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在国内已广泛应用,其中合建式曝气沉淀池占有很大比重.这种池的特点是建材耗量少,充氧效果好,动力省,由于回流污泥量大,对维持生物活性很有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沉淀区不稳定,澄清效果差,严重时出现蘑菇状翻泥,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并且给运转管理带来了很  相似文献   

2.
炼油废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炼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气浮池中 ,取消多孔集水管 ,增设导水集泥斜板 ,将隔墙斜置 ,改顺水流刮渣为逆水流刮渣 ;在曝气沉淀池中 ,改池底中央进水为沿回流缝多点进水 ,改周边集水槽出水为径向集水槽出水 ;将活性炭回转再生炉改造为立式移动床。运行表明 ,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从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改进以及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纤维球-砂直接过滤的积泥形态,它包括宏观和微观形态以及积泥和剩余积泥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炼油废水处理设施的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炼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气浮池中,取消多孔集水管,增设导水集泥斜板,将隔墙斜置,改顺水流刮渣为逆水流刮渣;在曝气沉淀池中,改池底中央进水为沿回流缝多点进水,改周边集水槽出水为径向集水槽出水;将活性炭回转再生炉改造为立式移动床。运行表明,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从设计,运行控制参数的改进以及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矩形池如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其排泥方法一般用刮泥机将污泥刮至方锥形泥斗,定期排除泥量;小型矩形池可不用刮泥机,直接采用多斗人工或PLC编程定期排泥。无论哪种排泥都存在泥斗/控制阀门/阀门井数量多、操作不便的弊端。将泥斗改为泥槽,主要探讨了用单管排泥代替多斗多管排泥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ICEAS(IntermittentCycleExtendedAerationSystem间隙性循环延时曝气系统)法是一种近年来被广为采用的高效水处理方法,它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的区别在于它集曝气池和沉淀池为一体,处理呈间隙性循环状态,是一种改良的SBR法。采用ICEAS法处理饮料生产废水,可使废水中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90%以上。其工艺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连续进水间隙出水的改良批式处理系统;二是反应池和沉淀地合二为一,降低了土建费用;三是在沉淀和出水阶段,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产泥率较低;四是在完全静止的状态下易于活性污泥沉降。用ICEAS…  相似文献   

7.
曝气和pH对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氮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宽  刘波  王国祥  杜旭  凌芬  周锋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553-3558
以城市重污染河道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不同曝气方式(水曝气和泥曝气)、上覆水初始pH(自然状态pH=7和pH=11)对城市污染河道底泥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曝气+pH11方式对城市重污染河道上覆水、间隙水中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0.03%和44.66%;泥曝气+pH7方式对上覆水、间隙水、底泥中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4.31%、84.07%和68.29%;底泥pH与上覆水总氮浓度呈正相关(p<0.05);泥曝气+pH11方式使底泥含水率、烧失率明显升高,继而影响各形态氮在泥水系统中的赋存,其中底泥吸附态氨氮含量与底泥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间隙水可溶态氨氮浓度与底泥烧失率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高效沉淀池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其表面负荷是沉淀效率的关键指标。为将实际工程表面负荷稳定提升到12 m·h-1,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优化了高效沉淀池的负荷。结果表明,污泥特性和几何构型的协同关系是提高沉淀池表面负荷的关键。宽下降区、长挡墙有利于提升流场的均匀性,但远端出水堰的污泥流失风险限制了表面负荷提升。优化的挡墙长度、上升区/下降区(1/2.65)之比等几何构型特征,能够减少积泥斗污泥扰动,改善总体流场均匀性,从而将表面负荷提高到11~12 m·h-1。污泥沉淀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和流动本构认识不足,限制了表面负荷的进一步提升。上述结果提升了高效沉淀池工程负荷,深化了对高效沉淀池流态的认识,亦为污水处理系统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运行优化工具及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银川市某水厂为例,评估高效絮凝沉淀池与翻板滤池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高效絮凝沉淀池与翻板滤池组合工艺能够适应较大水质波动,具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其浊度去除率和高锰酸盐指数(以CODMn计)去除率较高,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通过调整排泥量和污泥回流比,能够有效解决沉淀池泥位超标问题。根据翻板滤池的过滤负荷和滤水阀门的开度调整反冲洗周期,能够提高过滤效率,节约电耗。少量无烟煤滤料的流失对翻板滤池出水浊度无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低温低浊水处理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和工程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化池连续曝气过程中氧转移率低的问题,结合污水处理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盘式微孔曝气器脉冲式充氧方法来提高氧的转移率。通过4组不同类型的盘式微孔曝气器分别在脉冲式和连续曝气下的实验对比发现,脉冲式曝气产生的是气泡簇,对生成的气泡进行图像统计分析,得出同一区域范围内脉冲式曝气生成的气泡数量多、平均直径小。实验数据分析显示,脉冲式曝气达到氧饱和所需的时间较连续曝气方式增加了10%左右,但氧的利用率增加了50%以上,且动力效率提高了28%以上。脉冲式曝气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氧的利用率,节约能耗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充氧效果,为活性污泥好氧生化处理系统工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计算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场,并和理想沉淀池关于速度分布假定进行了比较,指出关于理想沉淀池的速度假定并不一定十分符合实际,这是造成我国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给出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求曝气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装置研究了活性污泥好氧阶段曝气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松散束缚型胞外聚合物(LB-EPS)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曝气强度增加,活性污泥中LB-EPS含量逐渐升高。(2)活性污泥LB-EPS中,蛋白质为其最主要成分,其次为多糖,腐殖酸所占比例最小,多糖含量及比例均随曝气强度的上升而增大,蛋白质和腐殖酸含量受曝气强度影响不大。(3)曝气强度为40、80、120L/h,污泥体积指数(SVI)分别为(65.00±0.98)、(83.00±1.45)、(103.00±2.00)mL/g。曝气强度增加引起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曝气强度的增加会使LB-EPS中的多糖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3.
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系统作为活性污泥法的核心部分,其合理的教育处可以减小池容、降低建设费用。系统建成以后对其进行协调运行调度,是其能够良好运转、充分发挥它们处理效能的关键。对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系统的统计计算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系统最低停留时间函数方程组,同时还对曝气池-二次沉淀池系统的协调运行调度中一些较难控制的环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中好氧选择区的运行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选择区的停留时间和整个系统中泥龄、污泥负荷、曝气时间等运行参数对选择区内微生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择器停留时间 3 0 min,系统泥龄 9~ 15 d,曝气 2 h,污泥有机负荷为 0 .3 g CODCr/(g ML SS·d)左右时 ,选择器中微生物的吸附性能最优 ,可去除进水中 90以上的 CODCr。  相似文献   

