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对日本深井内白垩系和第三系泥质岩中粘土矿物、沸石类和二氧化硅矿物的成岩转变作了研究。这些矿物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转变如下。粘土矿物为蒙脱石→蒙脱石-伊利石混合层矿物→伊利石;沸石类为火山玻璃→斜发沸石→片沸石和(或)方沸石→浊沸石和(或)钠长石;而二氧化硅矿物则为非品质二  相似文献   

2.
斜发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斜发沸石是一种廉价矿物,经改性后可有效去除废水中氨氮、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砷及放射性物质,并可用作杀菌剂。文章简述了天然斜发沸石的主要改性技术,并着重论述了近年来天然斜发沸石及各种改性斜发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动态。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探讨了目前应用斜发沸石处理废水时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降低我国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给公众的健康带来的危害,本研究以渗透反应墙为处理地下水六价铬污染的主要方法,沸石和零价铁为反应材料,结合沸石虽价格低廉,但经长时间运行后吸附的六价铬有可能发生解吸,零价铁虽能完全去除六价铬但成本很高的特点,研发出了斜发沸石和零价铁的复合材料,以作为渗透反应墙的填充材料.研发主要分三个步骤:1)遴选出吸附效果较好的斜发沸石;2)确定最优表面活性剂及最优施用浓度;3)确定沸石与零价铁的复合工艺方法.最终方案为斜发沸石、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还原铁粉、斜发沸石粉和超纯水按比例均匀混合后加热至90℃.由此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和便于装填的形状,生产成本也比较低廉,可以作为修复六价铬污染的反应墙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4.
沸石的载铁改性及饮用水除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避免使用含铝材料,采用新方法制得载铁改性斜发沸石,并通过一系列静态及动态试验对其除氟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性活化的斜发沸石滤料的除氟容量(DC)得到显著提高,静态达0.665 mg/g,动态达0.2 mg/g,分别约为原沸石除氟容量(0.03 mg/g)的20和7倍.载铁改性斜发沸石对F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其最适pH为6~7,氟吸附速率快,再生稳定;同时其也能高效去除饮用水中的锰离子,除锰容量(MRC)达2.442 mg/g.对高氟地下水的处理效果证明,该滤料不仅降氟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而且具有再生简易、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Na型斜发沸石去除水中铁锰及其再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种简单、有效、应用性强的地下水除铁锰方法,研究了Na型斜发沸石除铁锰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再生方法.研究表明Na型斜发沸石对Fe(Ⅱ)和Mn(Ⅱ)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对Fe(Ⅱ)和Mn(Ⅱ)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达4.00 mg/g和3.50 mg/g;且吸附速率快,吸附动力学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较好描述Bio-F吸附Fe(Ⅱ)(R2=0.981 4)及Mn(Ⅱ)(R2=0.989 9)的过程.该吸附剂在pH6~7范围内可保持90%以上吸附Fe(Ⅱ)和Mn(Ⅱ)的能力.Na型斜发沸石可用15%的NaCl溶液再生,10次再生实验证明其吸附容量可保持100%,研究表明该方法用于高铁锰饮用水处理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同步脱氮除磷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钙型天然斜发沸石为试验材料进行废水同步脱氮除磷特性研究,考察反应时间,沸石投加量,pH,温度及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对斜发沸石同步去除氨氮和磷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沸石投加量为250 g/L,pH为7.0~9.0,温度为25 ℃,吸附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6%,对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pH对钙型天然斜发沸石除磷效果影响显著,但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当pH由3.0升至5.0时,磷的去除率由54%降低至43%,吸附作用是磷的主导去除机制;当pH由5.0升至8.0时,磷的去除率迅速升高,化学沉淀逐渐成为磷的主导去除机制;pH为8.0以上时,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废水有机物对钙型天然斜发沸石去除磷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柠檬酸的加入使磷的去除率降低16%,显著抑制了磷的去除;腐殖酸的加入仅使磷的去除率降低3%,影响甚小. 柠檬酸和腐殖酸的加入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均较小(低于3%).   相似文献   

7.
新疆阿尔泰地区原生金矿的围岩蚀变较发育,且不同类型金矿床同时具有相同特征的围岩蚀变类型。多数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矿体或断裂面向两例呈对称分布。金矿化一般随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的增强而增强。围岩蚀变是成矿流体、围岩和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金矿化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类型的围岩蚀变则是成矿流体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演化的产物,正是这种成矿流体沿破碎带活动,形成一个由高温到低温的蚀变类型组合及与之相应的围岩蚀变分带。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l-、F-共存时Na型斜发沸石对废水中Cu2 交换量及废水深度净化率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经NH4 Cl预处理 ,NaCl改性的Na型斜发沸石深度净化工业废水中Cu2 时 ,可以忽略Cl-、F-共阴离子及其温度通常变化对Na Cu2 水热交换量的影响 ,废水的深度净化率可达 97%以上 ,而Na型沸石的阳离子交换率仅达 8% .因此在工业废水的治理中Na型斜发沸石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然斜发沸石对溶液中NH4+的物化作用机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择中国浙江缙云天然斜发沸石为试验材料,以摇床试验和离子跟踪监测,研究了斜发沸石对溶质NH4+的物化作用机理.在天然斜发沸石对溶液中NH4+的作用过程中,离子交换作用决定了NH4+的全部转移量,沸石晶体内Na+和Ca2+与溶液中NH4+的交换量占总离子交换量的97%以上.对于粒径1.0~3.2mm的沸石,交换反应前3h时可完成83%的Na+交换量和50%的Ca2+交换量.  相似文献   

