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座落在南美洲的东北部。6月3日至14日在这里正召开着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6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与会,其中约有近百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各国际组织、非政府团体、各私营企业也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把环境问题提上议程,向全世界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从此,揭开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序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只求发展,不重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生存危机四伏,虽然人类为保护这个“唯一的地  相似文献   

2.
1972年由联合国在瑞典斯得哥尔摩召开的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至今“世界环境日”活动已踏入了第25个年头,9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旨在使地球成为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息繁衍,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3.
国际儿童环境会议见闻刘木廷去年,我有幸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在英国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儿童环境会议。来自五大洲85个国家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国环境教育的经验,我从中看到了──各国环境教育的“不等式”会议期间,北美、西欧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积极宣传世...  相似文献   

4.
前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这是1996年8月21日-24日在乌鲁木齐新疆科技馆召开的“中国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会议”提出的会议口号。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O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  相似文献   

5.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联合国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后,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5日是第25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3年6月5日,人类迎来了第  相似文献   

7.
郭菁 《环境教育》2008,(10):18-21
1972年6月,113个国家的代表会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伟大号召。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之后,“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传遍了全世界,人类开始从愚昧中觉醒,开始关注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这次会议对人类的影响可以说是环境宣传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环境技术》2003,21(3)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 194 6年 10月 14日至 2 6日 ,中、英、美、法、苏的二十五个国家的六十四名代表集会于伦敦 ,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 194 7年 2月 2 3日 ,ISO章程得到 1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的认可 ,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参加194 6年 10月 14日伦敦会议的 2 5个国家 ,为ISO的创始人。ISO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甲级咨询组织和贸发理事会综合级 (即最高级 )咨询组织。此外 ,ISO还与 6 0 0多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协作关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目的和宗旨是 :“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9.
环保小百科     
《环境教育》2005,(6):34-35
“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7,(12):42
2007亚洲环境执法论坛12月13日在北京市开幕。亚洲环境守法与执法网络成立于2005年,是一个推进亚洲国家环境执法交流与合作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我国是10个成员国之一。本次论坛共由13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的15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