15.
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高浓度氨氮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于高浓度氨氮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工艺运行稳定情况。以某自来水厂常规工艺沉淀池出水预加硫酸铵作为研究对象,原水氨氮平均浓度3.67 mg/L,实验条件:温度31.2℃,pH 7.13,滤速8~12 m/h,气水比0.5和1。采用3种不同工况条件进行实验,确定滤速10 m/h和气水比0.5的为最佳运行工况。在此工况下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于氨氮和COD 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5%和19.2%,亚硝酸盐积累率为0.9%;出水氨氮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同时炭滤池的出水浊度相比进水略微上升。  相似文献   

16.
简讯     
过去,采用简易沉淀池来处理杂排水,BOD 的平均去除率仪20~30%。最近,以横滨国立大学工学部岩井良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对水质变动适应性强的高效简易处理装置——浸入滤床,其特点是滤材使用人工轻骨料。实验结果表明:1.废水中混有的界面活性剂(LAS)在40毫克/升以下时,BOD 去除率接近90%;2.从废水流动方式来看,下对流方式略比上对流方式好;3.高负荷处理时,间歇曝气的 BOD 去除率比连续曝气方式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限制曝气式间歇活性污泥法(以后用限制曝气活性污泥法来记述),是采用曝气时间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栖息环境进行控制,它可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是间歇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革的形式. 为了使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食品等工厂废水,达到高效率且稳定的处理,对限制曝气式间歇活性污泥法进行了多年研究,并已获得了几项成果.作者采用这一成果的试验  相似文献   

18.
气升式反应器气液两相流流态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曝气强度对气升式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特性的影响,组合多相流Eulerian—Eulerian模型和液相Standardk-ε湍流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气升式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在曝气管布局方式一定的情况下,模拟计算获得了反应器内x轴截面处不同径向位置的气含率、液速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的曝气强度范围内,气含率随着曝气强度增加而增加,越靠近曝气池底部,升流区局部气含率越高,且气含率值波动较大;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加,曝气孔附近液速增加较明显,但随着气液两相流的上升,液速增加幅度降低;同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液相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化肥氨氮废水排放量大、氨氮浓度高、C/N低等特点,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添加高效菌种后采用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化肥氨氮废水的处理性能、机理及实用性,并与SBR、普通BAF(Biofor)工艺和未添加高效菌种的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高效菌种后改进式曝气生物滤池可以将氨氮≤200 mg/L,COD≤150 mg/L的化肥废水有效地处理至氨氮≤5 mg/L,COD≤50 mg/L,同时对总氮去除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短程硝化是短程生物脱氮工艺的前提与难点,通过曝气控制实现短程硝化具有操作灵活、成本低等优点.本文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对比分析了高氧持续曝气、间歇曝气和低氧持续曝气3种曝气方式实现碳捕获预处理黑水短程硝化的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高氧持续曝气和间歇曝气,低氧持续曝气工况亚硝态氮累积率(NAR)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