10.
<正> 研究科伊塔什、梁加尔、英吉奇卡和哈桑捷帕稀有金属矿床或矿化的接触带大理岩热发光和爆裂特点,其目的在于寻找盲矿体。下面就以梁加尔矿床为例,阐明这些研究的情况。该矿床赋存在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之间的接触带内。在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以及局部遭受岩浆期后蚀变作用下,随着方  相似文献   

11.
热水环境中Na+活化斜发沸石吸附钙离子除硬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以Na+活化天然斜发沸石为吸附剂模拟研究其在工业热水环境中对钙离子(Ca2+)吸附除硬,考察了吸附剂的活化/再生条件、溶液p H等影响因素,并对Ca2+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该吸附过程具有准二级动力学特征且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2温度升高可有效提升Ca2+吸附效率,而对其最大吸附量影响较小;3过程属化学吸附且为自发、吸热的熵增反应;4建议溶液p H控制在6~10之间,且当初始Ca2+浓度小于20 mg·L-1时活化斜发沸石可再生高效使用9次以上.研究证明活化斜发沸石是一种工业热能动力系统高温在线除硬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位于阿尔泰克兰海西褶皱带玛尔卡库里大断裂的西南侧,西与苏联矿区阿尔泰之列宁诺戈尔斯克—孜里亚诺夫斯克构造成矿亚带相接。地层为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浅变质岩,大致呈南北走向的长条状分布在三个斜长花岗岩侵入体之间,并有许多钠长斑岩岩脉穿插。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向西倾斜。金矿体赋存在沿断裂带侵入于灰岩中的石英钠长岩(或钠长石化斜长花岗岩)中。蚀变围岩主要为千糜岩化、白云母化的石英钠长岩。石英脉中金的品位虽然较高,但工业储量主要赋存于蚀变围岩中。自然金主要以显微和次显微状独立矿物被包裹于黄铁矿等矿物中,成色很高(932—967),其中的少量元素为银、汞和铋。为与斜长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万载县野猫冲铜矿床为中低温热液(成矿流体)沿构造破碎带蚀变-蚀变岩型铜矿床。在地表地质调查、钻孔岩芯考察及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野猫冲铜矿控矿构造进行详细研究,表明北东东向大型叠瓦状推(滑)覆构造控制矿区内各地质单元的延深与展布,北东向韧性剪切变形带控制矿区铜金矿体的展布,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韧性剪切断裂之间的次级层间破碎带和小断裂带内,带内发育较强的动热变质,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发育。矿石以黄铜矿为主,贫硫,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改造的特点。上栗-潭埠-宜丰断裂带自西至东已发现20余处铜多金属矿床(点),显示该带具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石墨矿床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马斜石墨矿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构造。结果表明:马斜矿区石墨矿床产出Ⅰ和Ⅱ号矿体,Ⅰ号石墨矿体固定碳平均含量为8.24%,Ⅱ号石墨矿体固定碳平均含量为6.81%,石墨矿体呈现富碳高铝特征;马斜矿区石墨矿床为鳞片状石墨,矿石结构类型有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交代破碎结构和包含结构;石墨矿的原岩为炭质泥岩,在吕梁期经高温中压型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后,炭质泥岩中的有机质在还原条件下发生脱氧、脱氢反应后形成鳞片状石墨。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银山矿床规模不同的矿体、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以轻稀土富集型 ,无Ce异常 ,强烈的Eu正异常而显著地区别于赋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造成围岩的稀土总量升高 12 .1%~ 5 2 .4%,轻重稀土比值降低 ,但紧邻矿体的稀土含量则低于原岩。导致围岩稀土总量升高有两个因素 :(1)通过热液蚀变作用带入了稀土元素 ;(2 )体系主元素 (Si)质量迁移而造成稀土元素出现表观浓缩。其中以前者为主导因素。矿体的接触带及其紧邻处的蚀变围岩的REE含量明显偏低 ,主要因出现大量石英或石英 +硫化物等矿物的显微脉体 (脉幅 3~ 8μm)而被稀释 ,是一种表观亏损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矿体越大 ,其围岩REE被“稀释”越明显 ,涉及的范围越大 ,REE特征可能是一种潜在有效的找矿勘探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苏北闵桥含油玄武岩中粘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北闵桥地区含油玄武岩的主要次生蚀变粘土矿物为:皂石,绿泥石,蒙脱石,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高岭石,方沸石等,不同类型的玄武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不同,最具特征的组合为:致密玄武岩-皂石(为主)+其它矿物;淬碎玄武岩-蒙脱石(为主)+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高岭石,碎裂玄武岩-皂石(为主)+绿泥石+方沸石,蚀变玄武岩中,随着蚀变作用由弱到强,这些粘土矿物可以分成四个带,皂石带-绿泥石带-蒙脱石带-高岭石带,这种分带性与夏威夷玄武岩中热液成因的粘土矿物的分布性具有可比性,在一个玄武岩岩流单元不同部位,特征粘土矿物为:底部-蒙脱石;中倍位-皂石,顶部位-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风化带特征粘土矿物为蒙脱石,少量高岭石,本文还对利用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在玄武岩含油性,古地理及古环境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根据契利安—安第斯(Chilcan And-es)地区近年来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Arm-brust 等(1971)和 Oyarzun(1971,1974认为 Rb 和 Sr 是产于蚀变安山岩和玄武岩中斑岩铜矿床的潜在指示剂,但后者发现这对于蚀变花岗岩侵入体作地球化学对比不太适合。Warren 等(1974)提出把 Ba 和 Sr 作为寻找火山岩中矿体的地球化学手段。这些应用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学根据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某些类型的热液蚀变中 Rb 的普遍富集和 Sr 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克尔艾迪生——阿伯蒂比带中的一个大型太古代脉金矿床,位于紧靠区域性构造破裂——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南面的一个滑石-碳酸盐和绿泥石-碳酸盐岩带中。残余的火山结构连同活动性比较低的特征元素的比值表明,矿体的围岩原来大多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石及其派生的碎屑岩。 CO_2与碱金属饱和指数移动平均值的投影与金丰度变化的惊人一致,说明金的富集作用与热液蚀变有成因联系。就大范围来说,金富集在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以南,就细部来说,富集在碳酸盐-白云母型蚀变和碳酸盐-钠长石型蚀变之间的过渡带中。 金富集在柯克兰莱克断层带的一侧被认为是由氧化态梯度变化产生的交代分带所造成的,贵金属富集在还原的一侧。柯克兰莱克-拉尔德莱克断层带南面的蚀变类型分带代表了与外生流体的成分相适应的、连续而逐渐加深的岩石变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连续产生的断裂组合和矿脉有着相同的蚀变型式,因此,流入的热液流体的成分看来在整个时期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 克尔艾迪生矿山的金矿化及其邻近的蚀变晕被解释为周期性出现的水力压裂、流体渗透及其与岩石的局部反应所造成的结果。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使流体的成分发生了侧向变化,导致了金的富集(这可能是由于pH值梯度变化的缘故),使金优先富集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静态摇床试验研究了天然斜发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特性,以及沸石投加量和外加金属阳离子对其快速吸附氨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最大吸附量为12.903mgg;沸石粒径减小,有利于沸石对氨氮的交换吸附,不同粒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过程;斜发沸石中与氨氮进行离子交换的阳离子主要为Na+,其次为Ca2+,随着吸附氨氮浓度的升高或吸附时间的延长,Na+与NH4+吸附去除量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而Ca2+的比值呈上升趋势。沸石投加量与氨氮去除率和沸石释放至水中的总金属阳离子浓度成正比,随着投加量增加Na+与NH4+吸附去除量的比值由1.222增至1.383;溶液中分别加入40mgL的K+,Na+,Ca2+,Mg2+4种离子,对沸石吸附氨氮产生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K+Ca2+Na+Mg2+。  相似文献   

20.
几种天然多孔矿物对钾肥的吸附及缓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Cl为钾源、斜发沸石、膨润土和凹凸棒石粘土3种天然多孔矿物为缓释载体,进行矿物对钾肥的吸附性能和缓释效果研究。探讨了吸附时间、K+初始浓度与吸附量的关系,确定出K+吸附量最大时的K+初始浓度。用pH=5的HCl溶液和(Ca2++Mg2+)浓度为1.6、3.2、6.4、12.8、19.2、25.6 mmol/L的混合溶液对各矿物缓释肥进行解吸。结果表明:各矿物对K+的吸附在30 min内达到平衡。斜发沸石、膨润土和凹凸棒石粘土对K+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4.53 mg/g、21.38 mg/g和13.97 mg/g。斜发沸石和膨润土对K+的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凹凸棒石粘土对K+的吸附曲线总体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pH=5的HCl溶液对K+的解吸量最小,随解吸溶液中(Ca2++Mg2+)浓度增加,解吸量增大,解吸速率远小于吸附速率。斜发沸石的固钾能力最强,凹凸棒石粘土次之,膨润土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