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和矛盾出发,指出了两个规划协调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实际协调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建议从两个规划的编制规范、标准、方法、审批、实施、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协调,以保障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系统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了2005年中国31个省市的耦合度、协调度、耦合协调系数。结果表明,各省市之间差异不大,多数省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耦合作用强度已进入拮抗阶段;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协调度值差异相对较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化、耦合度、协调度呈相对应分布;全国31个省市低强度低协调型与低强度中协调型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一些中部省市,高强度高协调型则分布在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省市。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浅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初步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体系、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建议应深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健全相关制度,尽快出台相关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7.
8.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地科学界和生态学界曾提出:"无论将土地作为生产性利用还是非生产性利用,都会形成一种干扰,使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降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尝试性地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影响与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析评价了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机制与实施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为了确保减灾防灾目标的实现,有效抗御地震灾害,灾后重建应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建立预防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加强建筑质量安全监管;要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措施,确保规划目标的贯彻落实。国家应给予灾后重建特殊的政策支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切实加强与灾后重建各相关规划相协调;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格保护耕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耕地,搞好灾毁土地的整理与复垦。 相似文献
10.
11.
经过多年旅游开发实践的驱动,我国旅游规划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存在旅游规划模式化,忽视规划区的“地方性”,缺乏规划区的区际与区内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等,使规划区功能、产品、市场等定位不准,策划的项目与周边区域雷同等问题突出。在旅游规划中加强目的地竞合分析是寻求目的地特色、准确定位、优化线路、创新产品体系等的前提和重要、有效的技术手段。阐述了旅游目的地竞合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并以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的区内和区际旅游空间竞合进行分析,提出了芜湖市旅游功能定位、战略目标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与建设、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森林公园景观资产的评估、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等方面对国内有关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开发与规划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地质旅游资源丰富,不同地域分布着各具特征的地质景观。地质旅游资源特征明显、种类繁多,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潜力。在认真探讨各类地质景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保护程度,提出了该省地质旅游线路规划、资源开发规划及地质旅游区的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文脉在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文脉的基本内涵与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文脉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及其在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并对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中的产品创新与文脉突破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成渝地区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并基于ArcGIS10.3软件进行了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8年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均保持上升趋势,"双峰"格局显著。②耦合及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阶段性特征明显,政策引导作用显著。③耦合协调重心始终以成、渝两地为中心迁移变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初见成效,两大核心城市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未来,应进一步发挥成、渝两大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区域一体化意识,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地学知识可应用于LIS智能化分析及辅助遥感影像解译,是国土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明确了土地利用地学知识概念,构建了多数据源的土地利用地学知识体系,针对不同数据源分析了土地利用地学知识的获取及表达,并着重对土地利用地学知识辅助遥感影像解译进行了阐述,指出采用知识辅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是亟待深入开展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蓬勃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城市交通需求迅速增长,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景观标志--土地利用的变化包含着城市极其丰富的信息量,城市交通网络设计必然要求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设计整合考虑.概述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设计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设计一体化模型 (LTGIS) ,同时对模型中的系统设计进行了论述,表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设计一体化模型(LTGIS)的提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