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课题是研究约二百万年以来的地球发展史,特别是地壳发育史。在这里定量的时间表是非常重要的。近十余年来,第四纪地质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日益广泛地应用地质年代学的资料来探讨不同地区第四纪地质事件及古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 建立和发展第四纪地质年代学不仅对于认识“近代”地球上有机界和无机界的演化过程和演化速率,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等方面有长远的意义,而且对于当前生产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第四纪地质工作者在解决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的任务时,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第四纪地物事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过去第四纪地层学的工作一般都是按照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的有关原则进行的。五十年代以来,C~(14)测定年代的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但和一切测试方  相似文献   

3.
一、学科间的性质和目的 第四纪是地质史上最晚的一个重要地质时间单位,在这个单位中出现了人类环境。第四纪的研究,长期以来吸引着科学工作者的注意,这种吸引力在今天已发展到了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地步。 尽管第四纪研究对经典地质学有过不少贡献,但对于它的研究并不限于用经典地质的方法研究第四纪的堆积物。主要的地质记录是属于许多较老时代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研究考察小组于1976年11月18日至12月11日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了考察访问。考察期间在堪培拉、阿得雷德、墨尔本和悉尼等地参观了有关同位素地质、第四纪地质和孢粉研究等实验室,并对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第四纪河流与湖泊沉积、风成沙丘、海岸带与新生代火山岩等进行了野外考察。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整理成“澳大利亚第四纪地质研究概况”和“澳大利亚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稳定同应素地质研究概况”两篇文章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的最新一章,地壳发育的最新一幕,第四纪沉积物,作为一定地质过程在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产物,在它形成以后又受着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作用和改造,留下了许多环境历史和环境变化的遗迹,记录着这许多自然过程。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对于恢复和重建第四纪地质时期的地球发展史可提供丰富的科学史料,同时对于探索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演化规律,阐明某些古老的地质作用和地质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也为将来自然变动的  相似文献   

6.
<正> 第十一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简称INQUA)会议将于1982年8月1—9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创建于1928年,原名“欧洲第四纪研究协会”,在哥本哈根国际地质会议上确定每一个国家派一位代表参加协会,联合会的主席和工作人员由下届会议的东道国任命,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在苏联列宁格勒召开的第二届会议上,决定协会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从而产生了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1933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地质会议中,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得到了正式承认。所以1982年在莫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质环境的研究中关于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法,本文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的地质环境分析为例,提出了地质环境要素的层次分析方法并总结出前第四纪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第四纪地质环境的演化分析,全新世和古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现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等四个方面的分析要点和步骤,并总结出该地区地质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古气候研究是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气候指标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历史,因为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人类的出现、进化,湖泊的消长,洋面的升降以及动植物群的南北迁移变化等;同时通过第四纪气候波动规律的研究,推测当代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气候长期预报服务。 第四纪古气候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冰期一间冰期的气候波动进行的。中低纬度地区做  相似文献   

9.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以来沉积了较大厚度的海陆交替沉积物,对其进行划分和对比,对研究该区第四纪地层至关重要。宁波南部滨海平原Z03孔揭示该区伴随多次海侵—海退,形成数个沉积旋回,其岩性多变,沉积相复杂。文章通过对Z03孔进行磁性地层研究,结合钻孔岩性特征、光释光测年和~(14)C测年数据,建立可靠的磁性地层框架。结果显示,Z03孔所有样品均位于布容正向时内,且包含了3个全球性极性漂移事件和1个地方性亚时,自下而上分别为布莱克事件、拉尚事件、哥德堡事件以及宁波亚时;80.0~87.0 m样品记录了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之交的布莱克事件,上更新统底界定于79.2m处;42.2~44.0m样品记录了拉尚事件;21.0~23.0m样品记录了全新世和更新世之交的哥德堡事件,全新统底界定于23.6m处。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美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巡测船S3-77在白令海阿留申盆地取得7个一套的重力岩心,岩心近表层有一薄层浅红褐色氧化层,其它均为绿灰色还原型沉积物。这个氧化层明显地代表了第四纪晚期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影响了白令海深部的沉积物,但不影响白令海大陆架的沉积物。本报告的目的是提出数据和解释这个事件的模式。氧化层由褐色硅藻软泥组成,夹有灰绿色到橄榄色硅藻软泥。氧化层厚约8—10厘米,位于沉积物-水界面之下0—8厘米处。氧化层通常位于岩心5—10厘米  相似文献   

