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秦岭高山河地区金矿受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基底与中元古界蓟县系高山河组碎屑岩盖层之间的区域不整合面及其叠加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形成于中低温中浅成环境,成矿流体作为低盐度低密度,成分以Na+、K+、Cl-、Ca2+为主,金矿形成于中性-弱碱性还原条件。热液上升到浅部,由于温度压力和二氧化碳逸度降低,并与围岩交代反应促使金在不整合面附近的断裂中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2.
对龙泉—南平一带蛇绿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蛇绿岩主要由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及细碧岩组成。方辉橄榄岩以贫Al_2O_3和CaO但MgO的含量高为特点,科马提岩的CaO/Al_2O_3比值高。这两种岩石还具有富含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特征,说明它们经历了强烈的蚀变作用以及古地幔部分熔融和交代富集作用。根据变质细碧岩的地球化学特点,我们认为该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不是洋中脊。  相似文献   

3.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由变质橄榄岩、超基性-基性堆晶岩、辉长岩墙群和枕状熔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为:超基性岩以富Mg,贫Ti、Al、Ca,低Si为特征;基性岩以ω(SiO2)、ω(MgO)偏高,稀土配分模式多数与洋岛玄武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类似为特征;火山岩以Th、Nd元素富集,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可分为二类:一类为LREE亏损的直线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类似,另一类为LREE富集型,与洋岛碱性玄武岩特征类似;蛇绿岩时代为晚三叠世晚期一早侏罗世早期开始,结束于晚白垩世晚期;形成于洋中脊相对扩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厂坝铅锌矿床中钠长石岩的产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为中泥盆统成矿流体在海底沉积和交代围岩形成的典型热液沉积岩——钠长石岩,其物质来自矿体的下状沉积地层柱和海水。该沉积岩在后期的强烈变质改造过程中,发生了重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电气石实质上是一种含 Al、Na、Ca、Fe 和Mg 的复杂的含水硼硅酸盐,是各种地质环境中常见到的副矿物。电气石一般含有9—11重量%B_2O_3,是地壳中硼的主要贮藏所。对于许多沉积的和变质的地体、火成岩侵入体和某些热液矿床中的电气石,人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在这些地质产状中,在多数情况下,电气石的含量在各种岩石类型中都只占百分之几。地质文献所报道的电气石的富集,主要有少量产出的不整合脉、交代岩、伟晶岩和矿化角砾岩筒。已报道的几个整合的富电气石岩石,只分布在几个零散的地点。本文将介绍新近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正> 洋中脊玄武岩(MORB)覆盖了约60%的地球表面。在大洋中脊喷出的这种次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质)岩浆的庞大体积和上地幔中这些岩浆的生成都表明,洋中脊火山作用是地幔化学分异作用中最主要的事件之一。洋中脊环境产生的玄武岩不受大陆壳物质的污染。因而它们可能记录了下伏地幔的化学特征。因此,MORB的成因研究成了玄武岩岩石学的一个主要课题。对于了解洋中脊系统轴部层状洋壳的产生过程,这也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流域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系统收集了青海湖流域湖水、河水、地下水、雨水,分析了各端元水体主量离子组成。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水样化学组成均落在Gibbs提出的Boomerang Envelope模型中上翼,暗示研究区水样化学组成受到岩石风化以及蒸发/结晶作用影响。雨水总溶解固体含量(TDS)高于世界雨水平均值,其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以Ca2+和HCO3-为主;落于Gibbs模型左端,即有很低的Na+/(Na++Ca2+)、Cl-/(Cl-+HCO3-)比值,暗示大气中CaCO3颗粒的溶解可能是影响研究区雨水化学组成的重要因素。河水丰水期TDS明显高于枯水期TDS。枯水期河水的阳离子分布在(Na++K+)-Ca2+线上靠近Ca2+端元,阴离子分布在HCO3--Cl-线上靠近HCO3-一端。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河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Ca2+端元和HCO3-端元靠拢。河水的(Ca2++Mg2+)/TZ+,(Ca2++Mg2+)/(Na++K+),HCO3-/Na+以及Cl-/Na+对比分析表明,青海湖流域枯水期风化作用弱于丰水期,河水化学组成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划分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组,提出了利用多维空间的问题。其空间坐标是:石英标准度[S=(Si-(2Ca″+3Na+3K—Na′))/M],碱度[NKS=(Na+K)/Si]、碱度类型(K/Na)、浅色度[AF=(Al+Al′)/M]、铁度(Fe/Mg)、钙-铝度[CAF=(Ca′+Al′)/(Fe+Mg)。式中Ca′、Al′、Na′对长石矿子来说是过剩的钙、铝和碱,Ca″为长石和似长石中的钙,M=Fe+Mn+Mg+Ca′+Al′+Ti。岩浆岩样品所占据的多维空间区的特征是岩石化学参数具有平均的和标准的偏差。确定所研究的样品属于哪一种标准属性,要通过关于多维平均偏差平衡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或者利用A.提出的均一性标准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阿格罗基皮亚(Agrokipia)硫化物矿床是一个古海底热液体系,位于特罗多斯蛇绿岩的枕状熔岩中。CY-2a钻孔深689m,打穿了上层熔岩、网状硫化物及下伏的蚀变岩石。根据蚀变矿物分布,划分出4个主要蚀变带。在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橱石+方解石矿物组合中缺失阳起石表明在钻孔底层的古温度约为300℃。金属矿物共生组合主要由黄铁矿组成,交生有闪锌矿、少量黄铜矿和量更少但分布广泛的磁黄铁矿。黄铁矿中的As含量达1.87wt%,Co/Ni比值为2.0~8.0。闪锌矿富铁,在深度小于和大于270m时其FeS平均含量分别为9.7和19.7mol%。相对于新鲜的熔岩组成来说,绿片岩相和绿磐岩化蚀变岩石贫K和Ca,富Na。矿带富含Fe,Zn,Cu、As、Si和K,其中K进入绢云母/伊利石结构中,而Ca、Na和Sr则被大量淋滤。该硫化物带Ba含量呈明显异常,这主要是由于Ba从斜长石中淋滤出来,并主要再沉积在绢云母/伊利石内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化学演变特征的研究是理解地下水形成机制的重要途径,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1―2020年15眼长观监测井及2020年33组地下水水质数据,采用水质动态曲线图、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Gibbs图及离子比值法对阜康市平原区近20年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20年地下水化学类型在山前倾斜平原主要从HCO3·SO4-Na·Ca·Mg(Ca·Mg)转变为HCO3·SO4-Na·Ca(Na、Ca),冲洪积细土平原区主要为SO4·Cl-Na、HCO3·SO4-Na·Mg(Na·Ca、Ca·Mg),总体变化不大.(2)山前倾斜平原因溶滤作用、混合稀释作用、超采条件加速地下水循环,促使矿化度(TDS)下降水质逐渐淡化.冲洪积细土平原区因蒸发浓缩作用和地表水补给土壤中盐分溶解,导致地下水中TDS整体上升,水质向咸化方向发展.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弱,地下水化学氧化还原条件在...  相似文献   

