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东某铀尾矿库水下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能水解植酸盐的真菌M5-1,对其菌落形态、ITS序列、最适生长pH值、对铀的耐受性及其水解植酸盐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随后对M5-1生物矿化铀过程中pH值、正磷酸盐浓度、铀浓度、铀去除率的变化进行了监测,对矿化产物的主要元素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证实了真菌M5-1为Aspergillus tubingensis(MH978623),其最适生长pH值范围为6~7,对铀(~0.84mmol/L)具有较强的耐受性;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促进U(VI)-PO43-矿化62d后,铀的去除率达95.2%;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U(VI)-PO43-矿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了难溶的氢铀云母和变钠铀云母矿物.结果表明,Aspergillus tubingensis能有效水解植酸盐释放可溶性正磷酸盐,从而促进U(VI)-PO43-矿化.研究结果为采用Aspergillus tubingensis介导植酸盐水解原位修复铀污染地表水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核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如何高效低耗地处理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生物还原和生物矿化是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2种有效方法,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机制上,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还缺少系统报道。文章简述了生物还原和生物矿化的机制、参与微生物以及反应产物的稳定性,论述了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优势、作用机制,同时从微生物和环境因子2个方面总结了耦合机制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提出生物还原耦合生物矿化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地下水的强化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昆阳群地层内常有铈铀钛铁矿产出。其产状有三种:第一种产于角闪斜长片麻岩高温热液铀矿化中,与晶质铀矿伴生;第二种产于古火山岩型铜铁矿床贫铁矿石内,伴生有磁铁矿、黄铁矿及黄铜矿;第三种产于煌斑岩及变质岩内,常呈粗晶产出。上述各铈铀钛铁矿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都有所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电磁性。我们采取以电磁选为主,其他分离为辅的方法,对铈铀钛铁矿进行了提纯。纯度可达97—98%。  相似文献   

4.
<正>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坎加拉矿床(图1)是一个产于志留纪酸性火山岩中、储量大约为五万吨的铜、铅、锌矿床。它在矿物学、矿石结构和硫同位素的组成方面都与伍德劳恩矿床(Malone 等,1975)及卡普顿弗莱特矿床(Davis 1975)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正> 产于砂页岩层中的金矿床,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著名的地质研究者的注意。至今,人们对这类矿床的兴趣仍未减少。因为,这类金矿床中查明有巨大储量的矿体。另外,从学术观点看,产于砂页岩层中的金矿床也是很有意义的。这类矿床呈现了独特的矿化富集条件,矿床中具有各种矿化规模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26-131
以相山巴泉隐爆角砾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介绍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隐爆角砾岩的形成过程及铀成矿过程。相山巴泉隐爆角砾岩受火山机构制约,成岩成矿作用与火山—次火山作用密切相关。铀矿化与隐爆角砾岩(筒)在时空上具有密切关系,矿化严格受岩筒控制,且产于岩筒内及其接触带附近裂隙中。矿化与岩筒范围、形态相吻合,矿体与岩筒产状相同。矿化富集程度与岩筒内的角砾大小密切相关,角砾愈小矿化愈富集。矿化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也呈规律性变化,自隐爆角砾岩(筒)中心至边缘、从顶部至底部,铀矿品位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 一、铀矿勘探中所用的热释光数年以前,我们对深部或隐伏的铀矿化提出了一种基于使用天然探测器(地质建造中的矿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罗德奥-德洛斯莫耶斯稀土元素(REE)和钍矿床位于阿根廷中部东潘帕所草原山脉(Sierras Pampeanas)南段拉斯查克拉斯-波德拉斯科罗拉达斯岩基的花岗质岩石中。矿化产于沿复式岩基东北边缘展布的长条形碱长花岗岩(白岗岩)岩体(2km×0.6km)中。白岗岩周围的岩石主要是羔云二长花岗岩。白岗岩及其内分布有限的石英碱长正长岩都是由二长花岗岩的晚期结晶相通过热液蚀变而形成的。REE矿物主要是铈族矿物,包括铈硅磷灰石和褐帘石,这两种矿物在局部都被氟碳铈矿或水氟碳钙钍矿交代。这些矿物与石英、萤石、霓辉石、榍石和Fe-Ti氧化物一起呈团块状产于细晶质-似伟晶质石英碱长正长岩中。铀钍石与第二世代萤石和少量Mn-Ba氧化物一起(但没有见到铈矿化),呈团块状产于白岗岩中,或者产于石英充填的晶洞中。 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开放系统流体的运移和流体与容矿岩石二长花岗岩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历史。使REE矿化、石英沉淀、二长花岗岩蚀变为白岗岩和石英碱长正长岩的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56—535℃),中等的盐度(15-25 eq.wt%NaCl)。萤石中原生包裹体和次生包裹体中存在的CO_2-H_2O混合流体(X_(co)。=0.13—0.07),是引起氟碳铈矿交代铈硅磷石灰-褐帘石,方解石交代榍石、?  相似文献   

9.
<正> 钠交代型铀矿是指以发育广泛而强烈的、在成因上与铀成矿紧密联系的前提蚀变——钠长石化(在某些情况下为霓石化和钠闪石化)为特征的那些铀矿床,其矿化作用是由各种基体在含铀的钠质溶液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矿化产于湖北大别山西段元古界变质岩中,由湖北省区测队于1978年首次发现。矿化以富含重稀土钇为主,伴有锆、铌、钍等元素。 一、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大别群和元古界红安群天台山组。前者岩性主要是混合岩;后者为一套  相似文献   

