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样地调查比较分析了沙质海岸带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这2种重要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依照各种群在2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生态位扩展型、衰退型、敏感型和稳定型4个种群类型;天然林中的演替优势种在木麻黄林的灌木种群中已有较大数量的分布,且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但由于人工林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相对激烈,群落组成不稳定;天然林中大部分乡土树种生态位宽度较之在木麻黄林中大为增加,但除敏感型种群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雀梅藤(Sageretia thea)以外,天然林中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之在木麻黄林中有所降低,说明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天然林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竞争相对缓和。总体来看,以乡土树种为优势种的天然林生态位配置比人工林更优化,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更有意义,因此实现乡土树种与木麻黄的合理配置对建设稳定型沿海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群落8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华山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野外大量调查基础上,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等指数,对林区华山松群落中8个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值大小依次为华山松、锐齿栎、披针叶忍冬、漆树、甘肃山楂、毛栗、辽东栎和少脉椴。华山松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值最大,为0.988 8,其次是锐齿栎,为0.877 6,少脉椴最小,为0.352 9。该群落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低,表明多数种群间竞争较小。建群种华山松与其他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为0.079 1~0.101 3,而其他种群与华山松间生态位重叠值却较小,为0.015 4~0.069 0,华山松与毛栗的重叠值最大,为0.101 3,华山松与少脉椴的重叠值最小,为0.079 1。生态位相似比例在0.5以上的种群对有4对,占14.28%,分别是华山松-锐齿栎、华山松-披针叶忍冬、锐齿栎-披针叶忍冬和锐齿栎-漆树种群对,在0.5以下的有24对,占85.72%,表明群落中多数种群对资源利用的相似性程度较小。作为中国华山松的分布地之一,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具有暖...  相似文献   

3.
毛竹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生态位空间分割法,分别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测定毛竹混交林多维资源空间中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宽度及多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对多维生态位宽度的测定有较大的影响,毛竹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的多维生态位宽度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竞争力密切相关,同一生境中物种的多维生态位重叠可通过生态位分化而减少竞争,研究毛竹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对毛竹混交林营造具有指导作用.表8参24.  相似文献   

4.
用定量分析法对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种群生态位动态进行了研究.先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选择四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四个不同阶段.再以每个调查样方作为多维资源的综合资源位,用Levins 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测算不同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以及同一演替阶段内所有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它们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占绝对优势,揭示了它们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种群生态位动态较好地表征了演替过程中对应种群及生境的动态变化,尤其是优势种群的更迭.总体上,生态位较宽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大,有较多相似生态特性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也较大.群落内种群的平均生态重叠随演替逐渐增加,至中后期最高,后期略有回落,这主要由群落内种群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封育是草场恢复和重建的一种主要措施。为研究半干旱区人工封育草地植物种群生态位,以宁夏盐池县人工封育区3种不同处理方式(长期完全封育、短期完全封育、短期不完全封育)为研究对象,将封育区分为封育核心区(E区)、封育边缘区(E1区)和封育外围区(E2区),通过分析在该地区出现的27种植物种群的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揭示植物种群生态位在干旱荒漠环境下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群落稳定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核心区和外围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都是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 lljin,分别为0.832和0.810,而边缘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丝叶山苦荬Lxeris chinensis var.graminifolia,为0.742,这2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们能够很好的适应封育区的环境,并很好的利用封育区的资源,结果是它们的生态位宽度明显高于其他物种。2)对三区内不同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分析结果显示,三区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E1区〉E2区〉E区;长期的完全封育并不利于封育区内植物群落的稳定;而短期的完全封育措施比不完全封育措施更有利于植被群落的稳定。3)通过分析三区内不同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得出,E区生态位重叠最大值出现在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与臭蒿Artemisia hedinii之间,都是0.98。E1区生态位重叠最大值是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之间(0.82)。E2区生态位重叠最大的一对是草木樨状黄芪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0.99)。相关分析表明: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线性关系。生态位宽度窄的物种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反之,则较低,但并不是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6.
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20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浮叶眼子菜、莎草、藨草等占据较窄的生态位,生态位发生明显特化.苔草、海乳草、黄花蒿、赖草等占据较宽的生态位,生态位泛化比较明显.根据生态位宽度指数将湿地植物分为4个生态类群.在20个优势种群构成的380个种对中,有71个种对间表现出生态位重叠,占整个种对的18.68%.说明优势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现象并不普遍,各种群间生态位明显分离,因此不同种群利用资源的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7.
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正华  于明坚  彭传正  丁炳扬 《生态环境》2004,13(4):619-621,629
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每个样地面积为20m×20m。测度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黄山松、木荷、野漆树、甜槠等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Levins生态位宽度(Bi值)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Ba值)分别为0.7619、0.6517、0.5886、0.5384和0.9175、0.6278、0.5571、0.4377;野鸭椿的生态位宽度最小,其Bi值和Ba值分别为0.3655和0.2343。黄山松、木荷、野漆树、甜槠等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高;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黄山松、木荷、野漆树、甜槠等生态位宽度较大种群之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8.
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对宁夏人工封育草原进行野外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封育外围区、边缘区、核心区3种不同措施下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以揭示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人工封育区,重要值之和较大的为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 IIjin.),分别为689.53、455.83。外围区与边缘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均为黑沙蒿,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6、0.790,核心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生态位宽度为0.640,是人工封育区的优势种。生态位重叠计测结果表明,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和重叠对百分数表现为外围区〉核心区〉边缘区。不同封育措施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差异表明适度封育有利于草地植被恢复,但随着封育时间延长,植物的再生和幼苗的形成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9.
宁夏盐池荒漠化地区人工封育草场的植物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6年和2007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以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2007年封育区植物利种的生态位宽度及种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总体上较2006年有所降低;2006年黑沙嵩生态位宽度最大,达0.768,是06年封育区的优势种;2007年封育区的优势种为刺沙蓬和黑沙蒿,其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544、0.460;2006年和2007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指数,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2006年、2007年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寒草甸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结合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群落数量特征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高寒草甸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杂类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矮嵩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小嵩草草甸;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群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性.生态位宽度以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明显,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杂类草和矮嵩草草甸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嵩草和藏嵩草分别在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最大,且生态位越大与其他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但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类型所占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说明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在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资源的异质性是导致群落组成不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主要树种的高度生态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桂北木姜子和浙江桂在林隙内外部都占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接近的树种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大,反之则较小;在林隙内,出矾和薄叶山矾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而桂北木姜子和黄瑞木、尖叶水丝梨,浙江桂和尖叶水丝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在非林隙内,山矾和黄瑞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桂北木姜子和尖叶水丝梨、黄瑞木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表3参13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对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桐花树红树林对CU、Ph、Zn、Cd、Mn元素的吸收、累积及分布.结果表明:该林地土壤5种元素的储量关系为Mn>Zn>Ph>CU≥Cd;植物体不同部位,各元素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含量范围分别为Ch1.51~5.70、Pb1.30~10.70、Zn18.0~100.1、Cd0.04~0.23和Mn15.5~237.5(w/10-6);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Cd>Zn>Mn>Cu>Ph;群落现存生物量中,CU、Pb、Zn、Cd、Mn元素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16.56、63.30、445.05、1.14和1656.93(ρA/mg·m-2).其中,地下部分别占70.2%、81.8%、76.2%、72.2%和82.1%;林地残留物相应元素的储量分别为211.11、184.00、1941.69、6.19和22248.31(ρA/μg·m-2).  相似文献   

