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自然》2017年10月17日研究显示,尽管巴西已通过建立保护区和加强执法来保护亚马孙雨林,但该地区非法使用自然资源的现象仍然很普遍。研究人员查看了2010-2015年的4243份执法记录,该记录涉及巴西亚马孙地区118个联邦保护区。尽管在这5年中,城市的总人数减少了,但记录显示几乎所有的保护区都有非法活动。研究发现37%的违规行为属于"植  相似文献   

2.
<正>一、亚马孙雨林火灾备受关注巴西雨林地区蔓延的大火,自2019年7月底已经持续多日,在数量、波及范围和成因方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除了互联网大量民众祈福之外,还引发了法国和巴西总统在推特上的"大火"。2019年8月2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留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2017年5月11日通过使用卫星图像,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世界各地隐藏的森林几乎足以有第二个亚马孙那么大,这些地区的森林湿度很小,常被称为"干旱地带"。过去,由于卫星图像分辨率低,评估世界上旱地覆盖多少森林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用一组新的超高分辨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国家地理》2015年6月29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有15%都与森林砍伐有关,而导致森林砍伐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需要耗费更多的粮食,因此相应的解决方案需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之间做出一个平衡,加之地区之间生产力的差异,很难整齐划一。事实证明,生产尽可能多的食物和减少森林砍伐并不冲突。本月,嘉吉公司、麦当劳和绿色和平在过去十年里实施的大  相似文献   

5.
巴西亚马孙地区有一片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面积280万平方公平,蓄积木材600亿立方米(占世界木材蓄积量38%),为地球提供30%的氧气,号称“地球之肺”。每年5~10月的干季,人们进入林区伐木、垦荒,挑最好的木材砍走,留下枯枝和残林;烧了一片森林翻地耕种,几年后耗尽地力弃之而去,再烧一片林播种。如此反复,森林年年减少。 1987年是亚马孙大灾之年,飞机任何时候从林区上空经过,都能看到腾空的烟火和过火后的灰白点。据美国卫星观测计算,过火面积达2000  相似文献   

6.
近来巴西大豆生产的增长引发了环境保护团体以及一些学者对于亚马孙盆地的热带自然环境正在向大豆种植地转换的关注.大豆生产的支持者则认为大豆是区域的一种可行性农产品;对于环境的关注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新的大豆种植地正在替代已经被砍伐的林地或者是转换了的土地.两种观点虽被提出却都没有对大豆生产扩充区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LC)状况进行过综合研究与估量.本案例研究是在巴西的朗多尼亚州,亚马孙盆地西南部的维列纳市(Vimena),通过遥感手段对1996~2001年以来该市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所伴随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虽然森林变成了大豆生产基地,但是大部分的大豆生产的增长归功于对已有土地的微量扩充、已伐林地的转换以及更高的单位产量.  相似文献   

7.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和径流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森林植被变化对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对我国森林植被变化水文效应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森林砍伐或火灾引起森林覆盖度下降会导致林冠截留率、凋落物对降水截留能力和蓄水能力、土壤的渗透和蓄水能力降低。不同地区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幅度相差较大,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除长江中上游外,森林砍伐会降低植被层的蒸发散,增加河川径流;反之,会减少河川径流量。森林火灾会导致林木蒸发散减少,河川径流增加。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3,(4):63
3月21日是联合国首个"国际森林日"。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当天呼吁全球通过"技术革命"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森林,遏制日益猖獗的非法森林砍伐现象。施泰纳说,环境署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全球森林观察2.0系统",该系统将利用遥感技术,显示高分辨率、接近实时的森林砍伐地图,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帮助识别非法砍伐和滥伐森林的热点地区。施泰纳表示,"技术将真正改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场大暴雨冲毁了巴西境内的一座小山。山腰有一处公墓,尸骨、棺材及十字架墓碑一齐随着洪流滚下山来,连同泥土统统冲进居民住处。居民们与尸骨为伴,受“鬼魂”折磨,惶惶不可终日。殡仪馆加班加点,半个多月才清理干净。当地环保官员认为是由于山上树林被砍光,引起洪水冲泄。居民们都说是人们自己作孽,惊动了鬼魂来报复了。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一个真理。巴西的生态专家指出这是件小灾难,而亚马孙热带雨林在逐渐被蚕食,那才是灭顶之灾。如果继续下去,人们真的要与鬼魂牵手了。亚马孙森林74%在巴西境内,有48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尽管政府当局不断努力减缓毁林过程,巴西亚马孙地区的毁林控制仍然是个幻想.1997~2000年,巴西包括9个州在内的"法定亚马孙"地区的毁林速度持续攀升.目前,马托格罗索州对大衣场主和牧场主实行了林木清除许可证和强制计划,取得了成效.该计划始于1999年,在此之前,马托格罗索的毁林速度已经开始减缓,但是县级数据的检查表明,已被重度采伐的地区由于已没有合适的未采伐土地,所以毁林下降;而轻度采伐的地区正经历着快速的毁林.随着该计划的启动,新的边远地区内的林木清除率下降了.强制程度越大的地区,下降得越多.政府实施法令和影响趋势的能力示范对于有关避免毁林以减缓全球变暖的国内国际争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巴西亚马孙河流域森林砍伐对臭氧动力学特征及沉积作用的影响,为此,我们分析了一个森林砍伐场区雨季的臭氧水平和沉积速率,并将这些数据与森林中的类似数据进行了对比.牧场的最大臭氧混合比达到20ppbv,而森林的最大臭氧混合比一般为6ppbv.牧场的最大臭氧沉积速率为0.7 cm/s,而森林的最大臭氧沉积速度大约相当于牧场的三倍.将臭氧丰度与沉积速度结合起来考虑时发现,牧场的最大臭氧通量大约为0.2μg(臭氧)/m2@s.此通量大约代表着森林测得的沉积率的70%.因此,本研究证明,若将雨林转换成牧场,最终可能使亚马孙河流域的臭氧汇(ozone sink)净减少30%.  相似文献   

