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是目前我国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如果不能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未来人们将没有可用的水资源。本文分析水资源保护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循环过程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是我国水资源综合管理中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但是如何摸清缺资料地区或者是未来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质与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是目前水资源评价中的难点之一。论文将分布式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引入水资源评价中,提出了基于水循环过程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有效解决了水量水质资料系列缺乏或不同步,以及未来环境变化对水量水质联合评价带来的束缚,最后成功应用在海河流域水污染严重地区之一--涉县。研究结果表明:涉县境内主要河流清漳河2004年水资源总量为2.46×108m3,其中Ⅰ~Ⅲ类水仅占全年水资源量的28.0%;2006年水资源总量为2.36×108m3;其中Ⅰ~Ⅲ类水占全年水资源量的55.4%。通过两年的水污染整治,清漳河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幅度增加。该方法对现有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有所补充,对解决资料缺乏地区以及未来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和管理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任何其他资源都无法取代的、有限的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秦皇岛市人均水资源量为597 吨/年,是全国平均值的1/4左右,属于缺水城市.在可供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水资源需求量又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水资源的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为特征的水危机将会不断加剧.面对水资源短缺危机,节水成为秦皇岛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黎城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水污染将更加严重。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大部分乡镇的水资源还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威胁。通过对黎城县水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分析,认为现状与未来均达不到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此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分析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基于此协调人口与水资源的关系,建立适应于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人类生活与生产方式,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的计算思路是在对广州市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广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定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对市各辖区相应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广州市人口规划预测的人口数量及未来的供水能力等进行预测,以此提出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当前的水资源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危机发出,探讨将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管理的结合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概述,即维持从现在到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而不破坏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或生态诉水资源管理,并进一步讨论了它的3个基本目标和4项原则,并初步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近30年用水结构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30 a以来,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少了6.89%和31.37%,而总用水量在这期间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对用水结构的准确分析和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利用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改革开放30 a来北京市总用水量、农业、工业、生活和环境用水量及用水结构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总用水量和用水结构演变的驱动因子,最后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总用水量和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形势的影响作了预测和探讨,受工农业用水减少,以及生活和生态用水增加的影响,未来一定时期内总用水量将在现有约35×108 m3/a的基础上继续缓慢平稳下降;南水北调水进京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明显减轻北京市的供水压力。该研究成果将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规划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数据收集,构建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时态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1953—2010 年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态势,系统剖析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消耗利用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 模型,对我国水资源需求利用的自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对水资源需求利用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同时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方面进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来10 a,我国用水总量增长速度将加速减慢。预期至2020 年左右,我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有望保持绝对脱钩的发展态势,用水总量预计将进入缓慢下降期。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及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地区水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可以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和可用水资源的经济利用阶段。3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交叉,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层次随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规律和过程。其中节水实际上在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要贯彻,但第三阶段的经济用水内涵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在灌溉农业上,包含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变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根据调查和计算,干旱地区现净用的水量仅160×10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8%,还处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阶段;如完成第一阶段,可用水量能增加91%,完成第二阶段,则可增加216%,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的发展过程,详细论述了水资源系统管理与规划中常用优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应用.根据是否考虑了模型参数或者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优化模型分为确定性优化模型和不确定性优化模型,通过对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的介绍指出了不确定性优化是当前水资源系统优化的热点,同时指出未来不确定性优化技术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