11.
浙西南金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的成矿温度为200°~400℃,成矿压力为(5~G)×108Pa。八宝山和庄山金矿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00°~350℃和200°~300℃,成矿压力为3×108Pa。合矿溶液中含有K+、Na+、Ca2+”、Mg2+和F-、Cl-、HCO3-、SO42-等离子,气相成分有H2O、CO2、CO、H2、CH4和N2。成矿溶液的氢、氧同位素显示,治岭头矿区(δ18OH2o=+1。81‰~4.33‰,δD=-57.8‰~-61‰)在变质水的范围及其附近;八宝山和在山矿区(δ18OH2o=-1‰~-7‰,δD=-63‰~-91‰)属于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与地表水的混合溶液。矿床地质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治岭头金矿属于变质一超变质高中温热液矿床,八宝山金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浪矿床,庄山金矿为超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正> 1.矿物地质背景和基本特征白云鄂博是举世无双的特大型铌稀土铁综合性矿床。矿床的围岩是元古界下部的硅质、泥质和碳酸盐地层。矿床的形成过程包括沉积、变质(1400—1500Ma)和热液交代(230—270Ma)两个阶段,主要与海西期壳幔源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海西期成矿流体活动分四个成矿阶段:矽卡岩化阶段(东接触带镁矽卡  相似文献   

13.
对太平洋胡安·德富卡海岭1560m深处和大西洋TAΓ区4000m深处洋中脊裂谷带硫化物矿石中有机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洋底热液成矿模式:(1)矿层形成于海水与玄武岩的接触带,迁移烃不参与金属矿化、迁移和沉积;(2)矿层形成于滨大陆的、在地质结构中有沉积层加入的裂谷带底部;在沉积层与玄武岩接触带内由沉积层中的有机质形成的烃能够参与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 康滇地区产于前震旦纪火山岩系中的富铁矿,对其成因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云南大红山铁矿,曾提出过变质-热液富化火山矿床、火山沉积变质-热液交代矿床、火山喷溢溶浆矿床等:位于金沙江北岸的四川莱园子铁矿,产于会理群力马河组更长磁铁玄武岩中,是一个小而富的磁铁矿床。也提出过沉积变质、火山沉积和接触交代等成因论述。通过对这  相似文献   

