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监察立法现状的基础上,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完备、有效的法制保障,提出明确环境监察机构法律,制定修改行政规章,解决立法缺失问题等一系列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国内外低碳发展现状基础上对杭州市低碳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了杭州市低碳环境发展优势、不利因素及其它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杭州市低碳环境建设的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为推进杭州市低碳环境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入一01 95006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环境立法/兰建洪(北京大学法律系)//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4,13(8)一王~4环信X一100 文章提出了在世界环发大会之后公布的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要求环保工作的重点转向法制化,建立科学、完善、协调、高效的环境法律体系,为我国社会丰义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首先是应加强环境立法,填补原有的立法空白,包括持续发展立法、环保组织立法和环保行政执法程序立法。其次是要对现行环境法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内容加以修改完善。以现行排污收费为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欠量的环境补偿形式;排污…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陕西省立法形式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对该条例在立法理念、立法模式、环境管理体制及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地方环境立法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公共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一例法律案例入手,分析了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上的缺陷,并对建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应当注意的主体资格、举证责任、诉讼费用、诉讼时效等问题进行了设计,希望对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监测已经成为实施环境保护法律的一项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说是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决策的必备前提条件。鉴于此,本文将会具体阐述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然后结合自身多年的环境监测工作实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未来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工作。2023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下简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已于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了其法律定位和主要特点,梳理了立法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并对法律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以期为更好地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作通讯》2014,(3):16-17
为激发地方环保部门、科研机构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的积极性,提供为国家政策制定建言献策的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2013年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与中国环境报社(《环境经济》杂志社)联合开展了以“环境经济政策实践与创新”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已圆满结束。此次征文活动也是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之一,是进一步听取基层意见的重要环节,将为解决环境经济政策制定相关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污染防治信息是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了美、英、德、日等国家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法律制度及公众参与实践活动,以期为我国水环境立法及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常纪文 《环境保护》2021,49(5):44-46
国家现行基础性和普适性法律解决黄河流域现实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有效规范供给不足,有必要参考《长江保护法》制定专门法律.法律名称宜为《黄河保护与治理法》.立法定位宜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行政法和调控法,实现体制、制度、机制整合、创新甚至集成创新的框架法,推进绿色和安全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法.立法框架宜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水资源集...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辅助手段,深圳市立足城市之先,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在研究深圳市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存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以提高公民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落实水平为目标,从观念、立法、技术指引和参与形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深圳市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管理实践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环境教育的现状,美国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基本手段。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大力倡导提高、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有借鉴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立法和严格执行规范环境教育是美国环境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污染致人体健康损害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健康损害赔偿立法显得尤为迫切.该文通过分析环境污染健康损害案例的特点、中国目前环境污染致人身健康损害案例赔偿情况现状及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内容及其标准、赔偿过程存在的难点等,提出了完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方面的建议,包括建立环境健康法规体系、建立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专门鉴定机构及制度、保证赔偿金来源等,为新形势下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赔偿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废弃物不妥善处理处置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部分,但废弃物治理的社会监督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并不完善甚至缺位,同时国内也缺少相应的经验可供借鉴。现阶段,公众环境权意识逐渐萌发,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监督作为环境监管的重要组成单元,其发展水平和公众权益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长足进步。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目前中国社会监督体系的现状、途径、体系构成、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新道路。杭州市确立了环境立市战略,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推行低碳经济,实践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基于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现状、特点,从组织领导、完善政策、建立激励调控机制、完善碳信息、研发低碳技术、培养低碳人才、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整治、低碳生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使环境教育实践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进行。文章从生态学规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三个方面深入探析了中国环境教育的基础理论依据、基本哲学依据和伦理思想基础,正确梳理了中国环境教育的生态哲学思想定位。旨在为防止中国环境教育的理论异化、实践偏颇提供可以借鉴的思维向导。  相似文献   

17.
关于促进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全新经济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而这一系统工程建立的基础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以立法的方法来保障循环型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加快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需要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对中国的循环经济立法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依法治国的当今中国,以法律形式对循环经济加以肯定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环境立法也应随这相应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填补原有的立法空白,包括持续发展立法,环境保护组织立法环境保护行政法程序立法,二是现行环境法是一些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内容必须加以修改完善,以排污收费为例,分析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行环境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杭州市2013年环境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建立杭州市造纸企业环境资源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杭州市216家企业的环境资源综合情况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出,杭州市造纸企业按照评价体系分为三档类型进行管理.第一档企业为先进企业,优先支持;第二档为一般企业,主要是整治提升;第三档为落后企业,关停淘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晏  汪劲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187-192
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制度存在诸多不足.环境标准本身科学性不强,存在着标准滞后、空白、总量控制标准少、确定和修改依据不明、缺少专门针对公众健康设定的指标以及针对同一环境要素数值交叉等问题,这同时也与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不明确、编制机构不中立、编制程序不完善、公众参与不足密切相关.而环境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也带来环境标准适用上的困难和障碍.对此,需要从法律制度和政策选择上寻求突破,明确环境标准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建立环境标准制定和修改的规则,确立环境标准的适用原则和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