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根据天津市文明生态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和组成成分,以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为前提,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方案分别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和经济、技术、环境、政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堆肥和焚烧的费用-效益分析得分为0.96和0.786,填埋不产生效益;堆肥、焚烧和填埋的层次分析法得分为7.74、4.28和5.45,堆肥方案的得分最高,其次为填埋,天津市文明生态村生活垃圾宜采用堆肥+填埋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首先,简要分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计算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其未达标率之积,得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序为垃圾分类运输车配置率>垃圾回收率>垃圾分类收集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处理设施运转率>垃圾填埋、堆肥、焚烧所占比例>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率>回收站设置的便利度>垃圾运输能力>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处理的低碳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中和"背景下,对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研究.分析了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堆肥处理等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并对碳排放的主要核算方法及工具进行了综述.结合"无废城市"、循环经济等先进理念,对我国生活垃圾低碳化治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路径进行了梳理.为准确核证垃圾处理过程的碳排量,应建立...  相似文献   

4.
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肥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活垃圾堆肥的氮素损失问题,对生活垃圾(A组)、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B组(w/w=1∶6)、C组(w/w=1∶4)组等3组物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研究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肥化过程中温度、pH值、各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污泥会影响生活垃圾的通风性能,减慢物料的升温速率,延长堆肥周期。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  相似文献   