13.
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度级为参考坐标,应用衡量优势种群及群落结构动态的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的分享度、α—多样性及群落高度级梯度β—多样性等指标对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丝栗栲群落及其优势种群个体数、群落物种数和种对级的分享度随高度级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各高度级物种数和个体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级间失稳率显示,群落在第2、3、6、7高度级呈增长趋势,第4、5高度级呈衰退趋势,群落整体具有增长性结构;群落随高度级形成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逐渐降低,均匀度指数(J)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随高度级梯度的增加,群落相邻高度级间Whittaker指数(βw)呈上升趋势,而Mofisita—Horn指数(CMH)呈不规则地跳跃式变化,表现了共有种在群落不同高度级的数量差异。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14.
天然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间联结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 ×2 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χ2 检验、联结系数C、Ochiai 系数、Czekanowski 系数和Jaccard 系数等系列方法,测定了天然针阔混交林15 个优势种群间的总体联结关系,各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系数.研究表明: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佳.运用方差分析揭示出多物种整体间的联结关系;χ2 检验揭示出成对物种间联结的性质和程度;Ochiai、Czekanowski 和Jaccard 系数可表明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结果表明:多物种间的整体联结关系为显著的正联结;χ2 统计量检验了105 个种对,其中9 个种对呈现极显著的正联结;2 个种对为显著的正联结;4 个种对呈现显著的负联结.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间的联结关系很弱,反映出天然针阔混交林的成熟性  相似文献   

15.
南京近郊主要森林类型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累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京近郊针、阔叶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对重金属元素铬、铜、镍、铅、锌的吸收和累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在2种林分的枯落物层含量均高于灌草层和乔木层各部位,但由于乔木层生物量较大,重金属元索在2种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储存在乔...  相似文献   

16.
杉木林取代阔叶林后土壤生物学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溪后安曹下取代阔叶林的70a生杉木车产林(山坡)、32a生杉木“青年林”(山坡)及前茬阔叶林(山脊)土壤生物学活性连续2a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山脊上前茬的阔叶林相比,70a生杉木丰产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生理类群的数量减少、活性下降;土壤酶活性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内源)及添加基质的外源呼吸作用强度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腐殖质再合成程度降低.32a生杉木“青年林”土壤生物学活性下降则更为明显,说明从杉木取代阔叶林(头耕土)起,土壤生化活性及土壤肥力就存在明显下降现象,轮伐期缩短或林地连栽杉木代数增加,而不采取恢复地力措施,杉木林地地力衰退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今各国森林公园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克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发挥森林景观优势开展多种旅游项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对策,为发展我国旅游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8年(1985—1992)的试验研究,证明杉木幼林套种籽西瓜不仅提高了林分的生物生产力,而且增加了林地养分归还量,促进了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有效地防止了林地的水土流失,是一种速生高效和生态协调的山地立体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森林景观的格局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INFO 8.01、ARCVIEW 3.2和基于ARC/INFO的FRAGSTATS 3.0软件,处理了1896年、1949年和1981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分布图,并用所得到的斑块总面积、平均斑块大小、斑块密度、斑块大小变异系数、平均斑块分数维和平均形状指数对黑龙江省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和各个斑块类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896年到1981年黑龙江省森林景观的总面积急剧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加大,平均斑块大小减少,斑块间的毗连程度减弱,但是斑块的形状逐渐趋于相对规则,斑块的边界趋于简单化,所有这些表明,森林景观逐渐趋于破碎化,其中以红松的破碎化最为严重.整个森林的景观多样性和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逐渐降低.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另一原因是近一个世纪的气候变化及森林群落的自身演替,但是同人类的干扰作用相比,作用很微弱.图5表2参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