11.
在九江—黄梅长江冲积平原第四纪研究中运用浅层地震技术,于江西九江港口镇—湖北黄梅县新开镇段实测一条物探剖面,经过对横波反射、瑞雷面波、横波折射、电测深等物探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钻探记录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5个地震波组,发现一组第四系断层,划分了四个主要地震地质层(Ⅱ—Ⅳ),为长江两岸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 测定地质年龄的裂变径迹方法是6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测定的年龄范围很宽:样品适应性广:分析中消耗的样品量少;不需要质谱计分析,因此在许多领城(如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地球物理、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考古等)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裂变径迹年龄测定》一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顺生、张峰、胡瑞英、刘京发编著、地  相似文献   

13.
从动力地质作用原理探讨沙漠化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沙漠化从岩石记录中可以追溯到中生代中期,第四纪以来南北两半球各存在一条中纬度沙漠带,中国的沙漠化是这个全球沙漠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沙漠化是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联合控制的地质事件。是岩石圈与大气圈、生物圈及水圈强烈作用在地壳表层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演化是漫长的和具有周期性的,不会因为局部的条件变化而发生整体意义上的突变。人类活动是局部的,在整个地球沙漠化进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加速剂的作用。沙漠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物理风化与沙源积聚阶段、风沙作用阶段和沙漠化阶段。沙漠期后沙丘沙经过固化生草、胶结成岩阶段后即形成风成砂岩。  相似文献   

14.
冰岛位于中大西洋海脊带内,主要由第三纪和第四纪玄武岩以及约10%的酸性喷发岩、侵入岩(辉长岩、花斑岩)和凝灰沉积物组成。第四纪火山活动主要发育在近南北向(北北东—南南西)穿切岛屿的地带内,少量发育在冰岛西部,斯纳伊费德利斯涅斯()半岛上。在地质史上,  相似文献   

15.
黄土洞穴的环境灾害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地质灾害,对黄土地区的运输、管道、拦蓄水工程、厂房、民居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构成不同程度威胁;还可促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恶化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文章根据野外和室内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黄土洞穴的地质灾害效应以及环境变化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黄土洞穴工程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黄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发育规律及其第四纪以来的地质环境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历年活动简况 1957:以李四光教授为主任,候德封、扬钟健二教授为副主任的“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拟订了委员会的组织暂行办法;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成立《中国第四纪研究》编辑委员会,先后出版《中国第四纪研究》刊物共四卷八期; 裴文中、刘东生二教授应邀参加全苏第四纪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7.
宣恩七姊妹山珙桐群落及其自然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树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它属于单属的珙桐科(Davidiaceae),在系统发育上处于孤立的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系统进化研究价值。珙桐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子遗种,经第四纪冰川而残遗至今,对地质和古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盐湖、风成沉积”、“海岸线”、“全新世”、“古人类”四个领域开展为期四年(1981—1984年)的第四纪地质合作研究。中国科学院参加这一合作研究的有:盐湖所、地化所、地质所、南海海洋所、北京植物所、地质古生物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直接和间接参加这一合作的科研人员达100人左右。中方合作总负责  相似文献   

19.
地铁隧道因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施工风险较高。本文根据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沿线遭遇的各类不良地质问题,结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辨识出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主要的风险事件并进行了风险分析;同时采用R=P×C的风险定级方法,定量得到各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风险较高的事件提出了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利用现代的分析测试技术,可以根据放射性衰变方程计算出多种岩石和矿物的同位素年龄数值。然而只有当这些数值能反映出一定的地质作用事件时,才能称之为该地质事件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年龄数据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岩石和矿物样品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