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象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一切。正如中医经典著作《素问·六节藏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天地就是自然界。人类生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朝友麋鹿,暮猿与栖”,从吃到穿到用,哪一样不来自于大自然?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水是人类万物之母,因此,人与自然,鱼水相依。然而人类出于无智或自私吧,对自然界不仅拼命地吮吸、挥霍,还丧心病狂地猎杀珍禽异兽。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2.
陈竽秀 《环境》2013,(12):77-79
仿生技术,有可能为人类解决全球性的器官供体紧缺问题和改善残疾人身体状况,提供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实施的区域性环保规划,它的实施标志着我省环境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文明很早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然而,近代工业革命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征服”、“主宰”观念的驱使下,人类残酷地掠夺和破坏自然,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一方面也迅速导致全球性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直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爆发的环境“公害”,唤醒了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敲响了传统发…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 ,森林就是人类的朋友 ,刀耕火种、采摘、狩猎的生活方式 ,是森林为人类提供的生息场所 ,人类要生存凸现了对森林的整体依赖性。而今 ,人类又把森林美喻为地球之肺、物种的基因库、大气环境的“空调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枢纽等。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无私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类理应对这样忠诚的朋友要“和平共处”,要善待森林。然而 ,由于人类的贪婪和无知 ,常常对森林大动干戈 ,拿起电锯、斧头 ,将大片森林砍得“伤筋断骨 ,鲜血淋淋”。别的不说 ,单就遍布于全国广大城乡大小餐馆、饮食店 ,泛滥成灾的一次性木筷 …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城市绿化设计中出现了一股明显的“反传统”潮流,即简单模仿西方风格,强调“大手笔”、“大面积”、“大色块”。在植物配置上采取千篇一律的以大块草坪为主,花坛和水池喷泉为辅的模式。形体变化上强调图案效果,具有浓烈的人工装饰气味,并美其名曰“适应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谢庆裕 《环境》2012,(10):45-48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类与海水在许多地方正悄然地进行着一场“争地运动”。人类与海水该如何相处,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 世乔村,湛江的一个滨海村庄。在这里,人类与海水的“争地运动”从未停止:一方面,台风引起海潮暴涨漫没农田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另一方面,由于村民超采地下水,海水也透过地下的漏空而渐渐侵入土壤。世乔村的情况并非孤例。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在“内外夹攻”威力更大的情况下,各地凸显的共同困局是:在人类以采集地下水、引海水养殖等方式孜孜不倦地攫取水资源后,失衡的海水总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自己的“逆袭”。  相似文献   

7.
<正> 从人类经济科学萌芽之日起,人们就在不断地探索经济活动的“经济性”问题。这样的探索分析不断地深化和系统化,却从来没有受到过怀疑与非议,似乎已经完整地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得失情况,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觉。以往人们对于“经济性”问题的传统分析与评价,实际上只是抓住了经济活动“内部经济性”这个侧面,而忽视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即所谓“外部经济性”这一侧面。实践证明,只有在重视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新世纪又提出“以德治国”,于是,“法”、“德”并举相济便成了治国的施政方略。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应该“法”、“德”并举相济,以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发展史,在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进程中,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在探索着法治与德治的路子。中华民族崇尚环境法治。早在周代,我国就开始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且有了这方面的法令。如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仿生化的趋势.本文从分析经济发展仿生化的内涵与特征出发,从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三个层次,分功能和结构仿生与物质能量循环仿生两种途径分别论述经济发展的仿生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既然把地球比作母亲,那环境应是道地的女性。地为大母,资生万物,德合无疆。细想“环境”二字,其最丰富的内涵似乎只不过具备女性所特有的功能:庇佑、容受、包含和养育。环境创造了万物,创造了人,包括男人和女人,构成了完整的人类。自此,环境与你同在。人类社会环境之中,毫无疑问地到处都留下了“女人”或“母亲”的印记。村落是女人创造的,因为它首先是养儿育女的一个集体性巢穴。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正是  相似文献   

11.
某些化学农药和工厂“三废”,特别是那些有毒物质撒布于自然环境,或流入到耕作土壤或流入各种水域,造成“公害”,必将对人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是当今世界极为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微生物科学工作者掌握微生物这个活的“工具”正在积极地开发这个“有害”的潜力资源,对有害物质进行微生物转化,实行综合利用,变害为益,从中索取有价值的产品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2.
林利本 《福建环境》1994,11(1):12-13
土地是无比珍贵的特殊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土地是他(人类)的原始食物仓,也是他的原始的劳动资料库”(《资本论》第一卷第203页)。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永不枯竭的财富资源”,“是一切生产、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世世代代人类共同永久的财产,是人类永远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马克思语)。 农业是一个人类与土地、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产业部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都是直接通过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杀虫双,是药效好、毒性低、对自然环境较安全的仿生新农药。杀虫双是属沙蚕毒系新农药,而沙蚕毒系农药是属拟天然产物制剂的仿生农药。它以一种生活在浅海泥沙地的环形动物名叫沙蚕的体内毒素化学结构为骨架、选择性的改变取代基进行化学合成的农药。  相似文献   

14.
夜阑人未静     
子夜时分,电台播放着成人节目:“悄悄话”,邀请名医志士纵谈女人与性的话题,但也吸引了不少青少年。他们好奇地倾听,也求知地提出了“性”的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人在出生前的过程,历来令人神往。人类自身的生产——繁衍后代,本来就是自然规律、生态平衡的现象。然而,我们总避忌谈论与生殖有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5.
那一天,我在河边散步,突然听到从河里传来了鱼、虾、蟹那伤心、沮丧、无奈的声音……“哎!……”“喂,大头虾们,大闸蟹们为何哎声叹气啊?”鲈鱼不解地问。“哎!鲈鱼,难道你没有看见那黑漆漆的油污和那恶臭的废物吗?难道你对现在生活环境没有感到不满吗?”虾儿们生气地说。大闸蟹也沮丧地说:“这里原来是一片干净清澈的地方,但人类污染了这个地方,我们面对这个肮  相似文献   

16.
贺震 《世界环境》2022,(6):14-15
<正>“百善孝为先”。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谱系中,“孝”为诸德之首。“天地君亲师”。在应孝敬对象的位序中,“天地”处于诸对象之首。天地,何也?天地者,自然也;天地者,人类之母也。《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诗人李白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宋代大儒张载云:“乾曰父,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保护自然,刻不容缓自然(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的变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尤其是近两百年以来,人类掠夺式地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上人口急剧增长,使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终于酿成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急剧地改变着大自然,动摇着人类生存的根本,后果极为严重,影响极其深远。全世界可能共有500万—1000万种生物,绝大部分尚未被人类所认识,生物学家仅记载了150万种。自从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每年有一种灭绝;近年来,平均每天丧失一个物种,而且到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18.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会感到惊愕;我们人类实行“计划生育”还困难重重,甚至成为“人类第一难事”,难道不具人类智慧的动物界还有可能搞“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吗? 在自然界中,各种动物的繁殖、生长、进化和消亡都受到大自然的制约。生物学家经过考察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生态的日益失衡,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批判成为一种思潮,其中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罪魁祸首的观点成为定见之一。提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融入了可持续发展观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成为达到经济、社会、环境3者协调发展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20.
李树华 《交通环保》2004,25(6):33-36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包含了生态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与发展的,人类生态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法天”、“胜天”、“通天”三个阶段。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生态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