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此文从实际变形条件下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分析以及传力区的实际强度入手,从理论上建立了筒形件拉深失效的判定原则,并编制出了实用的计算机工艺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2.
法兰开式成形可以得到宽度较大,厚度小于管壁厚度的法兰。通过对该成影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金属成形规律,得到了开式成形法兰的最大变形区高度与壁厚的关系。详细地讨论了磨擦条件,管坯厚度、坯料内孔倒角、变影区高度等工艺参数对变形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弥散铜镦挤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元计算机模拟系统DEFORM对弥散铜粉末体材料镦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说明了弥散铜的变形特征和致密化过程。其结果与粉末体变形理论一致。通过数值模拟 ,可预测成形载荷和产品组织性能 ,可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此文介绍了通用翻管模的结构和翻管变形方法,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翻管模,利用锥头将管坯变形翻卷。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翻管模锥角α这一重要模具参数及其确定方法,论述了影响翻管系数K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行顺利翻管的主要工艺参数,最后介绍了翻管制件和翻管工艺的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型球形容器成形技术中整体成形对近焊缝区变形及其金属组织的影响。本文首次采用中厚板低碳钢角焊缝反弯曲试样模拟结构的变形与硬度分布、金相组织,焊条组配类型之关系。通过对板厚为4mm,8mm,16mm,24mm试样的实验研究,认为焊缝的强度和性能及塑性变形可以满足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自由镦粗变形程度基本定义式 ,推导出了自由镦粗成形工艺的顶镦变形次数n和各次变形程度εhn,这两个自由镦粗变形基本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 ,并举例说明了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装备环境工程》2001,19(3):26-27
从自由镦粗变形程度基本定义式,推导出了自由镦粗成形工艺的顶镦变形次数n和各次变形程度εhn,这两个自由镦粗变形基本工艺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了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碳合金钢退火状态可旋性良好,累计变薄率为80%,未见裂纹出现。强力旋压属局部连续塑性成形工艺,很适宜大直径筒形件塑性成形。变薄旋压中碳合金钢筒形件,与卷焊成形相比,可强化组织性能,降低筒体重量,提高使用效果。试验旨在探讨中碳合金钢筒形件旋压成形的稳定性,通过变形区三向接触面积塑流试验研究,筒体变形体积与力能的分析,以及优化工艺参数和确定合理工艺过程,旋出了高精度筒形件,同时进行了批量旋压生产。  相似文献   

9.
汽车门槛内板零件冲压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汽车覆盖件冲压变形复杂,成形工艺参数难以确定等特点,基于DYNAFORM软件对汽车门槛内板零件的拉延成形过程,及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优化的工艺参数进行模拟验证,从而为工艺设计和试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旋压工艺参数的测试装置,建立了在旋压过程中机床、工具和工件的受力模型,运用该测试装置能准确测出旋压变形过程中3个方向的应变em、eφ和eZ,记载旋压工艺的负载变形曲线,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准确,可应用于同类工艺的实验研究和旋压复杂零件的工艺参数确定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再入弹头锥身气动热环境及结构热响应,研究再入攻角振荡对其影响规律.方法 建立基于工程法的气动热/结构热响应耦合计算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 开展锥身典型位置气动热环境及结构热性计算分析.结果 随着再入攻角的振荡衰减,各典型子午面冷壁热流密度曲线围绕90°子午面热流密度曲线振荡,其振幅呈现先振荡增大、后振荡衰减的变...  相似文献   

12.
型材一次折斜角成形是制造飞机承力结构零件的成形方法之一 ,通过试验的方法获得某种型材一次折斜角成形极限角度参数对飞机零件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简要地介绍了航空铝型材一次折斜角试验的 3种方法 ,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为评价角型材开斜角或闭斜角成形时的工艺性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获取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飞行着靶姿态.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2台高速相机双光轴交汇的测量方法,即利用2台相机同步拍摄,获得各自物体的姿态角度,根据相机光轴方位、相机与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推导出物体着靶角的数学表达式,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获得几种特殊情形下的简化形式.结果 把该方法应用于跌落试验的实测分析,迅速且准确地...  相似文献   

