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处温带干旱区的准噶尔盆地,因干旱少雨,在其南沿的黄土状母质上发育着特有的灰漠土。由于地貌、水文条件及人类利用等的差异,又分为原姑、龟裂状、典型、灌耕、草甸灰漠土5个亚类。由于特殊的历史和自然条件,这里还分布有残余的沼泽土、草甸土及盐土。该地区的土壤,从山前洪冲积扇到盆地中部,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在农业生产中,洪冲积扇上的灌耕灰漠土和灌淤土及冲积平原的残余沼泽土,是该地区最优良的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2.
新疆荒漠区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季节沙湾荒漠区内农田区和非农田区两大生态环境中9种土壤类型进行的土壤微生物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群落及生物量等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土壤微生物总数随土壤肥力的增高而增高;随地面植物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PH植与总盐分在一定范围内制约着微生物的数量及组成;在众多因素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整个地区土壤微生物总数为农田区咱然荒漠区)撂荒地;在自然荒漠区为南部低山丘陵荒漠化草场区>中部冲洪积平原绿洲荒漠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荒漠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9种土壤类型按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灌耕灰漠土)灌耕棕钙土)山地棕钙土)灰漠上)龟裂土识沙土)盐土)灌木林立)碱化灰漠土。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集工业园区周边12个土壤,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污染情况,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背景值及标准偏差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部分采样点Pb和Zn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法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基本上都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四川省)。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采样点主要受到Pb和Zn为轻微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多数点位为警戒级别和安全清洁级别,个别点位为轻度和中度污染。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受到人类活动干扰明显,对周围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Pb和Zn污染。  相似文献   

4.
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了重金属污染地区粮食、蔬菜、水果等不同作物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这3类作物对高背景值耕地土壤中有害元素吸收能力的顺序为:蔬菜粮食水果。同一地区不同地块采样点土样中重的金属含量有所差异,同一有害元素在不同作物中的积累特性不同,不同作物种类对高背景值元素的吸收差异较大,为合理开发利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处荒漠中的绿洲农业,在强化现代培肥改土措施的条件下,灌耕灰漠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将逐步提高,有利于实现绿洲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持久目标。148团农场现代培肥改土措施的核心是加强植物性产品的生产。突出的抓了每年填闲种植向日葵绿肥2000hm2左右(约占18%);每年施用化肥6000t—7000t(折纯量247kg/hm2),实施以无机换有机战略。在此基础上做好秸秆过腹增值、加工增值和直接翻压还田。  相似文献   

6.
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景观土壤属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艾比湖流域平原区为对象,在对研究区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及野外调查验证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将1∶100×104的新疆土壤类型图与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叠加,从土壤属性层次上对研究区各类景观的生态土壤类型进行确认,并分析其在研究区内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土壤类型为26类,以石膏灰棕漠土所占比例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03%,棕钙土、荒漠风沙土、草甸盐土、盐化草甸土、和灌耕灰漠土等面积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喀什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喀什地区12种必测元素Cu、Pb、Zn、Cd、Ni、Cr、Hg、As、Co、Mn、V、F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和该地区主要土壤剖面的48种元素的土壤元素背景值。分析研究了喀什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和母质类型的元素背景值,阐述了该地区地形、地貌以及海拔高度对土壤元素背景值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矿山开采和冶炼可对矿区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为了明确吉林省镍矿区耕地土壤/植物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规律,在吉林省镍矿区采集了27个区域的土壤和玉米植株样品。结果表明,吉林省镍矿区土壤p H为5.00~6.82,有机质的含量为2.79%~7.93%,部分采样点的Cd和Pb超出吉林省土壤背景值,大部分采样点的Cu和Ni超出吉林省土壤背景值,所有采样点的Zn超出吉林省土壤背景值。玉米籽粒中Cd和Pb未检出,玉米茎中Cd未检出,27个采样点中有23个采样点的玉米籽粒Ni含量超过我国粮食及制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NY 861-2004),而仅有4个采样点的籽粒Zn含量超过我国限量标准,所有采样点的籽粒Cu含量明显低于我国限量标准。随土壤重金属全量增加,玉米根Cd,Cu,Ni,Pb和Zn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根Cd,Cu,Ni含量与土壤重金属Cd,Cu,Ni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根Pb和Zn含量与土壤重金属Pb和Zn全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铅锌活动对深层土壤的污染情况,以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周边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采样调查和和室内样品分析,检测样品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纵向分布规律,并对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铅锌冶炼区周边土壤中Pb、Zn、Cu、Cd、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92、86.72、26.02、0.31、70.01和32.40mg/kg,均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在纵向的60~80cm土层中Pb、Zn、Cd、Cr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已经超过陕西土壤背景值。评价结果表明该冶炼区周边土壤中Cd元素已达到中度污染,土壤污染程度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强烈,因此该铅锌冶炼区周边土壤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沈阳郊区3个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As、Hg进行检测,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土壤背景值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郊区土壤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较重的元素是Hg。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其综合污染指数为2.89;以土壤背景值标准评价其综合污染指数为13.56。  相似文献   

