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可再生能源法案》助推德国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2016年11月,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发出了全球各国向低碳转型的有力信号。为落实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全球能源体系绿色低碳的趋势不可逆转。德国作为全球率先推动能源转型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政策措施引人瞩目。早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2.
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事关全人类福祉,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国家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当前国际经验看,国际社会从一纸框架性公约到各国开展履约行动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气候立法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具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义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有利于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形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要锚定实现碳中和愿景,牢牢抓住"十四五"的关键窗口期,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并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定地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框架,积极兑现承诺、加强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气候投融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气候投融资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为持续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我国需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低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之下,我国提出了自主减排贡献目标。为尽早实现这些减排目标,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更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等非国家主体单元的协同努力。通过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等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断加强与各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对话交流及务实合作,鼓励城市积极参与全球跨国城市气候治理,努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履约能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对德国和美国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目标、法律法规、经济金融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深入理解和把握其共同点和差异性,继而得出其对我国能源转型带来的启示与借鉴:要根据资源禀赋特征,以长远、战略的眼光选择能源转型方向;确立能源转型目标和政策支持体系;要构建完善健全的能源转型立法体系;充分发挥价格和税收等宏观财政手段的杠杆作用和金融工具的促进作用;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度,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电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能源结构由传统集中式逐步走向社区分散式,公民由被动接受能源决策向主动参与能源治理实践转变。德国、美国、日本在地方能源转型中根据地区特点衍生出能源合作社、地方型能源公司、公民电厂等发展模式,充分强调公民的参与权利,因地制宜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能源治理作用,实现了公民与地方政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三国地方政府享有充分的土地利用规划权、成熟的公民参与能源治理途径及多样化的跨域能源合作等经验,对我国地方推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建设低碳城市逐渐成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选择。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以及国内能源产业的转型需求促进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2010年起我国已陆续开展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落实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目标缺少约束性和科学性、政策执行主体权责不匹配、政策内容过于宽泛、缺少专项资金保障以及对应的政策评价体系。为此提出要量化低碳城市试点的发展目标并增加其约束性;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纳入生态文明体制中,重新定位,配套对应体制机制;构建多元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政策评价标准并建立试点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人口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供应约束不断趋紧。建设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十三五"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能源转型问题上存在着理念缺失、机制障碍等问题。应建立以满足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为主体的能源总量管控制度、完善能源低碳发展法律法规标准、加速能源系统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创新对能源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开展能源转型的国际合作,不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能源供给或者需求安全等相对单一的维度对能源低碳转型的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这将导致转型风险识别不够全面。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能源安全观内涵演进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供需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市场安全和人才安全的新型能源安全观“五维”分析框架,系统阐述我国能源低碳转型面临的风险,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包括保障能源供给,强化供需安全;发挥煤电优势,提升技术安全;维护数据系统,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市场机制,维护市场安全;加大人才建设,重视人才安全。本文认为,以新型能源安全观引领能源低碳转型,对于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范围来看,德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面对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气候变化合作的止步不前,德国能源与气候保护目标的实现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邹骥     
正邹骥,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总裁,拥有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士学位、技术经济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曾作为访问学者完成了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术合作。邹骥在经济发展、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综合决策相关领域工作多年,在业内享有极高声誉和影响力。他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在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  相似文献   

13.
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是重要举措之一。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力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战略地位与要求,分析了东京电力公司、西班牙国家电力公司等国际电力企业的气候投融资实践;面向国内,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气候投融资实践;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电力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出明确定位、制订战略、创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3,(23):60
11月28-29日,2013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暨第四届地坛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熙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涵盖低碳发展、国际合作、碳交易、适应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5个方向,包括华沙会议后的气候谈判与国际合作、中国低碳发展与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中国与低碳发展示范行动、中国碳交易元年、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建设等11个分论坛。本次活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北京市  相似文献   

15.
杨春桃 《环境保护》2021,49(9):44-47
能源立法是推进能源革命、能源转型和能源法治化进程的风向标。针对能源体制存在的关键问题,我国须大胆开创"领域立法"新模式,制度内容设计应更加突出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原则规定,聚焦能源体制改革方向、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转型等能源领域关键问题,制定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能源基本法。以能源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建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在"大能源"观视野下,建立集中统一的能源综合管理体制;以能源低碳转型为引领,健全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能源环境气候研究是政研中心在传统的气候变化学科基础上发展衍生形成的新兴学科之一,主要针对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气候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碳排放强度协同控制等领域开展研究,长期开展多种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评价模型开发研究,参与气候谈判和履约研究。2018年,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与能力建设""我国城市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决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8月18日上午在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将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大的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框架下通过的《巴黎协定》,将公约所有缔约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纳入了承担减缓全球气候危机行动之列。东盟国家大都处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生态环境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同时大多数东盟国家都开始步入工业化转型阶段,伴随着大量国际投资的进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增长明显。对于东盟国家而言,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转型有降低自身气候变化风险及履行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双重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相关资料,梳理了气候变化对东盟国家的主要影响,理清了部分与我国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可比性强的东盟国家在现阶段适应气候变化发展转型的主要特点,并对我国未来与东盟国家在相关领域可开展的合作前景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邹晶 《世界环境》2008,(1):25-25
2007年11月23日,由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BMU)、德国IPCC协调办公室及欧洲气候论坛主办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会议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会议由德国国务秘书迈克尔,穆勒主持。来自各方的气候专家、决策者、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确定避免破坏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步骤及促成社会向“低碳经济”平稳过渡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候风险、损失损害及安全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在承担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功能的同时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区内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及气候治理协同增效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从减缓和适应两个维度提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