14.
倾角和循环流量对平板型光催化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平板倾角和循环流量对平板反应器流动特性和性能的影响 ,并讨论了以太阳光为辐射光源时平板型反应器的最佳倾角问题 .研究表明 ,平板上液体体积 (V)和水膜厚度 (b)与倾角 (β)、循环流量 (Q)分别存在定量关系 .入射辐射条件相同时 ,在悬浮催化剂体系中 ,平板倾角越小 ,循环流量越大 ,反应器性能越高 ;在固定催化剂体系中 ,平板反应器 (长 1m,宽 0.48m)的性能最佳时的循环流量为 500L/h、倾角为 10°,相应雷诺数为 286.无论在悬浮催化剂还是固定催化剂体系中 ,周期性地辐射能提高反应速率 .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弯度的铜镍合金管道在海水冲刷下的腐蚀规律,为弯头腐蚀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铜镍合金在海水中的极化曲线作为边界条件,通过k-ε湍流模型模拟30°、45°和90°三种弯头在不同流速下的腐蚀行为。结果流体进入弯头后,内侧流速明显加快,外侧流速减小,导致内管壁腐蚀严重。内侧局部强腐蚀区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后移,相应的腐蚀速率也会增加。同时,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弯头管壁的腐蚀速率会加快,但不改变弯头内的最大腐蚀部位。结论弯头腐蚀速率与流速、弯曲角度密切相关。流速越高,弯曲角度越大,管壁的腐蚀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调角器支架是一种结构不对称、形状复杂而精度要求较高的冲压件.对制件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冲压工艺中采取的措施及模具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处于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复合型裂纹起裂角进行预测。方法考虑材料的弹性性能,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Seam裂纹模拟穿透型裂纹损伤,建立双轴载荷作用下中心带孔边裂纹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位移外推法得到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Stress Intensity Factor,SIF),并利用求得的SIF基于最大周向应力断裂准则预测孔边裂纹的起裂角。结果通过与相关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通过该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强度因子与文献结果的最大误差在2%以内,预测的裂纹起裂角与文献结果的最大误差在3%以内。结论该有限元方法计算的裂纹起裂角与文献结果一致,因此文中求解复合型裂纹起裂角所使用的有限元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球体高速入水过程中空泡的演化过程及运动特性展开研究,为弹体入水或空投鱼雷入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试验与数值模拟,主要讨论入水角度对球体高速入水过程中空泡生成、闭合、溃灭以及运动特性。结果 在球体入水过程中,根据入水空泡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入水过程分为入水冲击、空泡形成、空泡闭合和空泡溃灭4个阶段。在入水冲击阶段,球体头部承受的压力最大,且随着入水角度的减小,冲击阶段球体头部压力逐渐减小。在空泡闭合后,空泡的截面面积随着入水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溃灭阶段,由于空泡溃灭夹断,会产生回射流,回射流的强度随着入水角度的减小而减小。在球体入水角度为30°时,溃灭夹断不会产生回射流。此外,球体以不同角度入水时,球体在水下的运动轨迹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偏离程度随着入水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垂直入水时几乎未发生偏离。结论 入水角度对球体高速入水过程中空泡的演化过程及运动特性有较大影响,入水角度越小,球体入水后空泡截面积越大,总流动阻力系数Cd越大,且球体运动轨迹偏离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推导了斜刃倾角取不同数值时,剪切力的计算公式,分析和探讨了在斜刃剪切时,斜刃倾角的大小对剪切力及冲裁件的加工质量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对于合理选择斜刃倾角的大小,正确地计算剪切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Biosorption of Cu^2+ and Zn^2+ by raw and autoclaved Rocella phycopsis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The behavior of Cu2+ and Zn2+ biosorption onto raw and modified Roccella phycopsi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as studied. Modification process was applied by autoclavation at 121°C for 30 min. The effcts of pH, initial metal concentration and biosorbent dosage were investigated. The maximum Cu2+ biosorption was achieved at pH 5.0 and the maximum biosorption capacities of 31.5 and 37.8 mg/g were recorded for raw and modified biosorbent, respectively. In the case of Zn2+ biosorption, maximum biosorption capacities were obtained at pH 4.0 as 29.1 and 35.3 mg/g for raw and modified biosorbent, respectively. Biosorption of Zn2+ and Cu2+ on all form of R. phycopsis increased much quickly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metal concentrations from 10 to 100 mg/L. After modification process, probable changes in the surface polarity of raw and modified R. phycopsi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As expected, R. phycopsis has a polar surface and shows a highest contact angle with water, while after autoclavation water contact angle of R. phycopsi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47.5° to 3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