11.
通过批试验,对高岭土吸附铀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离子强度、高岭土投加量和反应温度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高岭土对铀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岭土对溶液中铀的吸附在80h左右达到平衡;当溶液pH值为4.0~8.0时,高岭土对溶液中铀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99.94%;离子强度对其吸附效果影响甚微;高岭土对铀的吸附为吸热自发反应,高温可缩短吸附时间;铀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相关系数为0.999 4;铀吸附热力学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相关系数可达0.993 1;高岭土吸附铀主要是表面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2.
<正> 用流体包体爆裂法区分塔斯马尼亚阿伯福勒地区锡-钨矿区的矿化和无矿化石英脉阿伯福勒 Sn-W 矿区的矿化产于与泥盆纪花岗岩伴生的石英脉中。主岩是褶皱的志留系石英岩、杂砂岩和页岩,其中也产有大量成矿前的石英脉,故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钻孔岩心中,很难根据地质准则将这些无矿石英脉与不规则的矿化脉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库兹涅茨克山、外贝加尔、东萨彦岭等地的花岗岩类碱性交代岩中的金矿化,揭示出碱性交代岩中新的金矿化类型的特征。这类金矿化产于地壳的造山构造和活化构造中,赋存于花岗岩类石英-钠长石化带,与流体钠-氯或钠-氯-氟专属性的花岗岩类侵入杂岩体的形成有关。可将矿化看作是同一碱质交代作用的最后阶段。矿化以细脉浸染型的金和稀有金属矿化为主。较富的金矿化分布于交代作用带钠长石和硅化的最强地段。在成矿研究中应着重注意这类交代岩。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分布面积为20多平方公里。矿化垂直厚度为几十到数百米。这个矿床至少含有20亿吨矿化物质,其铜的平均品位为1.6%、铀的氧化物(U_3O_8)为0.06%和金为0.6克/吨。此外,还有稀土和银的富集体产出。该矿床位于阿得莱德北北西650公里的罗克斯比当斯帕斯托站,其东面25公里为开采蛋白石的安达莫卡镇(图1)。地形起伏低,主要为稳定的线状东西向沙丘,这些沙丘盖在偶尔含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模型实验,研究β-甘油磷酸钠修复含铀地下水的效果,监测厌氧培养过程中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pH值和铀浓度的变化,分析沉积物中铀的化学形态以及U (IV)的比例.结果表明:厌氧培养25d后,β-甘油磷酸钠组和甘油组的铀浓度分别从2.96,2.99mg/L降低到0.030,0.044mg/L,达到了我国《铀矿冶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GB23727-2009)》规定的排放标准.β-甘油磷酸钠作为碳源和磷源能够降低沉积物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铀的比例,并能提高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铀的比例;厌氧培养25d后,β-甘油磷酸钠组沉积物中U (IV)的比例达到了91.79%,比甘油组提高了28.82%,厌氧培养45d后,β-甘油磷酸钠组沉积物中U (IV)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而甘油组则下降了7.98%.β-甘油磷酸钠作为碳源和磷源,能够促进U (VI)的生物还原和矿化从而将铀原位固定.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描述了布尔鲁层状铜矿勘探区的地层位置和地质环境。该勘探区位于澳大利亚南部威洛兰山脉阿德累超群翁伯拉塔那群中。层状矿化产于晚元古代河  相似文献   

17.
矿床剥蚀程度的判别是寻找隐伏矿和盲矿的关键问题。在进行矿点评价时经常需要判断矿化在深部的情况如何,所发现的矿点是刚出露地表,还是剥蚀残余的矿体根部。工程揭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尽管它比较准确、直观,但需要大量投资且周期也较长。因而经济快捷地判定矿体剥蚀程度以便对深部找矿远景作出较准确的评价的方法则受  相似文献   

18.
<正> 铀-钍-铅法是最早用来测定地质年龄的放射性方法之一。在一九○七年加拿大学者波尔特伍德就开始利用铀的放射性衰变规律进行矿物年龄测定的研究,他根据铀的衰变速率和铀矿物中铀、铅的含量计算矿物的年龄,建立了化学铀-铅法(称粗铅法)。一九三五年尼尔用改进的质谱计分析了铀、钍、铅的同位素组成后,建立了同位素铀-钍-铅法。许多学者对影响年龄的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进一步改进了铀、钍、铅的测定技术,同时研究了数据处理方法,使铀-钍-铅法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铀-钍-铅法既适用于古老岩体和矿物的年龄测  相似文献   

19.
<正> 凤翩山花岗岩类侵入体为一个中白垩世的小岩株(13km~2),产于山阳地带的钨成矿区。该岩体伴生有许多脉型铜矿床,矿化特征是除电气石外,还有多金属矿化(As、Co、Bi 和W)。岩株由云闪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出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苏联各地区发现并研究了花岗岩及外貌上与正长岩相似的长石交代岩,与其有关的矿化有铍、钽—铌、锆、稀土以及萤石或冰晶石等。 它们形成一种独特的矿床成因类型(或成因组),其主要特征在有关的文献中已有描述。 长石交代岩的矿床,有的产于地台基底长期活动作用带内,少数是在有中间岩块的褶皱区。它们大部份都是分布在前寒武记的深大断裂带中,而有时则产于这种断裂带与次生共轭断裂的交叉处。成矿交代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