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性炭去除水中余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种不同活性炭的去除余氯量实验、余氯穿透实验以及化学反应产物Cl-的质量平衡数据,探讨了活性炭去除余氯的性能和机制.活性炭去除余氯是吸附与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活性炭与水中余氯接触后的初期,去除余氯以吸附作用为主;达到吸附平衡后,余氯浓度继续下降则是由于化学反应的作用.接触时间越长、余氯初始浓度越高、pH较低,活性炭去除余氯量越大.由Cl-的生成量可以确定化学反应去除余氯量是余氯总去除量的一部分;接触时间越长,活性炭剂量越大,化学反应去除余氯量占余氯总去除量的比例越高.使用粒径<180目活性炭进行余氯去除实验,吸附容量在1~2h即达到饱和.活性炭对余氯吸附量(2h的余氯去除量)的大小与其苯酚值排行相同.苯酚值及碘值较高的煤质炭与余氯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果壳炭其次,而椰壳炭的化学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保持集雨窖水水质,提高饮用水安全性,采用向窖水中投加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的消毒方法,检测主体水的余氯衰减规律和微生物的变化情况,重点研究了消毒剂投加量、温度及pH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余氯衰减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随初始氯投加量的增大,水中余氯衰减量增大,余氯衰减系数减小且与初始投加量的倒数成线性正相关;随水中有机物等反应物浓度的降低,余氯衰减量减少,余氯衰减系数减小;随温度的升高,余氯衰减量增大,衰减系数增大;随pH的增大,余氯衰减量减少,衰减系数减小;水中菌落总数的灭活率随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消毒剂浓度为1.5~2.5 mg·L~(-1)时,在60 min内可完成对菌落总数99.0%的灭活;当消毒剂浓度大于2.5 mg·L~(-1)时,在30 min内可完成对菌落总数99.9%的灭活。在pH为6~9时,pH越小,消毒效果越好;在10~30℃时,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水中氨氮存在时,氯胺的生成会减弱短期消毒效果。与传统氯制消毒剂相比,TCCA在窖水消毒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医院污水消毒是控制含菌医疗污水污染环境和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目前,用液氯消毒医院污水是较普遍的方法.液氯消毒医院污水的关键是保证出水中余氯的必要含量.由于调整出水中余氯在计算上较繁琐,致使出水余氯不稳定,影响液氯消毒医院污水的效果,同时  相似文献   

4.
N,N-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的游离余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的游离余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水中的游离余氯且有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99%。方法检测限为0.01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47~9.08%,回收率在92.5~105%之间,检测方法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氨氮浓度对次氯酸钠消毒中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氨氮浓度对次氯酸钠消毒中水的影响,讨论了中水氨氮浓度、氯胺浓度、总余氯浓度、消毒接触时间和总大肠菌群指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氨氮随消毒接触时间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中水氨氮浓度越高,其变化幅度越小,反之,则变化幅度较大;氯胺浓度随消毒接触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再降低,而总余氯量则逐渐降低,并有一定的持续消毒作用;此外,总余氯随次氯酸钠投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升高的趋势,整个反应过程符合折点加氯消毒理论;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与氨氮的比值(以后简称C1/N)为25/1时,氨氮消耗掉的次氯酸钠量最多,生成的总余氯量最少;当C1/N比大于25/1时,消毒后中水氨氮浓度为零,反之,则随C1/N比升高逐渐降低;而当氨氮浓度相同时,中水消毒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水在贮存过程中,不同贮水材质对水中余氯衰减的影响,选取工程上常用的混凝土、不锈钢、玻璃钢、陶瓷和塑料五种材质贮水容器,分别在环境温度为22 ℃和31 ℃两种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材质贮水容器中贮存水余氯衰减规律。结果表明,一定温度下,五种材质贮水容器中贮存水余氯衰减系数由大到小为: K混凝土>K塑料>K玻璃钢>K不锈钢>K陶瓷,即混凝土容器中贮存水余氯衰减最快,其次分别是塑料容器、玻璃钢容器和不锈钢容器,陶瓷容器中贮存水余氯衰减最慢。  相似文献   

7.
目前,医院污水加氯消毒效果的监测,常以余氯量、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为指标。余氯量测定方法简单,可当即得出结果。微生物检验较复杂,需1~2天才能得出结果,不适合日常的监测要求。我们根据加氯消毒余氯量与杀菌率间的内在规律,以经沉淀后的医院污水为标本,选择染菌浓度、水温、加氯量和接触时间等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均定为三个水  相似文献   