12.
开发利用型保护区是同时满足保护和发展目标的一项创举,在巴西,建立开发利用型保护区最初是作为森林居民进行土地斗争的一部分.虽然这个概念已普及,并且人们也在尝试把它推广到其他热带地区,但却很少有人对开发利用型保护区项目在保护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对1990年在巴西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利用型保护区的森林砍伐、人口和社会经济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度一直相当稳定.人口数量稍有下降,并且在保护区内发生了一些居住地迁移.现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原来的橡胶生产转变为多种农作物和家畜综合生产,非农业收入也大幅度增加.我们认为该开发利用型保护区代表了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其建立之初的10年中,开发利用型保护区对保护和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开发利用型保护区是同时满足保护和发展目标的一项创举,在巴西,建立开发利用型保护区最初是作为森林居民进行土地斗争的一部分.虽然这个概念已普及,并且人们也在尝试把它推广到其他热带地区,但却很少有人对开发利用型保护区项目在保护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对1990年在巴西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利用型保护区的森林砍伐、人口和社会经济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度一直相当稳定.人口数量稍有下降,并且在保护区内发生了一些居住地迁移.现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由原来的橡胶生产转变为多种农作物和家畜综合生产,非农业收入也大幅度增加.我们认为该开发利用型保护区代表了一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其建立之初的10年中,开发利用型保护区对保护和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薇 《世界环境》2012,(3):62-63
库里蒂巴,巴西南部的一颗绿色明珠,被誉为巴西的生态首都.该市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175万,拥有28个公园和森林园区.然而1970年,这里的人均绿地面积还不足1平方米,但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变为52平方米,远远超过联合国规定的16平方米标准.1990年,库里蒂巴荣获联合国首批"宜居城市"称号,2010年又被评为"全球可持续城市".此次《巴西环保之窗》采访之旅,我们有幸与这座世界着名的绿色城市进行了两天的"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耶鲁大学等机构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土壤,砍伐砂土上生长的森林将更容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土壤中的微生物能调节二氧化碳向外部的释放.砍伐森林会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这将降低土壤对二氧化碳的控制力,导致更多二氧化碳排放,并最终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人员对比了从美国11个地区采集的土壤后发现,不同质地土壤上的森林被砍伐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闽北连遭特大洪灾这一事实,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由于森林过量砍伐,植被大面积受到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森林涵养水下降,是导致洪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亚马孙流域的毁林速度随地区不同而异,其涨落由宏观经济政策和当地的社会因素而定.我们运用遥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1986~1991年(当时有农村信贷和担保市场)和1991~1997年(其间施加了结构调整措施)秘鲁一边疆地区的毁林格局和原因.1986~1991年间,最高的毁林速度(总的比率1.5%)出现于道路两旁,1991~1997年,路旁的毁林速度下降(总的比率0.7%),同时,大面积的再生使森林覆被得以净增长(0.5%).河旁毁林速度相对稳定.直至今日,河旁农场还保留着更多的农田和森林,而路旁的农场则以牧场和演替生长为主.老住户要比新来者在农场保留更多的森林,但是对城市市场的邻近度是森林覆被最强的预测因子.未来的信贷计划必须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脆弱性,同时要有利于休耕地和次生林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在测定植被的含碳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南亚热带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配及其储量动态.结果表明:植被平均含碳率为35.81%~51.60%,按照生物量加权的含碳率为46.57%~52.45%;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差异程度为表层最高,随土壤深度增加,有机碳含量及其差异逐渐减小;相同龄级的植被含碳率与土壤含碳量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不同龄级的森林均表现为成龄林>中龄林>幼龄林.植被碳密度与土壤碳密度范围分别为23.58~139.18,55.54~151.16t/hm2,而且土壤分配比例均大于植被分配比例,但土壤分配比例随着龄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1989~2003年间,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总体碳储量及其碳密度均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物量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碳汇功能,而且其碳汇功能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现在全球森林与灌木林覆盖面积占陆地1/3,但有下降趋势,1964-1966年到1984—1986年,全球森林覆盖率由33%降至32%,下降1%,相当于1.31亿(公里)~2。但各地区不同,有些地区在增加,有些地区在下降。在此期间,非洲由26%降至23%;中美与北美洲由33%降至32%;  相似文献   

20.
小康 《环境科学》1992,(4):91-9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1年9月8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1990年42万公顷热带森林被清伐,相比之下,1980年被伐的这类森林约为30万公顷。这种大规模森林砍伐的主要幕后动力是,清垦土地作农田和牧场,而不是伐木,虽然伐木是造成热带森林破坏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