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2012,(2):28-29
1942年美国科学家费米在芝加哥大学运动场看台下面的石墨反应堆内,首次实现了原子核链式反应,开创人类利用核能新纪元.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核能是公认的经济、清洁、技术先进且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能源.  相似文献   

2.
许绯绯 《环境导报》2003,(19):20-20
1942年12月2日15点20分,著名物理学家艾立科·费米(1901—1954)点燃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为人类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半个多世纪以来,核能一方面以它前所未有的能量为人类服务,就像阿拉丁手里的神灯;另一方面也用它不可遏制的威力制造灾难,就像潘多拉盒子里放出来的魔鬼。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电站在前苏联建成以来,至今世界上已有商业核反应堆400座以上,美国电力需求的21%来自核电。核电站是利用可裂变物质铀-235发生连锁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把水变成蒸汽来发电的。核电的成本比火力发电便宜,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方面也起到…  相似文献   

3.
<正>俄罗斯民用核能发展现状自二战结束之后,俄罗斯在核利用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54年前苏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自此俄罗斯开始步入了核能发展的历史,几十年来俄罗斯核能利用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1986年前苏联建造并运行的位于乌克兰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因人为原因操作失误发生爆炸,给当地的人员、财产和生态却造成了损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振金 《福建环境》2003,20(4):64-64
地球上的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化石燃料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和生物质能 ;核能是核裂变或聚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生物质是植物或动物的生物体总称 ,其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储存起来 ,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可以把这种储存起来的太阳能转化为直接利用的能源。人们称之为“生物质能”,美国科学家又称之为“生物矿”(bio- ore)。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 ,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地球上现有植物生物质存量约 1 841× 1 0 9吨…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核能的开发力度变得越来越强。核能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能源,相应的科学技术也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可以说核能事业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当前我国有利用核能事业中的核辐射技术对污水和废水进行相关的治理,极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对核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相关应用作出一个大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7,(5):9-9
在核能民用的历史上,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反应堆事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这是商用核电厂在32个国家中累积运行12000堆年期间仅有的两起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8.
陈志岳 《环境》2004,(3):57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陈志岳 《环境》2004,(3):57
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在本世纪初。普通老百姓知道原子能即核能的威力,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厂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才认识的。因此,一提起核电站,人们往往将它与原子弹联系在一起,既神秘,又恐惧。其实两者根本不一样,核电站绝不可能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人们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对核能缺乏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ENN精粹     
新核能时代的曙光ENN5月18日讯,詹姆斯·洛弗洛克(JamesLovelock)教授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他认为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生命有机体。根据洛弗洛克的观点,该亚-希腊神话中的地球女神,从物理上和化学上是和地球上的生命紧紧相连的。由于这些观点的提出,洛弗洛克教授也被誉为世界著名的环境主义者之一。所以,当听说洛弗洛克教授支持核能成为未来世界的能源来源时,这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3,(11):38-39
对于人类来说,核能的利用一直是一个“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棘手问题。其实,在利用核能的领域,传统的核裂变反应还有一个孪生兄弟,那就是核聚变反应。近日,美国一个名为“国家点火装置”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核聚变过程中释放能量大于消耗能量”,这在核聚变的研究上是一个重要突破,同时也让人们可以放眼展望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的核能应用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环球科技     
《世界环境》2022,(4):8-9
<正>《自然》2022年8月10日南极东部冰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南极东部冰盖包含了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冰川冰,科学家曾认为其相比南极西部或格陵兰冰盖更不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然而,近几十年来,南极东部冰盖已出现冰川变薄、冰层流失的想象。因此,科学家们分析了历史上在全球温度上升时期南极东部冰盖的变化,综合了目前的变化观测结果,对未来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我国煤炭产量高达37亿吨,是世界煤炭产量的一半。在我国煤炭消费量中,一半用于发电,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严重污染环境。近年来,我国频发大面积雾霾天气,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核能是一种安全、经济和清洁的能源,核能和平利用是上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1954年世界第一个核电  相似文献   

14.
<正>法国是核能大国。截至2017年3月,法国共有58台运行核电机组,核电占法国全国发电量的75%左右。与其庞大的核能产业相匹配,法国具有一套完整的核安全管理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大亚湾核电厂建设开始,中法两国就在核能开发与核安全管理领域开展了丰富的合作。法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核电是一种经济、高效、清洁、低碳和环境友好的能源。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47台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核能利用是一把"双刃剑",核能发展也伴生着安全风险和挑战。在全球核能发展进程中曾经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三次大的核事故,一次次为核能的安全利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正>"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从1986年9月美国科学院和史密斯森协会共同举办"生物多样性国家论坛"官方首次正式提出生物多样性概念到现在仅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此前已经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进行了研究,但是作为一个新出现并被迅速广泛接纳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要被人们完全接受并理解尚  相似文献   

17.
谢锋 《山东环境》1994,(1):13-13
放射性现象自地球一形成就存在。至今已有几十亿年,但人们发现放射性只有近百年的历史,放射性的应用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放射性的发现和广泛应用加速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如果对放射性管理不好,使用不当,就会使人受到伤害,使环境受到影响。因此,在促进核能和核技术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对核能和核技术应用这类伴有辐射的放射性项目实行环境影响报告审批制度。 按照国家环保局《放射环境管理办法》规定,放射  相似文献   

18.
历史有时是何其相似150年前,坚持真理的科学家们,冒着“触犯龙颜”、被打成右派的危险,为麻雀请命;50年后的今天,又有一些科学家和环保人士,为保护“长江三条鱼”而心急如焚、奔走呼喊。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处于转型期,核能利用比重逐渐上升,经济发展对核能源需求迫切,我国核电在建规模占世界核电在建规模的40%左右,切实保护好核能安全是我国责无旁贷的发展重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指出,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环境》2014,(7)
正为让香港各界充分、系统、全面了解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和核安全核应急情况。6月5日,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主办的核电安全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核电发展形势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安全是有保障的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核电司项目官员王海指出,"核能是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尽管福岛事件后对不少国家的核能事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发展核能的世界大趋势并未改变。福岛事故后,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