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北 《环境教育》2005,(8):63-64
杰咪,塔尔狐和海南龟挥手告别那个排放污水的现代化城市,再次踏上了它们的新旅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成为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己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住宅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住宅小区的绿化水平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并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任祥 《环境教育》2012,(7):54-55
正确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的关系,警惕和避免"城市改造改掉了文化"、"盲目模仿丧失了特色"、"规划决策忽视了民意"。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进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城市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重视城市文化,留住城市记忆,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上的重大主题。认真研究这个主题,对于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以形成和强化自己的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警惕和避免三种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4.
铜陵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双试点城市,从2009年起吹响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号角。近日,笔者驱车行驶在宽阔的铜陵市南大门的铜官大道上时,只见水泥厂、发电厂一幢幢现代化厂房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路西边的长江沿岸天高云淡,大批水鸟、鹭鸶或成群飞舞或觅食栖息,  相似文献   

5.
我们江苏省苏南各县级城市,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以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潮。但在城市建设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缺乏环保意识、未留足绿化空地等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和缺憾。如何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使人们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同时,又能贴近自然,远离都市环境污染,是我们应着重解决的课题。 一、城市规划,环境先行   我们句容市撤县设市还不到 5年,属典型的年轻城市,正在逐步扩展,建成区面积还不足大城市一个功能区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道桥的现代化改造和建设已成为新老城市基本建设的主题,并渐成热潮。这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给区域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城市道桥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历史地摆在了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面前。本文对我国的城市道桥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和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一、拉市道桥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选择作者积多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通过对城市道桥建设工程评价对象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城市道桥的建设是线性开发项目,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对…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省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效应差的主要阻碍性因素,并运用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理论,提出了促进大城市功能扩散、城镇体系重构、城市整合、城乡一体化以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以增强城市化的区域效应,促进吉林省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国家对现代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某中国石油在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等建议,为下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共有建制市1000个,其中资源型城市约占1/5,而西部省区的资源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1/4强。西部省(区)国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一批由于某种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从而形成了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那个时代蓬勃兴起,无论是100年煤城(如六盘水),还是新兴油田(库尔勒)或是雄伟的钢铁城(攀枝花)和辉煌的金矿(小秦岭地区)都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的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要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必须具备发达的港口经济与和谐的港城关系。从实现上海市港城经济联动发展的目的出发,将港城经济系统划分为城市经济子系统和港口经济子系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2001—2010年间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保险业、信息业对港口经济的联动性较强,城市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和金融业对港口经济的支撑不足,且港口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不高,因此上海市需加快基础设施、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面临着重重困境。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体系的过程,提出了评价方法。通过对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以及趋势度的测算,该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水平、可持续性、协调性和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而特殊、历史贡献突出,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和物质代谢的"大进大出"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治理问题积弊已久、复杂多变。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实践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2017年我国资源型城市固废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环节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产业转型、分类利用、标准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无废"资源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基于固废"产、存、用、置、销"的存量、流量挂钩约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下建议:快速成长期城市应从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及准入条件着手控制固废增量;平稳成熟期城市应发展完善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枯竭衰退期城市应注重挖掘和开发存量固废的资源价值;再生发展期城市应加强多源废物协同处置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本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国家对现代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等建议,为下一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扩大和调整,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城市成为国家和区域间竞争的主要载体和平台。重视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是有效推进城市化和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关键所在,它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区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运用定量方法,比较分析了铜陵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企业、开放、科技、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城市环境等8个方面区域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铜陵市具有良好的区位竞争优势,在皖江城镇带中具有较高的区域竞争力水平,产业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但总量规模小、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是阻碍其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跟踪各地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践进展,本文通过比较各地发布的相关实施意见文本,结合实地调研座谈,总结典型案例,分析发现:①由于各地对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关注的重点领域有所不同,部分地方突破了“七大体系”。②实践中,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政府监管服务、规范市场化建设、协同推进区域共建共保、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增强科学精准治理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③《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七大体系”推进程度不均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三大主体的力量结构失衡状态改善不明显,主要体现为“三多三少”,即政府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多,企业环境责任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少;关注规范第三方环境服务、落实“放管服”多,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的案例少;社会治理以宣传活动和网格员机制多,践行绿色生活的全民行动体系成果少。为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针对环境治理薄弱环节,协调推进“七大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方面,计算了山东省城市体系的首位度指数及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维数,讨论了山东省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的特点.从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角度,计算了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了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最后提出了山东省城市体系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城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是美丽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与具体呈现。面对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整体部署及美丽城市建设现实需求,本文明确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的工作背景及重大意义,评估我国美丽城市建设的进展、成效,分析识别当前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从重点任务、工作机制、政策支撑、带动示范等层面提出开展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的思路与任务建议,为推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恩秀 《环境教育》2008,(10):80-81
让城市安静,不仅是市民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的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城市,虽然城市的安静问题不像经济发展和市政建设那样引人注目,但同样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市的“安静”与否,既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检验着一个城市绿色环保和人文关怀,更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城市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表明,人类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探索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而成长。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结合各类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美丽城市建设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超大、特大城市加强可持续发展,中部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注重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中、西部非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防止污染转移,中小城市突出建设和美家园,以期为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分异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