11.
柴窝堡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表层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u、Zn、Pb、Cd含量均超出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除湖心区外,Cd在5个监测区域中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其它重金属在5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轻微。各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Cu,Pb与Cd、Cu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4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柴窝堡湖表层底泥受到Cu、Zn、Pb、Cd污染,需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重金属由底泥进入水相。  相似文献   

12.
马边磷矿区磷矿资源丰富,区内磷矿开采企业较多。在开采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的河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马边磷矿区的环境影响问题,本文通过对磷矿区采集的水体样品和同一地点的水系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共检测了Cd、As、Cu、Cr、Pb、Zn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如下:马边磷矿区河水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较低,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3838-2002)。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其中:Cd、Pb、Zn分别为2. 06mg/kg、182. 39mg/kg、479. 13 mg/kg。与四川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d元素超标25. 7倍,Pb元素超标5. 9倍,Zn元素超标5. 5倍,其余元素未超标。与马边地区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相比:Cd元素超标3. 12倍,Pb元素超标3. 3倍,Zn元素超标2. 5倍,As元素超标1. 6倍,Cu、Cr元素含量在背景值以内。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d元素超标29. 4倍,Pb元素超标7. 7倍,Zn元素超标7. 1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生态危害指数最大,其次为Pb和As,其余Cu、Cr、Zn等元素属于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据悉,目前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各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上,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相似文献   

14.
土壤污染调查乃"土壤修复"的前期。在某市郊拟开发建设的场地,按8个点分三层采集了24个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汞、铅、镉、铜、锌、镍、铬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汞呈现对数正态分布,其他元素为正态分布,各元素在土壤层水平分布状态和垂直分布水平的差异性不显著,锌含量水平现状值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指标限值内,汞、铅、镉、铜、镍、铬含量水平现状值均在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指标限值内,且各元素浓度水平现状值均与场地所在区域土壤背景值一致。由此,本调查的场地土壤环境现状没有受到铅、汞、镉、铜、锌、镍、铬金属元素污染。  相似文献   

15.
由新疆环境保护科研所与中国科学院土壤背景值协作组编写的《新疆吐鲁番、天池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一书最近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环境背景值研究是环境科学中一项基础工作,它对制定环境对策,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园区周边12个采样点,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除Cu和Ni),Hg、Pb、Zn最多超出背景值4.040、3.005、3.900倍。部分点位Pb和Zn含量超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地累积指数法表明,园区Hg、Pb、Zn的多数点位介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水平之间,部分点位处于重度以上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多为中度及以下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单个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HgCdPbAsZnNiCuCr。由于Hg和Cd元素的毒性系数较大,潜在的生态危害的可能也较大,其余6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低风险级别。整体的潜在生态风险来看,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多数处于中等风险级别状态。可见,工业园区周边土壤整体状况较差,存在中等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7.
以重金属锑(Sb)为目标金属,研究潮土、黑土、和红壤中Sb含量,并利用元素富集率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壤中Sb含量的影响,利用连续逐级提取法研究土壤中Sb的形态分布,探讨不同土壤中Sb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b在潮土、黑土和红壤表层(0~30 cm)的含量分别为:1.76 mg/kg、1.24 mg/kg、3.44mg/kg,3种土壤中Sb富集率均小于2,研究区域Sb含量受人类活动扰动小;Sb主要赋存于残渣态、有机金属络合态、结晶氧化物结合态,Sb活性表现为:红壤>黑土>潮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川麦冬道地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该区有益元素富含B、Zn、P,其他有益元素中Mg、Ca、Si等含量接近或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土壤有毒有害元素Hg、Cd、Pb高出国家的土壤背景值,但基本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土壤有益有害元素的组合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川麦冬产区土壤应加强Ca肥和K肥的管理和补充,同时应对As元素和Pb元素进行防治。川麦冬产区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大多地段的污染水平已接近警戒线,应加强管理和防备。  相似文献   

19.
对保山市几个蔬菜生产集中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采样及样品分析,分析元素为重金属镉、汞、砷、铅、铬。结果表明,保山市几个主要蔬菜生产地土壤重金属根据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判断都属安全,土壤本身对蔬菜生产不会产生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20.
胡将军  陈定 《四川环境》1996,15(3):30-32
本文通过对连续采样和间断采样监测大气SO2浓度的对比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认为24h逐时间断采样的SO2浓度平均值和连续采样的SO2日平均浓度之间没有偏差,而几个时刻间断采样的平均值与连续值采样的日平均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