冬季有相对较高的值。这种季节性变化暗示,在冬季采集的雨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自硫同位素比值较高的发生源,如在中国北方煤的燃烧(长江以北)。  相似文献   

15.
环境质量评价的新方法——化学指数法●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张高生CI=nΣi=1wiw1w2wnqi=q1·q2…qnnΣi=1Wi=1参数单位权重饱和溶解氧%0.20BDD5mg/l0.20水温℃0.80氨氮(NH4-N)mg/l0.15硝酸...  相似文献   

16.
新乡市夏冬季节PM2.5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新乡市PM_(2.5)中δ~(13)C比值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对污染来源的指示作用,于2017年夏冬季节采集PM_(2.5)有效样品91个,并测定了样品中的总碳、水溶性离子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夏季和冬季的T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1.78μg·m~(-3)和26.6μg·m~(-3).夏季δ~(13)C比值为-27.70‰~-25.22‰其中前14 d的δ~(13)C比值波动较大平均值为-26.96‰,而后16d的δ~(13)C比值相对稳定,平均值为-25.69‰,而且前半月和后半月火点数具有较大差异同时K_(nss)~+浓度与TC质量浓度显著相关(R~2=0.62,P0.01)这说明夏收季节生物质燃烧可能对δ~(13)C比值有显著影响.新乡地区冬季RH与TC/PM_(25)质量比值的显著负相关(R~2=0.68,P0.01),揭示了在霾增长初期以SOA增长为主,而污染期以SIA贡献为主.冬季采样期δ~(13)C比值为-26.72‰~-23.49‰,对霾发展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发现在霾增长过程中δ~(13)C比值以富集为主,而在霾清除阶段δ~(13)C比值以贫化为主.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25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分析了样品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探讨了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并进行了有机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青浦区31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ω(TOC)为0.21%~3.55%,平均值为1.18%;ω(TN)范围为0.02%~0.23%,平均值为0.09%;δ13C范围为-28.04‰~-10.80‰,平均值为-22.28‰;δ15N范围为2.28‰~11.19‰,平均值为5.76‰;且TOC含量与TN含量显著相关;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污水有机质和陆生植物的影响;基于IsoSource软件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相对贡献率较高(0.3%~96.8%),且生活污水对多数采样点有机质来源均有一定的贡献;此外所选端元物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样品中有机质来源贡献具有一定差异性;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范围为0.006~0.7...  相似文献   

18.
在大气环境中,化合物的气态/粒子态组成比例系数KP=(F/TSR)/A,式中F(ng/M^3)是化合物的粒子缔合浓度,A(ng/M^3)是化合物的气态浓度,TSP(μg/M^3)是总悬浮微粒的浓度。KP是温度(T,K)的函数,其表达式为logKP=mp/T+bp,利用日本大孤城区的数据,在相对湿度对KP值的影响,由此确定出比例系的测定值(logKP)与计算值(mp/T+bp)之间的残差为cpRH+  相似文献   

19.
稻草烟尘中正构烷烃和正构脂肪酸的碳同位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刚  孙丽娜  李久海  徐慧 《环境科学》2012,33(12):4173-4180
为了查清稻草燃烧烟尘中正构烷烃和正构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分馏状况,对我国的6种稻草在明火燃烧和闷烧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并测定了烟尘中两类有机物的单体碳同位素.结果表明,在明火烟尘中,正构烷烃和正构脂肪酸单体的δ13C值分别为-28.6‰~-38.8‰、-29.6‰~-41.9‰;正构烷烃和正构脂肪酸的平均碳同位素组成分别是-32.6‰~-36.4‰、-34.0‰~-36.2‰.在多数稻草的明火烟尘中,正构烷烃总体上比秸秆内同碳数烷烃亏损13C,其δ13C值最大相差4.1‰.大部分正构脂肪酸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比稻草重,二者最大相差6.3‰.在闷烧烟尘中,正构烷烃和正构脂肪酸的单体δ13C值分别为-31.7‰~-39.0‰、-31.3‰~-38.8‰;正构烷烃和正构脂肪酸的平均碳同位素组成分别为-35.1‰~-36.4‰、-34.4‰~-35.6‰.在多数稻草的闷烧烟尘中,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比稻草轻,二者最大相差6.1‰;而正构脂肪酸的单体碳同位素却比稻草重,二者最大相差8.4‰.稻草闷烧时排放的正构烷烃比明火燃烧时排放的更趋向于亏损13C,而高碳数(≥C19)正构脂肪酸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呈现出比明火烟尘偏重的趋势.在稻草烟尘中,正构烷烃和正构脂肪酸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与未燃烧稻草中的对应化合物有显著差别.烟尘中两类有机物相对于稻草而发生了方向相反的碳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9年8月对汾河干流水文参数和碳酸盐参数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溶解无机碳(DIC)及同位素值(δ13CDIC)的沿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源头水DIC为2756μmol/kg,δ13CDIC为-9.6‰,土壤CO2输入和碳酸岩化学风化可能是其主要来源;在太原市区上游的水库影响区,较强的初级生产使得水体DIC(平均值为2377μmol/kg)和CO2分压(pCO2)(平均值为552μatm)偏低,δ13CDIC(平均值为-5.2‰)偏正,而在市区下游的水坝滞流影响区,城市污水的大量输入和有机物的降解使得DIC(>4900μmol/kg)和pCO2(>5000μatm)显著升高,δ13CDIC(<-10.3‰)偏负;在流经主要粮食产区的汾河下游,δ13CDIC偏正(~-8.0‰)于源头,可能与C4植被(如玉米)的存在有关.可见,人为干扰已成为影响汾河DIC沿程变化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大气CO2强源的城市下游水坝滞留区在今后需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