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目前其理论和方法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公路建设项目为主,进一步完善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评价原则,同时制订了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并以深汕高速公路东段作为实例进行了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2.
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环境影响评价概念首次提出。美国在1969年通过立法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迄今,环境影响评价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70年代中期,一些欧美国家认识到单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开始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规划层次;到80年代初期,又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扩展到政策层次,80年代末,战略环境评价(SEA)应运而生,并开始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接受。至此,第二代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逐渐形成。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战略转移,是指对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的…  相似文献   

3.
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董常晖  徐燕 《交通环保》2004,25(1):44-47
总结了许多专家学者在公路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和公路建设的累积效应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和建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全面建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制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宇  刘长兵 《交通环保》1999,20(1):5-7,17
在综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法制化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现有评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制定我国环境评价的必要性,进而从完善评价的监督机制和环评技术导则系统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全面建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香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评价程序,总结了香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为中国内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议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基本概念、在我国的研究进展、在美国的研究、发展和立法状况,以及在其它地区和组织的研究和实践,说明了开展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要求,是新时期强化监督与管理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关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结合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对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比较。通过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和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指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并就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研究对象、管理体系、技术特点、方法体系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区别做了明确阐述,指出战略环境评价在操作上应注意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及联系,明确了二者的层次关系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继续和深入,是根据环保法规对已投产使用的建设项目进行验证和评价,是环境整体评价的重要环节。总结了国内外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过程,关于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仍在不断进行深化和发展,以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为例,介绍了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在北部湾油田开发工程中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和意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不同作用和目的,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该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客观分析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史、现有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主要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存在的规划环评滞后、监管环节薄弱、公众参与不足以及队伍能力欠缺等主要问题。结合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特点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未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应该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即通过确立环境目标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完善空间规划体系为规划环评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来促进环保措施落实,通过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来提高环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全国公路项目建设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为切实做好公路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就构建公路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内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甘肃庆阳地区某油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论述了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重点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旨在技术上推动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行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风险评价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是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过程,属于战略影响评价范畴,需要解决区域内项目布局、规模等问题.规划环评中的风险评价应同规划环评的目标相对应,即从源头上对规划中涉及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或减缓风险的方案.比较了规划环评风险评价和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后指出,规划环评中风险评价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对风险源的识别和分析,为整个区域内项目的布局、规模以及土地利用提供合理指导,并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反馈.总结了风险评价用于规划环评中的特点及其与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在步骤上的异同,并以平顶山化工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风险评价的内容为例,对风险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平顶山的风险源对周围地区有一定影响,应考虑部分地区的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的青藏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改建完善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凝练出以Landsat7 ETM+、Landsat5 TM、Geoeye等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光谱差值法和目视判读法等方法,对施工前后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并构建干扰斑块数量、干扰强度和干扰幅度等评价大型线性工程施工期干扰强度的新指标和新思路.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高寒草甸向裸地或建筑的转变,同时也提取出少量植被恢复斑块.变化斑块集中分布在公路两侧10~50m范围内,对区域干扰幅度较小.通过工程监理与实地考察数据的验证,该方法能准确提取评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斑块,提出的干扰指标能有效提高变化信息的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4.
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南方多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生态问题,全面考虑水土流失点、正确预测水土流失量、切实可行地提出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水土防护措施,是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南方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评价时,应选择最佳预测时段并划分不同的预测区,优先选用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从而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应从水土流失防护角度筛选最佳的公路设计方案,将水土保持体现在各项具体的工程措施中,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公路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后评价的概念和目的的讨论,对声环境后评价的主要内容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后评价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声环境后评价的监测与调查和验证分析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深汕西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后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清洁生产战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推进生态建设项目环评、做好环境风险评价和规划环评、完善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和制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公众参与制度可操作性不强,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可供选择方案缺失,违法成本过低,未批先建现象严重。在对这些主要问题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措施,以便更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规划评估与考核是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展、督促各方实施规划以及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探讨总结国内外公共部门规划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与考核工作的进展与经验基础上,分析归纳规划实施绩效的一般评估与考核方法,并结合《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与终期考核具体实践,对未来环境保护规划的评估与考核工作提出了4条建议:(1)进一步加强评估考核的体制建设;(2)提高定性评估技术水平;(3)研讨评估技术的实际应用;(4)工程设施领域的评估内容应从重建设转向重运营。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已经实施了30多年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中总体效果不佳。本文剖析了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效果的对策,以期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市政专项规划环评中存在的评价难以早期介入、规划内涵把握不准确、评价环节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对市政专项规划环评的评价模式、人员配置、逻辑主线和内容侧重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提倡多学科专业人员合理搭配的混合评价模式,并建议将“选源评价→选站评价→选线评价”作为评价的逻辑主线,将选潭和选站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最后以深圳市填海造地填料系统布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介绍了市政专项规划环评的具体煽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