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习作教学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感悟生活中存在的美感,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如何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作文,学生望而却步,教师绞尽脑汁。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立意到布局行文,费尽唇舌,但学生作文依然是空话连篇,空洞无物,让人失望。看到那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此中怎么也寻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原因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了学生个性,忽视了习作教学中对学生个性表达的尊重。因此,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措并举,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  相似文献   

3.
感之于心,发乎于情。作文教学要凸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学生的真切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认识,挖掘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走个性化发展的习作之路,让习作成为学生宣泄情感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生习作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积聚习作情感,掌握习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最能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写作能力。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关注生活,激活学生习作,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关注生活,找准源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丰富的大书。作文指导不只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更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说会写,为终生学习、生活、工作服务,因此,习作教学必须讲究实效性。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二、创设情境,让习作成为学生的快乐;三、"模仿"对于小学生学习作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标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根据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贴近农村生活,写好作文呢?一、激发习作情趣农村有着广袤的天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发挥身边的优势,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将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与教材进行有机地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常常被教师称为"难啃的骨头"。教师认为习作难以指导,而学生则认为习作无话可写,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因此,习作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始终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至今让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那么,目前习作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这些问题呢?一、对学生的习作常规缺乏严格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不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习作的写作技巧,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给小学习作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儿童视野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其独特内涵,从认知论和社会文化观的角度思考儿童语言的习得与运用,习作可以定义为是经由认知发现生活,在语言的交往与习得中回归生活、丰盈生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解决"无米之炊"需要丰富的积累,关键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积累。学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每节课都不会雷同,蕴藏着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教师如果建构起学科间融洽的作文教学体系,那么学生的习作题材将有不竭的源泉。一、捏一捏、画一画,从美术课中寻"米"从远古的"题画诗",近代的"连环画",到现在的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的。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两点:小学习作指导不仅要生活化,还要注重不断积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坚持做下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习作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与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习作,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习作评价怎么来进行呢?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同样如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一本多彩的书,"放养",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自觉主动去观察;"牵手",可以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养料,丰盈知识储备;"体验",可以让学生在酸甜苦乐中变得更感性。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学生的生活面不如城市学生广,习作的素材不如城市学生丰富,但对农村独有的自然风景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丰富的习作材料弃之不用,造成习作素材的匮乏。为此,我在教学中设法将学生的看法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以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生活,发现作文,发现素材。一、干家务,找乐趣为开辟学生的习作天地,我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积累素材。1.跟家人一起劳动。现在的农村学生生活变化大,已经很难对  相似文献   

18.
习作讲评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习作讲评课目标庞杂,主体单一,方法笼统,效果甚微。本文尝试从变"设法挑刺"为"赏识激励";变"漫天撒网"为"重点捕捉";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演一台戏"等方面重点突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让习作讲评课上出实效,彰显智趣。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习作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改进指导方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一、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学段目标不明,任意拔高,降低学生习作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第一学段的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写话",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为"习作"。为了降低学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0):184-185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写起作文也只干巴巴,没有生动和通顺的语言,主要原因是作文与生活脱节,教师没有在指导前让学生"一文一察",即先通过活动、绘画、参观、游戏,或对文本作细致观察、体验,所以,要培养学生爱写作的良好习惯,必须让学生有题材,有内容可写。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作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活动、导学自察,画画、表演、游戏、讨论交流,写好文章后,展示、表扬。这样学生才能对习作有信心。久而久之,逐渐乐于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