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磷工业污泥的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磷生产及其废水处理工序中会产生含单质磷污泥,这是一种危险固体废物,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长期污染。本文对黄磷生产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含单质磷污泥提出3种不同处理工艺,并对这3种工艺原理及在实践中使用情况做了分析,并做了相应的改进,为大型黄磷生产厂家处理含单质磷污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鉴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尤其是生物处理方法,在处理重金属污泥时的不经济和效率低下,因此,着重介绍了重金属污泥的几种非生物处理方法(电化学方法、微波法、酸化法、离子交换法、络合剂法、吸附法、氨浸法等)的行为机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等,并对这些方法的处理效果和环境安全作了比较。电化学方法由于见效快、效率高、操作简便且无二次污染,目前已引起环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8.
9.
解决剩余污泥问题的关键是将污泥原位减量技术(过程处理)与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末端处理)相结合,对污泥实施联合处理。污泥原位减量技术是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尽量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能用于热逸散而非增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其(非生物捕食)主要通过溶胞-隐性生长、解耦联代谢和维持代谢等方式影响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衰亡和水解,进而降低剩余污泥产量。为系统了解当前污泥减量技术的驱动机制及关键问题,在分析污泥增殖和微生物新陈代谢途径的基础上,梳理了减量技术对微生物生长(电子受体、代谢解偶联及维持能)、衰减(饥饿、噬菌体、温度、辐射、极端环境及生物抗性)及水解(水解及水解强化)的影响机制及内部驱动,明确了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的减量技术的不足及其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总结各类原位减量技术利弊的基础上,展望了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电镀污泥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铜镍电镀污泥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的工艺流程,经试验考察了各工序的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铜粉品位大于90%,铜的回收率大于95%,硫酸镍质量达到工业一级,镍回收率大于80%,浸出渣和净化渣经过固化处理后可作普通建筑材料使用,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考察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通过生化处理考察处理后污泥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微波处理功率,延长微波处理时间,可有效提高污泥破解效果,提高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在最佳条件 500?W、10?min下,污泥破解率(ω)、溶解性总氮(TDN)和溶解性总磷(TDP)分别为31.0%、179.6?mg·L-1和31.3?mg·L-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微波处理后,污泥中的基团性质有所增强。预处理后污泥的日产甲烷量高于未处理污泥,累积产甲烷量提高了45.3%,表明污泥得到有效降解。经生化处理后,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98%以上,TDP去除率达到80%~85%,出水的TDN高于进泥。因此,对剩余污泥采用微波预处理进行生化处理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和处置所引起的环境影响可通过生命周期分析进行全面和量化的评估。“生命周期分析”技术除了强调污泥处理和处置系统必须具有令人满意的工艺功能之外,还强调它们在其它方面所产生的重要环境影响,涉及该系统的能源管理,工艺设计,原材料管理以及有关设施的总体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由污泥处理处置成本核算复杂导致的技术路线抉择困难的问题,从经济性角度对市政污泥土地、建材2类资源化利用路径典型技术路线进行评估,以帮助决策者权衡污泥处理处置全工艺链条的选择。通过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评价了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典型技术路线,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季节性、建材产业生产波动与污泥处理处置成本的动态响应机制进行了探究。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路径生命周期成本为310~523元·t−1,经济效益为100~255元·t−1;建材利用的生命周期成本为123~238元·t−1,经济效益为24~78元·t−1。综合生命周期成本、经济效益以及绿色低碳原则,市政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应以土地利用为主、建材利用为辅。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污泥处置含水率达标的前提下,降低污泥脱水率、缩短污水处理厂到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的运输距离有利于减少成本;好氧发酵-土地利用路线的污泥处置成本对污泥产品临时储存量的敏感度最高,超过30%,故有必要设置储存仓库以稳定成本波动。本研究结果可为市政污泥资源化利用路径选择、成本评估和产业布局优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污水厂污泥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提出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今后污泥最终处置的根本方式,并就目前研究的污泥热解制油技术、制取燃料技术、堆肥土地利用技术和热解制取吸附剂技术等主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蚯蚓处理污水污泥制取土壤改良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污水污泥和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30 d预堆肥处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爱胜蚓(Eisenia fetida)开展60 d蚯蚓处理实验,研究污水污泥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最终产品(蚯蚓粪)质量。结果表明,蚯蚓处理使污水污泥pH、有机碳(TOC)、C/N和病原菌含量显著降低,电导率(EC)升高,TN、TP、TK(总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升高26.8%~40.8%、26.7%~52.4%、25.9%~44.8%、43.0%~120.0%、88.6%~406.8%、38.2%~113.2%,发芽指数(GI)达到80%以上。由于基质分解矿化引起质量损失,使蚯蚓粪中重金属相对含量增加,但仍在土地改良允许范围内。蚯蚓放养密度和物料含水率及其交互作用对蚯蚓处理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处理污水污泥的最优工况为:放养密度2.5 kg/m2、含水率60%。堆肥-蚯蚓处理组合工艺可将污水污泥转化为无害的、有价值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6.
华师大生命科学院经艰苦探索,开发成功封闭式微生物好氧发酵污泥处理新技术,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或附加值更高的生物农药,实现污泥的循环利用。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900多万t污泥,并以每年10%速度增长,处理不好会导致二次污染,该技术为污泥的资源化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17.
蜡质油污泥(WOS)成分复杂,含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油、沥青质及其他化学药剂,属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已成为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研究利用铜绿假单胞菌NY3处理高浓度WOS的条件,结果表明,WOS:木屑(m/m)(d=0.30 mm) 7:1并结合热熔分散为最佳油污泥预处理条件;液相降解体系含油量为24.5 g/L时,6 d内,油泥中C20以下的正构烷烃完全被去除,C21~C34和C35~C38大分子量正构烷烃去除率分别在91%~99%和78%~89%之间。添加鼠李糖脂能明显提高长链烃和多环芳烃的降解率。6 d内210 mg/L鼠李糖脂使C29~C38的降解率提高17.27%~36.65%,芘、菲分别提高13.67%和16.12%。添加葡萄糖和Fe2+的条件下,NY3菌可将油污泥转化成为糖蛋白,产量达28 g/L。 相似文献
18.
电镀污泥制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电镀污泥与煤渣、石灰、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加入少量的水泥制成粉煤灰砖,并对其样品进行浸出试验及质量检测,研究重金属铬(Ⅵ)的浸出状况及青砖的质量,探讨利用电镀污泥制砖这一处置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厂混合污泥的生态稳定处理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城市污水厂初沉池和二沉池混合污泥利用由蚯蚓和微生物共同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进行稳定处理。蚯蚓生态床可集污泥浓缩、调理、脱水、稳定、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1)蚯蚓和微生物将污泥作为生长营养源,对其进行分解和吸收;(2)蚯蚓生理代谢产生的蚓粪是高效农肥和土壤改良剂;(3)在生态床中增殖的蚯蚓具有重要的饲料和药用价值。污泥物质经蚯蚓污泥稳定床处理后,可全部被生态系统吸收利用和转化,具有流程简单、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造价和运行费用低廉、副产物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等特点,为解决污泥的最终处置问题提供了生态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厚度污泥对辐射灭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属新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场的底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一些病原菌,如果不加处理会给环境造成再次污染。经过三年工作,辐射技术处理污泥已得到满意结果,其中辐射灭菌效果显著。污泥厚度对照射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