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会破坏和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污染周围环境。淮南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因采煤形成的塌陷地总面积约133km^2,采空区面积约69km^2;形成了34座矸石山,堆体占地面积约1.6km^2。塌陷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煤矸石长期大量堆放占用土地、污染水和大气,已成为制约淮南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淮南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综合治理措施,以利于矿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环境政策-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劲波 《环境科技》2000,13(2):20-23
可持续发展应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为增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流程与环境政策形成的循环模式;介绍了国外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区域环境管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采,造 区域性土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本文针对山西矿区土地破坏严重而且在还在不断扩大的现实,总结了几年来在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的经验,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内容、技术路线、方法和规划应具备的特点,对我国现有的矿区的土地复垦规划和生态重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存的资源,它不仅是最基本和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资产。然而,目前我国土地问题的形势却十分严峻,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不断减少,人类对土地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性的开采,使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森林消失、绿地缩小、公害事件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5.
煤炭开采土地破坏及其复垦利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4%,1995年我国原煤产量已达12.92亿t,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造成土地挖损和压占,使矿区大量耕地、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与土地沙漠化加剧,矿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安定造  相似文献   

6.
矿区塌陷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资产,对其利用要在空间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土地分区利用原理使我们对矿区塌陷地的利用由盲目的农业复垦而转到自觉的进行区位选择,使平顶山矿区塌陷地的利用符合其区位特征,从而实现塌陷地区位效益。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了贵州省土地复垦的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及成效,研究了矿山开采等活动对贵州省土地资源造成的破坏及生态危害,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复垦的技术措施。为了实现能源、环境、社会、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探讨绿色开采技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煤矿开采造成矿区土地资源浪费、水资源破坏和大气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开采系统”思想,提出了保水采煤、改革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减少岩石巷道掘进量、采空区充填新技术。煤和瓦斯共采、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等开采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矿区环境保护、土地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对矿区土地复垦目标进行了探讨;将复垦目标划分为:基本环境目标和发展利用目标,基本环境目标可作为指定性复垦目标,发展利用目标可作为指导性复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露天采矿中的环境问题与土地复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光琪  魏强 《能源环境保护》2000,14(6):28-32,41
露天采矿是在一定区域内进行的较大规模的剥离和采掘活动,其对地表的破坏和矿区周围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密切的关注。如何实现采手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是目前露天矿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露天煤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的规划建设和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优化控制与环境管理,并提出了一些露天矿采场的土地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系统规划和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系统思想和生态学原理,提出了以土地─食物─人这一耦合运行发展过程研究为中心、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系统为目标的农区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方法模型框架,其中包括:目标设计;土地评价;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定量化研究模拟模型;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生态设计;多层次人工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3.
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很早已被人们所注意,但对其进行专门性研究只是近40 ̄50年内的事情,本文对煤炭开采造成土地破坏的类型,程度,分区,预测,成因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煤炭开采土地破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对它的利用与开发必须保持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规划。本文以无公害农产品土地利用为例,从环境的角度,构建了产地环境条件子系统、自然条件子系统、经济效益分析子系统和环境影响分析子系统以及各自包含的评价指数集。产地环境条件指标集和自然条件指标集是基于现状的,采用结果指标表达;针对布局规划,环境影响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是一种预测评价,对其指标集的构建采用了过程指标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试论矿区土地复垦法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资源、环境与人口问题是困扰全球发展的三大要素。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同时,也占用、破坏了大量农田。为减缓矿业开发与土地保护的矛盾,土地复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为使我加土地复垦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应切实制定并实施土地复垦法规,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探讨对矿区土地复垦的保证。继而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局长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兖州矿区开采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煤田地处村庄稠密、土地肥沃的鲁西南平原,是高潜水位矿区,“三下”压煤严重,厚煤层综放高强度开采,采煤塌陷对地表的破坏影响极大。塌陷地在雨季水深面广,一片汪洋;冬春季水浅面积小,土地荒芜。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土地塌陷将越来越严重,农民将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复垦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兖州矿区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矿区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矿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矿区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并对合理开发利用矿区土地的途径及其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规划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必要性、应用技术及研究方法,并结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GIS软件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趋势面拟合扩展,使评价工作更科学,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
威海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年-2020年)要求深入分析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等限制因素,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空间管制措施。本文在分析了威海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威海市土地利用环境承载力,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地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硅砂矿地貌、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等特征,确定硅砂矿土地复垦的方向为林地和鱼塘。简要介绍硅砂矿土地复垦的开采流程及闭坑后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的技术要求,提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过程具体措施及预防控制。通过开展硅砂矿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工作,把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恢复为可利用的土地,缓解了矿区土地减少的趋势,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