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分析了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的状况,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提出了通过加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提高生产系统的安全投入,在建设项目的设施过程中力争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水平,抓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和安全评价,生产单位通过认真做好生产过程中的维护管理等途径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本质安全目标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套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方法,以实现布局的本质安全化.简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理念及其在布局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引导词限制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多米诺效应的存在影响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因此重点提出了用初始设备多米诺危险指数与目标设备多米诺危险指数来评估布局的本质安全性,指数考虑了初始设备发生不同事故时对不同目标设备的本质安全距离.对指标值较大的设备采取本质安全与被动安全并用的方法,以有效提高布局的本质安全性.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化工厂装置平面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特种设备安全工程是安全管理工程的一个分支.也是企业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工程主要包括承压设备与起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所涉及到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检修、监测、事故调查及人员培训教育方面的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密切相关,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前,许多企业在利用冲压方法加工生产时,仍旧沿用着简单的手工作业方法,即用手直接在模腔内装取零件,而且,大量的冲压设备都担负着多种产品或多种工序的制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冲压设备和模具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就极易发生伤手事故。所以,在冲压生产中加强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和提高机械化程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一  相似文献   

5.
戴巍 《安全》2008,29(2):33-34
特种设备安全工程是安全管理工程的一个分支,也是企业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工程主要包括承压设备与起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所涉及到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检修、监测、事故调查及人员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密切相关,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生产安全,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机务段机务运转班从动态管理、开展班前安全宣誓、群众性质量技术攻关、依靠科技提升设备本质安全4方面入手,杜绝事故发生,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隋鹏程安全原理讲座2-4——物流安全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职业安全》2006,(5):96-98
机械事故的原因和本质安全一、机械事故的原因机械都是人设计、制造、安装的,在使用中是由人操作、维护和管理的,因此造成机械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人。造成机械事故的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直接原因①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包括照明、通风)不良或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21,(2):86-87
电气安全工作主要防范触电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从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可以看出: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缺乏用电安全常识或不遵守用电安全规程,触及带电的导线带电部位;或是用电设备管理不当,导致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等。配电线路、高低压开关柜、熔断器、插座、照明器具、电动机等电气设备设施,由于使用不当、操作失误、防护不到位等原因均可能引起火灾。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钢铁企业集中操控之后的安全新挑战,基于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2个方面出发,研究新系统下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防护措施。通过对集中操控系统的特性分析,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2个方面探讨操控系统失效的主要可能原因,进而针对具体的原因提出对策防护措施,加强人员安全管理以及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从而提高集中操控系统下钢铁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设备设施是工业企业生产中的主要物质承担者,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各类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消除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时值高温季节,笔者走进北徐楼煤矿的维修车间,体验这些安全卫士在高温下如何对设备设施进行"诊断""治病"的。  相似文献   

11.
从提高安全生产职业培训有效性的角度,提出"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与数理机理,以及安全本质的认知对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的积极意义。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中,多限于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法律条文解释和一般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宣教的现状,提出深层认知安全本质的方法及其认知价值。通过安全本质的认知定义域划分,安全本质哲学机理和数理机理的定义,安全本质定义的认知价值,分析与探讨了安全科学体系中"安全本质"定义的构造。目的是在辩证认识中,既认知"事故发生可能性"存在的绝对性,又认知一定时空条件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相对性,从而强化培训对象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职业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设备安全     
<正>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备"安全先进"的设备设施并保障其处于"安全状态"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为了分析目前我国企业设备安全现状以及在配备使用各类设备设施时存在的问题,探讨设备设施对于安全生产的作用,以及企业应如何做好设备安全管理,保障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本刊特策划"设备安全"专题。在本期专题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副司长施卫祖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设备设施管理成为海洋石油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设备设施的功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油气田安全顺利高时率生产运行,从而确保海洋油气产量目标的完成,成为海洋石油生产开发中热议的主题,变更管理(MOC)作为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和工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各种化工灾害事故调查表明,变更管理不善是导致许多重大事故的重要原因。下面本文将结合海上生产作业流程的特殊性,就其变更管理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12,(1):72-73
<正>编者按:设备的维护、维修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设备运行良好,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同时,检修设备设施这项工作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许多事故都是在检修设备过程中发生的。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发生在简单的维检修、临时维修、抢修  相似文献   

15.
王震 《安防科技》2011,(5):62-64
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紧抓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或形成事故隐患的动态过程管理,包括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生产装置、设备、检维修过程的安全管理以及生产装置、设备设计过程的安全管理。只有这个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挑战,不利因素增多,复工复产高度聚集安全风险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企业设施设备停转停用过久、产业链上下游运转不畅、安全岗位人员缺位、抢进度赶工期等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突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加过硬的举措,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防范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和一些员工的无意识行为造成安全事故隐患或导致生产事故发生,为此,要使员工安全意识上新台阶,遏制生产过程中违章行为及事故的发生,实现人员你管理本质安全,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达到"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理想境界,从而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一般是由设备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担任。其中,设备管理部门侧重于设备正常运行与损坏方面的管理;安全管理部门侧重于因设备引起的伤害方面的管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贯穿于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一是确保设备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避免或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二是遵守设备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规定,制定和完善本单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和规定等:  相似文献   

19.
两起伤亡事故2005年5月1日,某市一公园发生一起大型游乐设施“超级飞船”撞击伤亡事故。此设备状态是安全的,挂有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安全检验合格”铜牌,但不幸事故未能避免。2006年3月6日,另一市地铁站发生一起站台坠人被进站列车撞击伤亡事故,该列车的设备状态也是安全的,但不幸事故仍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20.
安全管理是公路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公路建设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公路建、管、养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的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设备安全管理力度也应相应地增大,特别是工程施工中,机械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机械事故也屡见不鲜.导致机械设备事故和机械设备伤人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人、物和环境这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