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全面战略部署。报告还特别强调,“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宣教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同时也为环境宣教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管理》2013,(4):47-47
7月31日,由环境保护部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首次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工作在京正式启动,同时,腾讯公益频道“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网上调查问卷系统”也正式开通。本次调查是北京市环保局、腾讯公益频道和全国众多大学生环保社团联合支持的首次全国性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项目,旨在客观反映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水平以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系统关于环境保护的政治意愿和行动部署的集合,包括了“国家意愿”和“国家行动”两个方面。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需要强大的国家意志,因为历史性转变所强调的三个对策——提高环境保护意愿、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强环境监管都需要国家的强力行动。强化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也是强化环境保护的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行动。因此,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点突破口是在国家层面。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13,(1):144-144
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多年来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节约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4年成为“市级绿色学校”,2012年12月被环保部宣教中心和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的殊荣。  相似文献   

6.
汪树东 《绿叶》2012,(5):51-57
若想让人类文明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文学必须接受生态意识的浸润,实现看护大地、叩问灵性的功能。中国当代生态文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颇为坎坷而曲折,改革开放前,中国当代作家还没有创作生态文学的自觉意识,较早地呈现出生态意识的是80年代一些志在反思历史的知青小说,到了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生态文学作品体裁齐备,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不过,当前中国生态文学还存在模式化写作的局限,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冲突的复杂情况,对人性的矛盾状态缺乏洞察。  相似文献   

7.
盖光 《绿叶》2014,(4):21-25
正环境意识需以生态意识为基础,且由家园意识、生成意识、过程意识、公共意识、代际意识及未来意识等多样合成。其趋近环境公平与正义,是人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当其引导环境公共策略的培育及公众自信力的养成时,就必然走进人们的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必然会激发公众的优存热情,提升自信额度,促使人类自警、内省,也助推"情理"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长期的“滥砍滥伐”、“滥采乱挖”、“非法盗猎”、“非法开采”、“淘金”等,造成西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快、水资源短缺、森林面积锐减等。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西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其本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了解西部地区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本课题组于2002年6月对西部地区(陕西、甘肃、青海)的中小学生环境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以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得到西部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状况,并将其与…  相似文献   

9.
关音 《环境教育》2012,(4):59-61
环保NGO的活动与公众在参与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公众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也深化了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提高了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持续恶化、危害公共健康的沉重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常常见诸报端,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要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城乡学校各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新《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  相似文献   

12.
王行坤 《绿叶》2011,(6):56-63
"历史的终结"之后,我们都被抛入了全球资本主义这个装置之中,想象不出资本主义生产之外的替代性逻辑——直到生态危机的爆发。生态危机真正让所有人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可能导致人类历史的真正终结。但是当下的生态意识却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的质疑,反倒成了一种虚假意识。于是,如何确立一种新的生态意识,从而提出一种替代性的发展方案,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舜耕小学是山东省一所优秀的省级“绿色学校”。近年来,学校以“环境、人口、健康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项目为依托,以“小学生态教育与教育生态”研究课题为抓手,以培养孩子的环境情感、环境意识、环境责任为重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传播绿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省成为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继而成为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将引领和带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福建省南平市是福建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闽江源头,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为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与当下初高中教育仍然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密切相关。建议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持续青春动力,培养国家资源环境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5.
范新萍 《环境教育》2008,(10):33-34
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日益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生态文明”越来越受人重视。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以载道,在现代社会,这个“道”自然也包含“生态道德”。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编者在选取题材时,高瞻远瞩,有意在各个年级的不同层面上渗透了“生态道德”教育的素材。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列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生态平衡意识,把尊重自然作为终极的道德态度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意识的增强 ,环境质量的提高 ,离不开环境教育。渗透环境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 ,但过去多局限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中。不少人认为数学学科难于找到知识渗透点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大纲(1995年6月版)没有明确提出渗透环境意识教育 ,但初中代数、几何各册中都不乏环境意识教育材料。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作用 ,把握住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17.
张玉林 《环境教育》2008,(10):29-30
秦皇岛市以环境宣传教育为生态文明传播途径,把当前和未来政企决策层、环境管理者作为全民环境宣传教育重点目标人群,探索实践“三向、三体、三结合”模式,在不断深化与拓展中增强了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8.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活动和我们青少年密切相关,也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必须做到的事隋,因此努力建设“节能环保型学校”,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师生做环保的宣传员、绿化校园的美容师,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师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环保节约习惯,促进学校更决更好发展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环保小花絮     
《环境教育》2008,(4):16-16
融化的冰川 这款杯子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而实际上,它外层的冰川图案是由热感应涂料绘制的。当热水被倒入杯子中时,冰川就会从杯子上消失,只剩下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展示创意的同时,也警示人们全球变暖将会带来的后果,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宋运来 《环境教育》2000,(2):12-12,14
所谓“生态德育”是一种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 ,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生态道德包括人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生物生息繁衍的态度等内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 ,我们在利用“漫画”进行高年级作文教学时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读画 ,提高生态道德意识漫画以其强烈的讽刺性、幽默性、教育性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弦 ,为学生所喜爱。作文前 ,我们首先精选具有环保题材内容的“漫画” ,让学生去读画。如漫画《大猫死了》、《鱼儿也得打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