8.
水中余氯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静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4):222-223,235
通过研制一种测试管,从而能简便,快速地测定水中的余氯。该测试管尤其适宜于现场监测。具有快速、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和价格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含锂活化沸石、载银活性碳、Cu-Zn合金及超滤膜的联合使用,有效去除细菌及铜、铬、铅、银等重金属离子,降低了饮用水硬度、余氯量,并能抑制亚硝酸根离子的生成;运用该套装置,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又向水中引入对人体有益的微量锂离子、锌离子,使之成为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中微量铅离子和氯乙酸的脱除,考察了成型膨润土及成型钛柱撑膨润土的吸附性能,得出对铅离子的吸附,成型膨润土、成型钛柱撑膨润土与粉末状活性炭性能相当,而对氯乙酸的吸附前两者要比粉末状活性炭低好多.确定了成型膨润土吸附氯乙酸后可用沸水煮沸30 min的方法再生,成型钛柱撑膨润土吸附氯乙酸后,可用500℃焙烧3 h的方法再生,再生的膨润土循环使用3次后性能降低明显.此外,还测得了成型的膨润土及成型的钛柱撑膨润土吸附铅离子和氯乙酸的等温线,计算出其对铅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33 mg/g和15.47 mg/g.  相似文献   

11.
以双柱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苦味酸.结果表明:(1)双柱双ECD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的苦味酸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次氯酸钠加入量最适为2.0 mL;(2)利用不同极性的双柱双ECD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的苦味酸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确度和准确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可靠可行.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厚100μm的纤维萃取设备,阐述了测定水中HHCB的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的检测方法。研究发现,对于水中的HHCB来说,温度控制在35℃,萃取时间为40 min,pH值为7.0,可实现HHCB的有效萃取,水中的离子对萃取效率的干扰较小。使用该方法测得上海龙华污水厂原水中HHCB浓度为286 ng/L,虹口区泗塘河水中HHCB浓度低于检测下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高比表面积化学纤维填料对泄漏于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机油的循环吸附效果.讨论了填料静态饱和吸附量和循环饱和吸附量的差别;考察了水中分散(或乳化)油的初始浓度、运行温度及pH值变化的条件下填料对循环吸附量和循环吸附能力的影响;比较了吸附前后填料的表面水接触角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填料的循环饱和吸附量约是静态饱和吸附量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DPD比色法与碘量反滴定法进行配对比较,于现场同时测定经消毒后的医院污水余氯量。结果说明,使用DPD比色法效果良好,具有快速、简便、误差小等优点,可代替操作较复杂的碘量反滴定法。实验室可根据DPD比色原理自行制备DPD比色色版。  相似文献   

16.
对与臭氧有着不同反应活性的3类有机污染物,探讨并建立了O3/H2O2高级氧化技术H2O2较优投加量的简易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水中存在溶解臭氧是H2O2与臭氧降解效率具有协同作用的必要条件,另外,H2O2的较优加入量直接依赖于目标有机污染物与臭氧的反应活性.对于不同的有机物及在常规的臭氧化水处理时间内,H2O2加入量控制在单独臭氧化处理时水中溶解臭氧的20~30倍(质量比)之间为宜.这种简易控制H2O2加入量的方法对推广O3/H2O2技术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察酪氨酸在不同投氯量条件下氯化后的余氯,紫外吸光度值和荧光光谱,以及消毒副产物对羟基苯乙腈(4-HBC)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投氯量的增加,余氯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投氯量为0~0.5 mmolCl2/L时,增加投氯量可提高氯化后溶液的UV254、UV274和UV280值以及4-HBC的生成量,表明低投氯量时氯化可提高溶液中不饱和键的含量;而投氯量为0.5~1 mmol Cl2/L时,增加投氯量降低UV254、UV274和UV280值以及4-HBC的生成量,表明过量的氯亦可破坏溶液中的不饱和键。荧光光谱测试实验亦发现:在投氯量为0.05 mmol Cl2/L时,酪氨酸溶液氯化后的荧光峰强度明显增加,表明氯化可生成荧光强度较高的产物。过量的氯(0.5~1 mmol Cl2/L)则可破坏溶液中的荧光结构,降低荧光峰强度直至未检出。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了电极间距、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等不同电解条件对电解液余氯浓度和pH值的影响,进而以电解液中的余氯为氧化剂,结合模拟烟气和自行设计制作的小型湿法喷淋反应器,进一步研究了电解液余氯浓度和pH值对烟气脱硝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相关脱硝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一定时,电极间距由5 mm增加至25 mm过程中,电解液中余氯浓度变化不明显。随着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余氯浓度基本呈线性增加。随电解时间的增加,电解液的pH值先下降后增加,且电流密度越大,pH值变化越不明显。NO和NO_x的脱除率均随余氯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逐渐趋于稳定。在电解时间为5 min、电流密度为100 m A·cm-2时,NO和NO_x的脱除率分别达到69.7%和53.7%。在电解液pH值由5.5增加至9的过程中,NO和NO_x的脱除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在pH值等于7时,NO和NO_x的脱除率最大,分别为81%和58%。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混合消毒剂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采用单片机技术和余氯检测器,实现了对二氧化氯消毒设备的加盐、排碱及运行调节等全过程的在线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二氧化氯发生量与投加量的控制精度,能耗盐耗明显降低,工作安全性和消毒效率显著提高,保证了饮用水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水中六价铬的测定较常采用的方法是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该法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和较低检出下限等优点。总铬的测定则系先将三价铬氧化,使成为六价铬离子后,再用二苯基碳酰二肼显色。三价铬的测定通常是以水中总铬量减去六价铬量的差值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