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B/T5817-2009《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已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是对GB5817-19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修订。该标准将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为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的分级指标,有助于企业加强粉尘作业场所分级管理,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也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部门对粉尘作业场所的监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劳动保护》2006,(7):92-93
一.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目前,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尘肺病患病率高发。煤炭行业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5大类,其中以粉尘危害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尘肺发病率高的原因,一是作业环境差,粉尘浓度普遍超标;二是接触粉尘工人多,患病人数总量大。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05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2005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尘肺病例13万2011例,累计…  相似文献   

3.
我国粉尘职业危害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对作业工人的危害历时已久。我国宋朝即有记载并指出,采石人所患的肺部疾病是由于“石末伤肺”所致。解放前工人的劳动安全与卫生状况无人问津,尤其是许多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在干式作业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长期接触高浓度含石英尘,因此产生了大批危重的矽肺病人。  相似文献   

4.
正地震勘探就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情况,是寻找油气田的一种最有效的勘探方法。由于大量地震勘探作业的流动人员从事接触粉尘、噪声等具有职业危害的工作,加上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当发现时其危害已不可逆转。因此,科学地认识石油地震勘探作业的职业危害,对于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职业危害与辨识辨识第一,钻井粉尘危害。在地  相似文献   

5.
煤工尘肺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粉尘,煤工尘 肺,就是矿工长期吸入 生产场所的粉尘的结 果。 煤矿工人除接触煤 尘外,还接触矽尘以及 煤矽混合粉尘。由于这 些粉尘的性质不同,尘 肺类型也不同。我国根 据工人接触粉尘的性质 来确定尘肺的类型。单 纯从事采煤作业的工 人,主要接触煤尘,所 患尘肺称煤工尘肺;单 纯从事岩石巷道掘进作 业的工人,主要接触岩石粉尘,所患尘肺称矽肺;既从事过岩石巷道掘进,又从事过采煤的混合工种工人,因为长期接触煤和岩石两种粉尘,所急尘肺称煤矽肺。肺结核是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从矽肺死者尸体检查看,结核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普遍采取的生产性粉尘检测、分级工作的程序、方法进行分析,从质量保证角度出发,指出其工作要点,从而保证生产性粉尘检测与分级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底修订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将"高危粉尘"写入该法,明确监管部门对高危粉尘作业实施特殊管理。高危粉尘,即具有较高引发尘肺病危险的粉尘,如:石棉粉尘、焊接烟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金属粉尘等。高危粉尘作业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从事接触石棉、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粉尘的作业,或者接触其他粉尘且罹患尘肺风险较高的作业。高危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  相似文献   

8.
据了解,在全国接触粉尘作业的农民工中,从事煤炭、建材、金属矿山、隧道施工等尘肺病高发行业的农民工人数超过了80%。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多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中工作,所以遭受职业病危害的现象尤为突出。特别是在生产一线,被生产性粉尘侵袭的可能性更大,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在我国,能够产生粉尘的行业与工种很多,如金属矿与非金属矿的采掘和采石业,基础建设方面的筑路、开掘隧道和地质勘探作业,玻璃制造业,耐火及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粉尘职业危害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尘对作业工人的危害历时已久.我国宋朝即有记载并指出,采石人所患的肺部疾病是由于"石末伤肺"所致.解放前工人的劳动安全与卫生状况无人问津,尤其是许多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在干式作业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长期接触高浓度含石英尘,因此产生了大批危重的矽肺病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普遍采取的生产性粉尘检测、分级工作的程序、方法进行分析 ,从质量保证角度出发 ,指出其工作要点 ,从而保证生产性粉尘检测与分级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煤矿井下工人面临的职业健康风险,采用特征化分析和货币化法,提出煤矿井下不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井下主要作业场所进行划分,收集各作业场所粉尘、噪声和热环境的清单数据,进行特征化分析,将粉尘、噪声和热环境对工人的健康风险影响量化,最后进行货币化,使评价结果赋予经济意义。结果表明:平煤某矿的职业健康风险为715.47万元,主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回采、掘进、煤仓口、锚喷作业点和胶带运输转载,评价结果可为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业场所、生产线上,原料或产品的运输贮存中所产生的各种粉尘,如粮食粉尘、纤维粉尘、药物粉尘、化学药品粉尘、金属粉尘、矿物粉尘等上千种粉尘,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随着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粉末工艺的广泛应用,各种粉爆事故不断发生,粉尘爆炸危害性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粉尘防爆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王铭珍 《安全》1996,17(5):20-21
作业环境与火灾王铭珍近年来,我国各地先后发生多起多人死亡的大火。有的在一场火灾中就死亡数十人,乃至上百人。1987年3月15日,黑龙江省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死亡57人。1990年5月8日,黑龙江省鸡西市矿务局发生火灾,死亡80人。1991年5月31...  相似文献   

15.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引入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指标研究粉尘、毒物和噪声作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致病风险的差异,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建立了多种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管理部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以及企业自我分级管理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生产中,从事铸造作业的人员相当多。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多种职业危害同时存在,其中粉尘是分布最广,接触人数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一种职业危害。铸造粉尘组成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游离二氧化硅,其表面还吸附着大量毒物,如SO_2、多环芳烃、重金属及其氧化物等。国外大量研究报告表明,铸造粉尘不仅能引起尘肺,而且与铸工肺癌有密切关系。为了加强预防工作,保护工人健康,建议: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危害是火电厂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据调查,目前火电厂大约有20%-30%的职工暴露在强噪声条件下从事生产与施工,主要生产设备如球磨机、给水泵等噪声强度可达100-114dB(A)。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火电厂噪声作业环境,本文运用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方法对火电厂作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对火电厂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对工业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将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19.
尘肺病是目前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近几年采,煤矿综合防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后,通过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及乡镇煤矿停产整顿,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防尘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防尘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防尘设施,普遍开展了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率得到一定控制。但由于煤炭开采环境条件差、产尘环节多、粉尘治理难度大、对粉尘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粉尘危害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和保障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根据煤矿井下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和对井下空气污染的状况,提出针对井下各产尘源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法,通过对粉尘污染的治理,改善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矿工职业病发病率和事故率,提高煤矿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