15.
邓蓉  夏斌 《地球与环境》2008,36(1):19-25
热液系统微生物能适应海底极端环境,通过化能合成自养过程,利用多种无机能量生长繁殖。海底热液生态系统的运转主要依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体系维持,热液系统地球化学和微生物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一方面,硫化物矿物、金属离子和溶解气体为热液体系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所需能源、碳源和微量元素。热液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球化学能量向有机体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微生物对热液流体化学和矿物学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生命对热液系统无机部分的改造同样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复杂的地质生物体系",海底热液体系中各种有机和无机单元是通过多种生化控制和反馈作用相互联系起来的。本文评述了海底热液系统中微生物活动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13-23
随着脱盐技术的广泛应用,低矿化度水的健康风险日益凸显,麦饭石作为脱盐水的再矿化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对麦饭石在淋滤条件下水岩作用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不同淋滤条件对麦饭石溶出性能的影响,文章结合麦饭石的SEM、XRF和XRD表征,通过改变淋滤液pH值、离子强度、流速和麦饭石粒径等条件开展柱实验,对麦饭石渗出液的TDS、Na、K、Ca、Mg、Sr、Al含量进行测试,从而确定麦饭石矿化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淋滤液为弱酸性、离子强度增大都更利于麦饭石中Sr的溶出。淋滤液流速减小、麦饭石粒径减小、间断通水增加了麦饭石与水的接触时间,使晶体结构中的Na、Ca、K、Mg、Sr与Al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导致麦饭石渗出液的TDS、Na、K、Ca、Mg、Sr含量增加,而Al含量反而降低。麦饭石的最佳淋滤条件为:流速为5 mL/h,麦饭石粒径为80~120目,淋滤液离子强度为4~8 mmol/L NaCl,此时渗出液中的有益元素Ca、Sr含量较高,限制性指标Na、Al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正> 佛得角群岛地区具有大洋性质似乎是极为可能的,尽管属于大陆壳碎块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不过,如果考虑到该火山群岛的位置(西非大陆架西端以西约400公里)跨及中生代洋底地磁异常带;其枕状玄武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该群岛明显生长于大洋底的事实,那么对于其大洋背景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市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将1958年吐鲁番市地表水质检测资料与2013—2014年实地检测结果对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学统计、三角组分图、Gibbs图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吐鲁番市地表水化学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2014年吐鲁番市地表水较1958年相比,TDS、硬度上升幅度超过一倍,SO2-4、Mg2+、Na+均上升,HCO-3、Ca2+下降.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转变为HCO-3-SO2-4型;离子中Ca2+、HCO-3、TDS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转变为SO2-4、K++Na+、和TDS之间相关性显著;地表水在1958年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而在2013—2014年受蒸发结晶作用的控制更加地显著,且受人为作用的影响明显地增强.  相似文献   

19.
竞争性阳离子对粉煤灰合成沸石除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四种竞争性阳离子(K+、Na+、Ca2+、Mg2+)对三种改性粉煤灰合成沸石(Na沸石,Ca沸石,Al沸石)除氨氮能力的影响,并测定了合成沸石对四个湖泊水样(太湖、巢湖、洱海、抚仙湖)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与Na+、Ca2+、Mg2+比较,K+对合成沸石除氨氮影响大得多;而前三者的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a+Ca2+Mg2+。在纯水中,或不同竞争性阳离子存在下,或天然湖泊水样中,Al沸石和Ca沸石对氨氮的去除能力均远高于Na沸石。太湖和巢湖主要含Na+和Ca2+;洱海水样主要含Ca2+;抚仙湖水样主要含Ca2+和Mg2+;但四个湖泊水样中K+的浓度均为最低。Al沸石和Ca沸石对四个天然湖泊水样中的氨氮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77%~9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兰州盆地凤凰山剖面沉积物(厚约2484 m)的常量元素(Si、Al、Ca、Fe、K、Mg、Na)和碳酸盐含量分析,发现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类:(1)元素Al、Fe、K和Mg赋存于细颗粒矿物中,与粒度分选和风化强度关系密切;(2)元素Si主要赋存于石英中,能良好反映沉积相变化;(3)元素Ca、Na与化学沉积盐类的生成有关,元素比值(Na/Al和Ca/Al)能揭示沉积环境演变。元素比值变化表明兰州盆地第三纪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54—43 Ma为三角洲河流相沉积,气候较温暖湿润;43—33 Ma Na/Al比值较高,钠盐大量生成,进入盐湖发育阶段,气候开始变干;33—23 Ma Ca/Al比大幅度波动,地层中含有大量石膏层,盆地经历了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波动;23—9 Ma盆地从咸水-半咸水湖转变为风尘主导的干旱环境。综合凤凰山剖面的元素、磁化率、色度和粒度结果,认为第三纪以来兰州盆地古环境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干的过程(~43 Ma,~33 Ma和~23 Ma);同全球气候和区域构造记录的对比表明,前两次变干可能同全球气候变冷关系密切,而早中新世的变干则可能是区域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