5.
垃圾堆肥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垃圾的堆肥处理,就是将城市生活垃圾中一部分不可降解的无机物,控制一定条件,让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转化为稳定的腐殖物。将生活垃圾处理成有机肥料,从源头消除了垃圾,减轻城市生活垃圾给环境造成的压力,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同时,又为农作物和园林等提供必要的肥料,从而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在实现垃圾堆肥资源化利用的同时,需要注意堆肥产品的使用对象,避免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餐厨垃圾连续堆肥处理系统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餐厨垃圾是影响城市环境重要的污染源,其处理尤其是就地堆肥处理近年来受到重视.为了利用园林绿化基质作为餐厨垃圾堆肥的水分调节材料,按照1:1体积比进行连续堆肥,研究添加园林绿化基质对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影响,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物料堆肥升温启动迅速,第3天就达到50℃,高温持续10 d以上,达到无害化要求;堆肥最终减容率达到53%以上,减量化效果明显;物料总氮和总磷含量呈升高趋势,总有机质含量降低,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在6%以上,符合有机肥国家标准(NY525-2002).总的来说,园林绿化基质作为调理剂与餐厨垃圾联合堆肥方法可行,减量化效果好,品质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垃圾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搞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介绍了库区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并根据库区生活垃圾的特性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对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建议三峡库区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系统地将城区生活垃圾的管理、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重点介绍了准好氧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CBS(Cental Bilolgical System)城市生活垃圾高效菌种堆肥技术,秭归、巴东等烧煤区生活垃圾含无机物成分较高,建议选用准好氧填埋技术;涪陵、开县、忠县等燃气区生活垃圾有机物成分较高,已具备一定的资源化价值,高效菌种CBS堆肥技术在燃气区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理设施能力日渐不足,生活垃圾管理正面临着减量化与资源化必然趋势。在未来5~10年内,堆肥处理、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等方式将取代卫生填埋成为北京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北京市4处垃圾处理设施采用的不同工艺(卫生填埋、好氧堆肥、焚烧处理和综合处理)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式中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处理的环境影响负荷分别为4.82×10-2、1.10×10-21、.31×10-1和2.31×10-2,焚烧处理的总环境影响潜值最大,填埋处理次之,综合处理再次,堆肥处理最小。4种处理方式的资源耗竭系数分别为-2.39×10-51、.11×10-5、-3.45×10-4和-1.04×10-6,焚烧处理的资源耗竭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和性质,利用物料平衡和热力学原理进行好氧堆肥实验装置的设计,并对堆肥发酵仓容积的确定和配套辅助设备进行了研究,得出当堆肥装置直径小于225m时,需采取保温措施。通过强制通风静态仓式堆肥小试实验进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结果表明,通过30℃及以上的水浴加热,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堆肥化。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法可分为厌氧与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有时间短、无臭味等优点,因而好氧处理已被普遍采用。现代堆肥法一般包括预处理、主发酵、后发酵、后处理、储存等五个环节。不论现在还是今后,堆肥化处理仍然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垃圾焚烧处理符合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原则,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是以填埋和堆肥为主,焚烧法处理占的比例较少,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焚烧处理垃圾将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垃圾焚烧处理的发展应积极的引进、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设备;加强法规建设,实现垃圾焚烧处理的规范化管理;开发废气净化设备及其二次污染控制设备;确保焚烧废气达标排放;有效的对垃圾焚烧排放污染物的监控,保证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安全、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人口大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已逐渐不能适应产量日益增长与成分不断复杂化的垃圾处理的需要 ,垃圾处理急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必须摆脱现有城市垃圾处理三大方法面临的技术上难以避免的弊端和“阴影”。也就是说 ,垃圾处理应该从垃圾分选设备技术整体创新入手 ,引入一整套的垃圾机械处理联合装置及各种新型的联合处理方法 ,使垃圾处理成本大大降低 ,从而产生一次历史转折性的突破 ,带动和实现垃圾处理的产业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对垃圾处理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关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常温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有机垃圾采用专门设计的兼氧沤解预液化—常温厌氧消化的工艺技术进行处理。试验结果显示 ,兼氧沤解对生活有机垃圾的预液具有较好的效果 ,液化率达 80 %以上 ,可以满足反应器对生活有机垃圾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水处理技术现状 ,并分析了各种技术对渗沥水处理的适用性 ,提出了工艺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沭阳县生活垃圾的现状调查与监测,并对国内外垃圾处理技术进行比较和优化,重点介绍垃圾处理新技术ITAD垃圾处理的方法,实现垃圾完全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联合堆肥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抗生素菌渣因含有抗生素残留而成为一种较难处理的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探讨林可霉素菌渣堆肥化处理的可行性,设计了林可霉素菌渣与牛粪的联合堆肥实验.4个堆肥处理的林可霉素初始含量分别为1.35 mg/g(干重)、1.89 mg/g(干重)、3.52 mg/g(干重)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介绍了香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系统管理,即分类、收集、监测分析、处理和预测评价。香港环保署自80 年代开始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监测并系统管理。在全港设置了3 个大型策略性填埋场、5 个垃圾转运站、1 个垃圾焚烧厂(1997 年5 月关闭) 和1个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目前,香港政府正筹建一个新的、技术先进的焚烧厂。从1986 ~1997年,这些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全港废物量为8960 ~24300t/d,其中城市固体废物比例每年不等,最低为30 .7 % ,最高为65 .5 % 。1997 年,这些废物中可循环再利用物接近50 % ,出口部分达120 多万吨,回收资金20 多亿港元。根据历年来城市固体废物量与本地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数量的密切相关性,预测出2011 年城市固体废物人均产率为2 .56kg/ 人·d, 城市固体废物量为12810 t/d。城市固体废物系统管理紧迫而重要,香港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毒物质对水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测定有毒物质生态效应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of sampling for trace chlorinated organics at two municipal refuse incinerators in Ontario are presented. The information may be of Interest to individuals concerned with the assessment of PCDD/PCD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 emissions from incineration of refuse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nergyfrom- waste program. PCDDs, PCDFs, PCB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Bs (chlorobenzenes) and CPs (chlorophenols) were quantified in all process streams including refuse, ash and stack emissions. Manual sorting of refuse and collection of ash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with three 24-hour continuous stack sampling tests at each plant.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otal output of PCDDs and PCDFs varied proportionately with their input at both incinerators. However, the input of PCDDs/PCDFs could not account for their total output. The chemistry of PCDDs/PCDFs in the input and output streams were different in that only heptachlorinated and octachlorinated species were present in significant quantities in the refuse while lower chlorinated species were predominant in stack emissions and ash streams. There was no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Input of PCBs/CBs/CPs and the output of PCDDs/PCDFs. The output of PCDDs/PCDFs, however, varied Inversely with the total output of PCBs/CBs/CPs, suggesting that the latter compounds could have been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PCDDs and PCDFs. The PCDF emissions were also affected by combustion conditions; they were higher in magnitude and consisted of predominantly tetrachlorinated and pentachlorinated species at the plant where the combustion temperatures were lower.  相似文献   

20.
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差、氨氮含量高等特点和国内处理工艺现状,采用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处理合肥市龙泉山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介绍了工艺的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运行实践表明,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出水水质对该工艺进行技术分析以及运行结果的讨论,并与新发布的技术规范及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