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和焦家金矿共同承担的“采场局部岩体冒落预测预报”研究,已于1985年11月完成。通过工程地质调查论证、采场顶板稳定性分级以及 WD—1型无线电地音仪监测,基本弄清该矿顶板冒落原因,提出了采场局部岩体冒落预测预报方法.一年多来进行的13次危险冒落预报和2次安全预报,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金矿采用上向分层废石充填采矿方法回采,采场常发生块体滑移、坍塌。开展了块体分析基础上的声发射技术预测预报研究。结果,保证了采矿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某金矿采场岩矿冒落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总结近年来现场实测工作的基础上,对采场局部冒落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一、采场局部冒落的影响因素影响采场冒落的主要因素是:1.采场应力状态岩体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采掘活动破坏以后,在采场顶极中部可  相似文献   

5.
6.
岩体声发射监测是了解井下采场地压活动,预报采场冒落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限于目前声发射监测仪器的发展水平,以及现场存在大量噪声的条件,要想成功地预报采场冒落,很大程度上仍有赖于监测者的经验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井下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预测技术中的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及灰色系统等数值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井下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预测技术的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及灰色系统等数值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金川二矿区采场整体围岩的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影响采场整体围岩的稳定性的13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采取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4个评价指标函数。利用可靠度理论进行采场稳定性可靠度分析和失稳风险预测,获得采场围岩的能量释放率(ERR)、地表沉降率(SDR)、采场围岩和充填体收敛率(DCR)和平均屈服率(AFR)4个评价指标,对应的失稳风险分别为7.5%,0.78%,3.02%和0.32%。采用4个评价指标的串联模式系统综合分析采场围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出采场整体失稳风险概率为11.28%,表明采场整体存在失稳风险,需要进一步监测岩体移动。  相似文献   

10.
冶金部在武汉组织中国科学院武汉岩体土力学研究所等七个单位的有关专家,于1992年10月23日对冶金部安全环保研究院研制的“YSZ-2智能化岩体声发射监测仪”以及该院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丰山铜矿共同完成的“丰山铜矿北缘采场顶板冒落预测预报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认为:丰山铜矿北缘采场采用声发射技术预测预报顶板冒落是成功的;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地下采场稳定性常权分析时容易出现"状态失衡"的问题,将变权重理论(VW)引入其中,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UM)建立采场稳定性VW-UM评价模型。基于对采场稳定性影响最大的14项指标,计算其未确知测度(UM)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常权重,再通过VW理论细化各指标权重的取值,最后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预测采场风险等级。用VW-UM模型分析新桥矿和焦家矿5个采场的稳定性,得出各采场的风险等级。实例分析表明,指标权重在常权重的基础上需根据指标值确定,这样使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比传统评价模型要高。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采场安全事故,选取地下采场地质构造、埋深、围岩强度等10个因素作为采场稳定性预测指标,从收集到的实际采场稳定性数据中选取25组作为训练样本,建立采场稳定性预测的随机森林(RF)模型,通过8组测试数据预测采场稳定性;将该模型预测结果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采用RF模型采场稳定性等级预测准确率最高,而使用SVM模型次之,ANN模型的准确率较差;用RF模型能够相对有效地判定采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金川二矿区大面积采场围岩整体的稳定性,根据对采场与地表破坏现象的调查与监测结果提出了大面积采场整体失稳的4种模式,确定了采场稳定性评价指标。设计了13因素3水平的数值正交试验方案,采取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了4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利用可靠度理论对各评价指标的采场稳定性可靠度进行分析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对于采场围岩整体稳定性系统,将4个评价指标以串联形式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出采场整体失稳风险概率达11.28%,采场围岩整体失稳有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地下采场环境状况,保护作业人员安全与健康,利用灰色聚类模型(GCM),研究山东某金矿地下采场环境质量随采深的变化。监测并调查金矿-30、-70、-110、-150、-190、-230和-300 m水平的7个采场中O2、CO2、温度、相对湿度、粉尘、有毒气体、噪声及照度等采场环境指标,研究采场环境中单一指标随采深增加的变化趋势;运用GCM及G1法定权综合评价采场环境并分级;对该矿生产人员进行采场环境主观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采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EQGs)随采深增加而降低;问卷调查结果与灰色聚类评价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焦家金矿区分布在沂沐断裂带东侧,黄县弧形次生断层的下盘。主要矿体位于黄县弧形断裂带上。断层基本走向为北50°东,倾向北西,断裂带上常有厚5~10m 的破碎带,最厚达200m,主断裂面上有10~30cm厚的断层泥。主要矿体有 7~#、2~#和3~#矿体,其定向同黄县弧形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上陡(50°~63°)下缓(29°~37°),赋存情况见图1。  相似文献   

16.
普通爆破方法产生的爆震作用严重地破坏矿石及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固性。国外自五十年代起采用控制爆破法(光面、预裂、微差、缓冲等爆破),对降低爆震、减少超欠  相似文献   

17.
红透山铜矿是目前我国开采最深的金属矿山,深部大跨度采场经常遭受顶板垮塌问题,为了保证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必须对深部大跨度采场顶板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和矿岩力学试验,获得了表征岩体质量的Q、Q′指标,岩体质量为很差~差,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岩体力学参数;通过对原始数据对数回归分析,改进了Mathews稳定图,基于此,计算出红透山铜矿深部1-1采场顶板稳定的概率为20%,破坏与严重破坏的概率为80%,崩落出现的概率为0;根据采场顶板的受力特点,建立了采场顶板的厚板力学模型,基于弹性板理论,推导出采场顶板下表面的挠度方程和拉应力方程,并计算出顶板最大拉应力σxmax为4.1 MPa,远大于矿体的抗拉强度(0.041 MPa),理论分析与Mathews稳定图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通过改进的Mathews稳定图和厚板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透山铜矿深部大跨度采场顶板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沿倾向延伸较长但不属于深部开采的一类矿体在连续回采时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云南某磷矿的地下开采进行了计算,系统分析了采场顶板、矿柱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等特征在矿体连续回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采深度越大,当前作业采场的顶板沉降越大,而且随着其回采结束,采场顶板位移并不会停止,而是会随着后续采场的开采继续增大直至全部采场作业结束,即采场顶板的位移具有累积效应;另外,随着采场逐渐下移,顶板和矿柱所承受的应力越来越大,塑性区分布范围亦呈扩大态势,表明按照浅部结构参数设置的采场在开采下部矿体时已不能完全满足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对于非深部开采但倾向延伸较长的矿体回采,在开采下部矿体时不能简单照搬浅部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作业,而应适当增大矿柱尺寸或减小矿房和矿柱间距,以保证采场的持续稳定及矿山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采空场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采空场既是一种隐患,又是一种资源。介绍了采空场的若干应用;包括水充填、尾砂充填、垃圾充填,对空场处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场作业环境安全灰色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业环境研究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的效率,同时还关系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在采场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在一个受限的空间范围内作业,作业环境的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作业人员人身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重要方面,科学合理地评价其安全状况对改善室内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影响采场作业环境安全状况的因素复杂,这些因素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具有典型的灰色特征,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对采场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用实例分析进行说明,从而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实现采场作业环境的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